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探讨民办高等教育与企业经营

佚名  2011-06-22

【摘要】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大学政策上较高的灵活性、管理上较强的自主性和经济上的自负盈亏等特点,为将其与企业相类比提供了可能。通过类比,不但能开拓一个崭新的视角,更能让民办高校从起步较早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期盼着在不远的将来,民办高校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非公有制企业曾经对公有制企业起到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的作用一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承载量需求的增加,使民办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教育舞台上。然而,由于良莠不齐的教育管理水平、匮乏的师资力量以及出资方的业外参与等等原因,使得诸多民办高校在经过几年的试运行后相继夭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民办高校教育市场的整合,独立本科院校评估标准的出台,一些基础好、实力强的民办高校在大浪淘沙中站稳了脚跟。一时间这些民办高校的规模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作为对底蕴要求较高的民办高等教育来说,快速膨胀所形成的张力,使其在办学理念、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形成了真空。由此,当我们不得不对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市场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工商企业的一些经营理念对于我们的探讨也许能够起到一些他山之石的作用。

一、学生是产品吗?

如果将民办高等教育与工商企业的经营相类比的话,无疑学校是生产加工场所,而学校的教职员工就是这个工厂的工作人员。而学生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类比中该如何定位呢?是学校的产品吗?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有些人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诚然,学生在入学之初,其各方面的知识并不完备,甚至有些知识层面是空白的。而经过学校几年的教育使其在毕业之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能够基本符合社会这个大市场的要求。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确实具有产品的特质。生产出产成品的质量有优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也是如此。然而,将民办高等教育与企业经营进行类比后可以看出,把学生定位为学校的产品是有待商榷的。首先,与原材料可塑性极强没有任何个体差异的特质相比,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绝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在其童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的。可见两者在起点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其次,学生在大学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环境互动的学习过程。而这一过程与单方面施力的工厂加工产品的过程相比是大相径庭的。最后从结果上看,毕业生通过对学校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创作继而将之在现实工作中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产成品简单地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功能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根据上述差异结合对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可知,与其将学生定位成学校的产品,还不如说他们是校方的客户。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尤其是一些欧洲的大企业,都是以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经营中心的。相反,对于短期获利的追求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作为有着特殊身份的民办高等院校,就应该以为其客户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学习环境为中心,从而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获得前途的使命感、知识的满足感、心灵的归属感和投资的安全感。如果说学生是校方的客户,那么学校的产品到底应该是什么呢?其实,学校的各种课程应该被定位成学校的产品。让学校的产品课程不断去满足其客户学生的需要,应该是民办高等院校在研发和设置课程过程中的主导思想。正如美国Northwestern大学商学院院长DonaldP.Jacobs所做的那样,把学生定位成为校方的客户,围绕着客户的需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就是凭着这一点,他领导的商学院所设置的商科课程,一直以来是美国商科学校MBA教学的风向标。定位了民办高校的产品和客户后,如何为学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课程就成为了民办高校与企业经营类比的下一个内容。显然,经过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就业趋势设置好学校的专业方向和课程应该是民办高校重点开发的项目。如果能够掌握就业市场现在和未来至少5-8年内对人才种类需求的趋势,能够通晓借鉴国际知名学府的相关教学安排,把发展的眼光和国际化的眼光融入到民办高等院校的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当中去,民办高校的产品就应该会赢得其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二、要敏捷还是要精益?

敏捷(Agile)意即对的环境变化迅速及时的反应。对于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敏捷要求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加工工艺,使产品以其独具的个性特色不断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它强调的是效力,通过调整生产加工活动对产品发生作用。在一些强调产品个体特色的行业里,比如航天、高档珠宝和时装设计行业等,敏捷是在组织产品生产时的主导理念。精益(Lean)意即在即定的内容和形式下,去冗图精。生产者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把不断地优化生产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它强调的是效率,在大规模、标准化和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对于那些强调产品大规模无差异批量生产的行业来说,比如汽车制造业,精益是主要的生产理念。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敏捷和精益是辨证统一的。因此,何时要精益?何时要敏捷?各自的比重多少?如何找到二者的分离点就成了关键性的问题。在这里,仍然将民办高校的教育与之相类比可以发现,此时学校的基础课程恰恰是要强调精益的产品。基础课的教育是不需要个性化的,可以批量生产,但要特别强调质量;而另一方面专业课又刚好是要强调敏捷的产品,要求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以生产出个性化产品为己任。这其实也是一个早有共识的观点。

三、如何确定分离点并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的需求并提供给他们有效力的产品呢?

众所周知,客户购买珠宝首饰的目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纪念、有的是为了珍藏;佩带者或许是年轻人,或许是年长者,或许是男性、或许是女性;对材料的要求有要黄金的,有要白金的,有要钻石的,有要翡翠的个性化生产的难度确实不小。要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课程更是一个繁杂的项目。而做好这一项目,无疑是给民办高校的教学注入了长期的生命力。因此可以说,能够以敏捷为主导思想为学生设置出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先决条件,是对客户的类型和市场的需求有一个详实准确的把握。1.分离点学生完成前两个学年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可以作为精益和敏捷的分离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确定学生的特质和类型。2.客户的类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出万能的产品。正如学生完成学校的课程学习毕业后,并不能从事所有的工作一样。那么,尽早地发现学生的特质和类型,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获取知识的方式、人格特征和职业兴趣来帮他们确定发展方向,是一个必须要做的步骤。3.市场的需求首先,市场是实实在在存在并确实发挥作用的。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尊重市场,真正地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做好一手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并整理出有价值的资料,之后再以此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实践中得来的信息对我们课程的设置会有很大的启示。其次,市场是变化的,需要管理者根据市场调查资料进行就业趋势预测。毕竟,学校的课程是为现有的学生开发设置的,而到学生毕业时这样的课程设置至少已经过了4年的时间。因此,不但要根据变化情况做出及时调整,更要使课程设置体现前瞻性。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保持较强的活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