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促进青年成功就业创业的孵化器

佚名  2015-07-29

摘要:本文阐明了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标准与意义,介绍了见习基地建设与运转情况,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见习基地实效性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标准,运转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解决青年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就业要求与工作经验矛盾的积极尝试,是帮助青年提高社会化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已成为促进青年成功就业创业的孵化器。 一、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标准与意义 (一)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的标准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的标准主要是: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并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的企事业单位,有提供见习岗位的意愿和接收见习人员的能力;具备国家法定安全生产条件;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岗位数量不少于10个;见习岗位的工作内容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见习基地不以短期劳务用工为主要功能;能够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结束后,能够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1] (二)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业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就业经验、技能的积累对创业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工作经验的积累是青年成功创业的重要条件。据有关研究机构的调查,就业后再创业的人与直接创业的人之间的比例是129:4,这是建设见习基地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二,为企事业单位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青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见习,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事业单位,增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第三,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营造关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共青团选择就业创业这个普遍性的、带有共性的迫切问题作为服务青年的切入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仅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还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1] 二、当前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情况与运转现状 (一)当前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情况 自2009年初团中央启动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以来,截至2010年10月,全国各级团组织已建立见习基地3.4万个,可以为98.9万多名青年提供见习机会,有567256名青年到岗见习,其中173607名青年见习结束后被见习基地正式聘用。 (二)当前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运转现状 第一,见习基地与上岗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各地筹建见习基地的积极性较高,在坚持见习基地建立标准的基础上,每月全团新增见习基地数量均有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基本摸清了筹建路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见习基地工作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愈来愈为更多企事业单位所接受。 第二,见习岗位分布广泛。见习岗位广泛分布在通讯电子、建筑交通、设计、服务、农业和制造等行业,既包括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也涵盖了银行以及机关事业单位。 第三,见习基地管理日趋规范。各级团组织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发布见习岗位信息。见习基地的建立及运转全过程有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合同文本做保障,见习过程也实施紧密跟踪,为实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3] 三、影响见习基地发挥实效的主要因素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升了青年专业技能和社会化技能,在帮助青年获得见习机会、切实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就业的良好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见习基地在充分发挥实效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近来,团中央及各级团组织逐步完善见习基地的相关制度,出台了《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工作月报和季度通报制度”等一系列见习基地管理制度,初步建成了见习基地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见习基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见习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制度仍不能完全满足见习基地发展需求,如“见习青年的权益保障机制”、“见习基地对见习青年见习期表现的评价机制”等关系到见习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见习基地有顾虑,见习青年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些见习基地担心青年前来见习,主要是不愿意为见习青年购买保险,怕出现意外情况引起纠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少数基地甚至存在着已建立未启动或已启动未招收人员的闲置现象。有些基地不能为见习青年提供学习、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确保见习青年能够有所收获。少数基地把见习青年当作廉价劳动力,重使用,轻培养,致使见习基地留不住人,出现见习青年流失的状况。 第三,见习青年对参加见习认识不到位。部分见习青年对参加见习认识不到位,或不了解见习对于积累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或担心在基地见习结束后不能被正式聘用,或认为进行见习会错过许多参加招聘的机会,或缺乏吃苦精神不甘心从基层工作做起,或认为自己才华没有充分展示的平台等等,不愿到见习基地进行见习。 第四,见习岗位对接路径不通畅。随着见习基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见习基地数量与岗位覆盖面日益增多,但仍存在见习岗位不能与青年的专业背景、就业意愿相吻合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青年参加见习动力不足。有时由于不同见习基地接纳的见习人员不同,多个见习基地的见习岗位不能得到有效的统筹安排,致使青年得不到心仪的见习岗位,在见习期间错位上岗,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四、增强见习基地实效性的对策 第一、完善制度建设,推动管理精细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规范见习基地管理,形成制度化运作。加快“见习青年的权益保障机制”、“见习基地对见习青年见习期表现的评价机制”等相关细则的制定。还可探索建立“见习证制度”,把见习证作为联结企业、青年、共青团的有形载体,建立见习证网络数据库,为见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充分尊重见习基地的合理利益诉求,找准见习基地和见习青年的共赢点。企事业单位建立见习基地,最根本的利益点有两个:一是企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每年都有合理的用工需求,见习基地能满足企事业用人选人的需求;二是通过建立见习基地表达了企事业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青年参加见习,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成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契合了见习基地和见习青年的利益诉求,见习基地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第三、端正青年见习认识,转变青年见习观念。各级团组织要主动走进青年,宣传见习理念,教育青年要明确见习岗位的定位及意义,调整自己将见习等同于求职,要求工作稳定、待遇好的期望,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肯于从基层做起,从底层学起,加强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脚踏实地从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了解市场需求出发,在宝贵的见习机会中积累经验取得实效。在就业创业见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了解相关创业政策,为将来成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4] 第四、优化见习岗位对接路径,使见习青年专长与见习岗位要求相匹配。探索更加便捷准确的途径,将见习岗位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群体,不断提高见习岗位使用率,尽量使见习青年的专业背景与见习岗位的技术要求相匹配。可通过招聘会、推介会等模式集中对接这一路径,组织见习基地进校园、进社区、进人才市场,以面对面的形式提高对接效率和成功率。还可尝试建立常设对接渠道,采取网站对接、热线对接、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见习窗”、“见习台”等模式,实现优化岗位对接的目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