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病肝硬化理论的科学正确性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3-18 10:00:03
3慢性肝病,中医治疗肝硬化。
中医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摄生康复的传统医学科学。它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众多,发病率广泛,医学界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为了保证全民健康,解决肝病患者的治疗问题,这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中医药上。根据今年中医肝肾同源思想的指导下,作者有目的地进行了几种肝病。肝硬化临床治疗,患者疗效显著,部分患者意外康复。通过这些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医治疗肝病肝硬化理论的科学正确性。接下来,根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笔者将纯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中医治疗肝病,肝硬化强调帮助患者正气,调节脾胃,健脾益气,祛湿热。肝纤维化患者血液淤积,因此多采用扶脾固本、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的方法。在治疗方面,中医治疗肝硬化等肝病突出了整体观念,倡导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既要考虑患者病情反复波动、湿热邪气未尽的因素,又要考虑患者病久体虚、肝肾不足的一面,更要把握长期肝血瘀的症结。医生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因为患者合适,对症开处方,突出个性化治疗。此外,中药价格相对较低,不良反应较少。此外,中医在治疗中注重整体观念,将辨病与辩证有机结合起来的优势更加明显。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不仅可以达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一般来说,只有中医治疗才能取得好的副作用。
3.1肝腹水治疗。
目前,西医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输白蛋白、利尿针等保肝药物。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的疼痛,但它可以治疗症状而不是根本原因。它很容易重复,而且价格昂贵,这使得大多数患者负担不起。过度强调利尿往往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肝昏迷。
根据中医治疗肝病治本求源的传统,建立了了解抑郁调气、软肝软肝、健脾健胃、滋阴利水的治疗规律。无论病程长短,病情严重,根据病情,辩证对因施治。从数百种治疗肝病的中草药中,筛选出山豆根、虎杖、羚羊角等抗病毒活血化瘀、穿山甲、藏红花等软肝缩脾,改善人体生命物质蛋白质,如西洋参、何首乌、冬虫夏草等30多种珍贵中草药。这些药物不仅具有保肝、养肝、保肝、软肝、缩脾等一系列方药的辩证治疗功能,还能增加胆汁的生成、解毒消炎,改善肝、脾、肾、胃、肠的血液循环,减少黄色和稳定。
3.2中医针灸。
①取穴
常用穴:三阴交、曲池、肝俞、脾俞、中湾、章门、足三里。
②治法
每次取3~4个主穴,根据症状加备用穴。背穴,针刺生气后,轻轻刺激施补法1分钟,即去针。腹穴应留针15~20分钟,用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以中等强度刺激,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后,留20~25分钟。注射期间,每5分钟注射一次。注射后,在气海、关元、肝俞,用艾条熏灸或太乙神针灸半小时,局部出现红晕。第二天一次,15次,间隔5~7天,继续下一个疗程。
3.3中药穴位敷贴。
①取穴
常用穴:期门,神阙。
②治法
敷药制备:黄芪、当归、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制成膏药,铺在8×8平方厘米不吸水的棉纸上备用。然后将膏药贴在患侧门和神阙上。如果伴有腹水,加上不到1克的甘遂膏药,每天换一次药,3个月一个疗程。
3.4中医药材。
①茯苓
主要功能是渗湿利水,益脾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腹水、肢体肿胀的患者。每天12-25克,分次煎。
②丹参
现代药理证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等多种药理作用。改变血流状况、抗凝、抗炎、抗缺氧、改善免疫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血热患者。
③冬虫夏草。
中医认为其主要功能是补虚补气,适合各种虚症患者。煎汤,8-15克。冬虫夏草菌丝胶丸,每次5丸,每天3次,疗程3-4月。
④桃仁
中医认为其中药功能是破血化瘀,适用于血瘀症状明显、肠燥便秘、舌紫暗、肝区刺痛、腹腔感染等患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镇痛等功效。桃仁活血化瘀的主要成分是苦杏仁。用法为桃仁8-15克,煎汤,每天2-3次。苦杏仁注射液0.59-1.5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滴,隔天一次,总疗程3个月。
上述中药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虽然中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具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患者在使用上述中药时应谨慎,避免治疗不当,导致肝癌等顽固性疾病的急剧恶化。
4结语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治疗了数十例肝病和肝硬化病例,充分证实了正常生理功能的缺乏是导致肝病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依靠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探索了中医宝库中无限的未知。同时,中医在困难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发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