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慢性压迫性脊髓症神经功能的病理机制

龙厚清; 温春毅; 李广盛; 胡勇; 刘少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症不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变化对应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经后路手术、颈椎管内(C5~C6水平)植入吸性聚氨酯胶片,该植入体在硬膜外逐渐吸水膨胀,形成对脊髓的慢性持续压迫.术前和造模后6个月检测SEP,并对慢性压迫脊髓行Micro-CT、组织学(HE染色)和组织化学(FLB染色)检测.结果 20只造模大鼠脊髓均出现侧后方明显压迫性形态学改变,Micro-CT显示脊髓灰质和白质扭曲变形.依据SEP变化分为Ⅰ(n=6)、Ⅱa(n=5)、Ⅱb(n=4)、Ⅲ(n=5)、Ⅳ(n=0)5类.SEP异常者脊髓后索髓鞘FLB染色显著减少(SEP异常:106±27 SEP正常:121±8 P=0.036),Micro-CT显示脊髓后索对比剂密度明显增加(SEP异常:95±5 SEP正常:87±6 P=0.041),后角内神经元也明显较少[SEP异常:(21±8)/mm2 SEP正常:(29±6)/mm2 P>0.05].病理学上,SEP-Ⅰ型表现为脊髓中央管扩大 Ⅱa型表现为灰质内出血、静脉扩张和中央管缩小 Ⅱb型表现为灰质、白质排列紊乱,血管增生 Ⅲ型表现为神经元明显减少、白质-灰质结构不清,基质海绵样变.结论 慢性压迫性脊髓症不同类型的SEP变化反映了脊髓后索和灰质神经元损伤的严重程度,SEP作为脊髓功能预后评估的判断指标具有相应的病理学特征.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