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科学发展观审视下的高校发展与高校管理

朱家勇  2012-11-05

【摘要】 目前高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是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促进大学健康发展。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新的管理队伍,搭建和谐平台等方面构建起大学的现代管理,形成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管理观念;管理体制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is the following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lanned economy,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o form a benign mechanism to safeguard the universities healthy development must defer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rough updating management ideas, innova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creating the new management staff,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platform. Key word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deas; management system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高校的管理、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对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更新管理观念,强调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管理的要素日益重要,但管理的第一要素或核心要素始终没有变,而且越发突显出来,这就是人的要素,在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伴随着对人的本性和对人力资源的探究,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内涵,这就是要涣发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新观念是高校管理创新的思想保证。只有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僵化保守的思维定式,突破常规思考方式才能树立自觉创新意识,才能树立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观念,才能找到发展的新办法和新思路。 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进行知识传承、学术研究和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其工作呈现出高度的创造性。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目的都是人,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始终要以人为本,这就是办学以老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将管理工作和服务,管理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从管理本身的角度讲,高校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像工厂那样实行精确的量化管理,尽量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育人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根本所在。深刻认识高等学校管理的这种特殊性,就需要不断更新理念,特别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首先,高校发展必须相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师生员工来推进学校的建设,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根本目的。其次,学校的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充分尊重师生的权利和个性,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进而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及其发展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最后,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注重人性化特点,充分发挥体现出理解人,尊重人等人文关怀特点,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利益需求,这也符合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特点。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在制定制度和政策上始终坚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才会从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在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大学发展越快越好、越大越好、层次越高越好,认为这并不存在损害后代人的利益问题,也没有增长极限,这种观念事实上是片面的。历史经验表明,大学如果不能取得自身内生态平衡和自身与社会的生态平衡,不仅会使大学面临着危机,而且还会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实现,办学效益、办学能力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即首先要建立有一整套健全的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使他们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各尽其心,互相配合,彼此协调,共同促进。其次,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以管理改革、体制创新为动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已经被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界所共识,在我国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把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视为是一所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而言,还存在许多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不相符合的地方,距离“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最终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计划体制惯性的影响,高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致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暴露出较多问题。从宏观上讲,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受政府管理体制影响较大,总体行政化倾向十分明显,内部创新机制和创新动力不足。从微观上看,在人才培养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以及服务社会机制等方面职能配置不均衡,职责不清,关系不顺,严重影响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1]。实践运作结果表明这种管理体制上日益暴露出的严重缺陷,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制约和阻碍着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影响了高校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正常功能的发挥。 正因为如此,众多高校充分认识到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把管理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并纷纷进行探索和相互借鉴。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转向现代大学制度所要求的以创新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现代高校管理体制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这无疑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使大学逐渐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机制,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协调的能力的体制创新目标则是清晰的,创新管理体制就是要围绕这一目标来逐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打造新的管理队伍,实现全面发展 管理队伍是管理的主体,其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低,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管理队伍应该说是管理素质较高的一类,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目前管理队伍中存在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的用人机制不完善,在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主体往往是能人提不上来,庸才沉不下去,加上对管理队伍的重视不够,降格以求,导致冗员堆积,严重制约了管理主体的潜能的发挥。同时,由于长期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单纯地视为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遵循行政服从,执行照办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扼制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此外,重使用,轻培养提高,很多人员专业不对口,管理工作能力缺少,其结果直接影响管理的绩效。 其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与拥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一流的管理干部队伍以及高效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因而当前在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选拔、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现代职业要求的“三有”队伍。首先是要有使命感,大学生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岗位设置为依据,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因此就必须用市场化机制来作用于管理者,如不具备强烈的使命感是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其次要有执行力,管理者执行力的强弱对于大学的运转,发展事关重大。应采取措施加以提高,如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干部培训班,进行管理层交流轮岗,让他们换位思考,开阔眼界,全面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尤其是要运用多种形式,培养中坚层群体的决策能力,使之不断研究出设计教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新方案,新策略。第三要有凝聚力,通过学习等形式,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支人际关系和谐,心态健康的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成员要精诚合作,力求将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使中坚管理工作层形成以诚相见,互不设防,透明融洽的良好环境。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精致的管理来实现提高办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搭建和谐平台,实现协调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创新高校管理体制过程中避免粗放型发展,正确、妥善地处理好学校改革发展之间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发展平台,使得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对外交流、文化建设、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协调发展,达到数量、规模、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2]王晓梅.略论高等学校管理者应秉持的管理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35-39.

[3]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4(6):45-48.

[4]张爱淑.创新校内管理机制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31-36.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