加急见刊

慢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3-18 10:00:03

1引言

慢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类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这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罪魁祸首。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公共卫生组织最关注的话题。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治疗仍然不令人满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慢性肝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采用中医辨证法,基于整体观念,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疗效显著。以下是慢性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2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然而,更常见的说法是,由湿热和邪恶侵袭引起的肝脏疏浚和脾脏健康损失会导致脾肾阳虚,也可能导致充血、经络运行受阻,最终形成气血阴阳失衡和内脏功能障碍。病变主要发生在肝脏、肾脏和脾脏。然而,这种疾病的病因更为复杂,因此应灵活。

3.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以病因和临床表现为基础。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统一,因此没有同意的辨证分型标准。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肝血瘀等。慢性肝病有46种证明类型。相关专家总结了2121例各种表现类型的病例,发现湿热占总数的6.23%,脾虚占总数的28.15%,肝郁占总数的37%,阴虚占总数的8.44%,血瘀占总数的20%。因此,我们发现慢性肝病主要是这五种证明类型,在治疗方面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探索常见证型的本质。

研究中医证型的本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慢性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简要总结了几种常见证型的本质。

4.1湿热停滞:湿热停滞表现为干细胞变形和轻微炎症变化,主要是胃肠功能障碍。ALT较多,长时间不下降或反复出现。发病期短。与其他证明类型相比,细胞免疫功能增加,血脂高于平时。经研究观察,发现与其他证明类型患者相比,该证明类型患者的血清和SIL-2R水平明显较高,免疫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值没有明显变化。

4.2肝郁脾虚:肝郁脾虚的特点是虚实结合,以虚实为主体,多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和轻微炎症,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ALT呈上升趋势,患者可能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副交感神经功能兴奋,免疫细胞功能显著下降。

4.3肝肾阴虚:湿热侵入肝脾时,会消耗肝肾阴气。肝肾阴虚证常发生在慢活肝、干细胞变形、炎症、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中。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体质,垂体肾上肾皮质功能升高,肝脏灭活功能降低,微血管功能降低,导致血管扩张和伸长。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功能亢进,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

5因病治疗。

5.1清热利湿:病毒性肝炎最基本的原因是湿热,湿热之邪入侵,余热未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清热利湿,也就是说,湿热的治疗要从头到尾不间断。湿热证明在每个患者身上的严重程度和位置都不一样,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灵活,辨证施治。比如肝脾湿热也可以分为两种证明类型:脾湿和肝热。脾湿类型常用于党参、焦白术、茯苓等。肝热类型通常由四物芦莲汤辅助治疗。清热利湿治疗时,通常采用银陈四苓散味,方剂采用白术、白背叶根、茯苓、丹参等草药,效果会更加显著。

5.2疏肝解郁: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气滞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肝病的主要证明类型,所以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疏肝解郁的治疗。开方时可以用疏肝汤、金铃子散等具有疏肝解郁功能的药物。

6结语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慢性肝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使用的证书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慢性肝病不再困扰人们的健康。在未来的发展中,采用现代技术,加强慢性肝病证明类型的研究,尽快统一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的标准。积极开展大量实验,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体,实验都是探索真理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肝病的临床治疗,尽快形成有效的治疗体系,广泛发展中医药,使慢性肝病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