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教育
张柏龄 2012-11-30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并不单纯是娱乐,还承担着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独处和闲暇活动的自由支配是大学生人格和谐、平衡发展所必需的。通过探讨休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以理性休闲铸造阳光心态”的思想。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休闲活动;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概述
1.关于休闲的研究 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乘物以游心”的旷世情怀,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描述的儒雅风流,到意大利人布鲁诺·贡蒂贾尼“慢生活”理念的脱颖而出,休闲的诉求从古至今,并不鲜见。现代社会工作具有节奏快、竞争激烈、脑力劳动强度加大等特点,人们的精神困倦远胜于体力疲劳,身心健康的问题突显,休闲欲求日益强烈。西方的休闲研究由来已久,国内的休闲研究从经济学家于光远院士1996年倡导至今,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参与。 2.休闲的概念 由于视角不同,休闲(leisure)的概念众说不一。从需求角度界定,休闲在六种不同语境下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时间的概念,即“闲暇时间”或“自由时间”;活动的概念,即人们在常规事务以外的时段所从事的满足个人爱好和兴趣的活动;心态的概念,即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可以达到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的概念,即追求自由、放松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还有文明程度的概念、消费的概念等。 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休闲作为一种时间概念,是指个人生活时间中生理必需时间(如睡眠、饮食等)和社会必需时间(如工作、上课、作业、复习等)以外的那部分时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这与我国休闲学研究学者马惠娣女士所认为的“休闲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见解不谋而合。 休闲活动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内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所谓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等主导活动之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读书、娱乐、社交、锻炼、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活动。 3.休闲的本质属性 我国学者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往往以渗透、融合、感染、凝聚、净化等多种形式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因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休闲生活结出的美丽硕果——精神的调整与升华。”休闲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休闲生活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和完善人,充分体现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在休闲生活的过程中聚集新的发展能量、新的发展资源,寻求新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方向,最后促进了个人和社会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大学阶段,休闲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人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及身心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4.心理健康的特质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不完全一致。而对心理健康特质的归纳,有相对的一致性。心理健康的人一般符合如下几条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悦纳他人,面对现实,认知完整,情绪适度,热爱生活等。
二、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转化的人生阶段,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增多,休闲活动相应增多。在休闲时间内,每个学生可随心去安排学习与生活,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当时内心感受和需要、认为有意义、带有极大审美成分的活动方式,并且这一过程中自由地、独特地、真实地、完美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所以,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并不单纯是娱乐活动,还有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大学生通过休闲活动可以储备知识、愉悦身心、颐养性情、完善人格;若休闲活动尺度没有把握好,玩物丧志,则容易迷失自我、消靡意志甚至身心受损。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案例,折射出许多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不容忽视,即马加爵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其休闲娱乐(玩牌)中的纠纷直接相关。还有影响颇大的“大学生刘海洋浓硫酸泼狗熊事件”,也是发生在刘海洋的课余时间。日前还有新闻报道,四川某市大学城里麻将馆数目可观、生意兴隆,绝大多数光顾者是在校大学生。
三、建议大学生以理性休闲铸造阳光心态
应大力倡导大学生的理性休闲。理性休闲是有理、有利、有节的休闲,有益身心,受益无穷。所谓有理、有利,是指休闲内容的选择要对自己有好处。所谓有节是休闲活动要有节制。通过休闲培养生命的情趣是休闲的一种境界。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以读诗为例,朱先生曾说:“读诗的功用不仅在于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们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思想新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一代新人。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任重道远,既涉及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1.加强自我调试 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加强自律、自我管理,正确把握休闲的内涵,坚持正确的休闲活动原则,即有理、有利、有节,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提高休闲能力,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自娱,这对维护身心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2.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休闲意识和科学的休闲观;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及各类培训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等。家庭层面,改变一些家长的教子观念,家长对大学生的每月消费、交友情况、课余时间的活动应给予关注并加强亲情互动。社会层面,营造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舆论导向,为大学生理性休闲提供良好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