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新世纪以来陕西高校校报的繁荣发展

严琳  2012-08-25

摘 要:新世纪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陕西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和陕西省有关部委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是全国及陕西高校校报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精英”;“大众化”;全国统一刊号;校报评估

1999年,国务院作出扩大高等院校招生的决定,中国高等教育从此改变了适度发展的态势,转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到200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陕西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8年底,陕西省共有普通高校77所、成人高校19所、独立学院12所,民办普通高校17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30所,各类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达120.96万人。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陕西高校校报发展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全国高校校报由“内部准印”变为全国统一刊号。全国统一刊号使校报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权威认证,解决了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的生存问题。在步入新世纪之际,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的高校校报终于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身份证”,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高校校报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部制定出台的第一个关于高校校报工作的文件。《意见》强调,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要充分认识高校校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明确了校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对提高校报工作水平和质量,切实加强对高校校报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意见》的出台,预示着校报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办报环境将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标志着高校校报工作有了良性发展的“护身符”,是高校校报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8年9月,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启动中国高校校报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社科司转发〔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于成立了由教工委副书记董祥林任组长的陕西省高校校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陕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按照评估体系分阶段组织实施评估工作。2009年9月,全省符合条件的48所高校校报接受了全面评估。最终,西安建大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西安文理学院报、西北大学报、西电科大报、西安交大报、陕西师大报、西北工大报、长安大学报、西安邮电学院报、西安石油大学报、西安科大报、西安理工大学报、延安大学报、西安财院报、咸阳师院报、西安外事学院报、西安航专报、陕西交院报、西航学院报为优秀校报。在各省初评的基础上,中国高校报协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的全国优秀校报候选校报进行了审读、评选,确定出全国优秀校报54家,《西安建大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跻身其中。

通过评估工作,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校报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了校报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完善了办报制度,改善了办报条件,影响我省高校校报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说,新世纪以来,陕西高校校报不仅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证”,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护身符”,评估工作又为高校校报做了全面“体检”,并颁发了“健康证”。国家和陕西省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的颁发,高校校报的发展如虎添翼、扬帆远航,进入蓬勃发展、全面繁荣阶段。

在这个时期,陕西省高校校报总数已达六十多家,半月报和旬报数量超过半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率先开办了对开周报。许多校报的开版由4开4版变为对开4版或4开8版,半数以上的校报为彩色印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继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之后,大部分高校还创办了电子版。报、网合一,报、网互补,已成为新时期陕西校报发展的趋势。

在陕西高校校报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校报继续保持优势,整体质量和社会效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西安文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校报也以其特色栏目、新锐风格受到同仁及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面加强和丰富校报新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坚持推行“策划制”、“责任编辑制”,使《西安建大报》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呈现了“加速度”的发展。《西安建大报》通过向师生员工等读者“借智”等途径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校园文化的意蕴。《科技纵横谈》、《时事开讲》、《建筑与美学》、《文学史话》等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的专栏以及《校园虚实谈》、《话题》等评论专栏齐聚于《西安建大报》,风格迥异的文字相得益彰,满足着读者日渐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着《西安建大报》的新闻、学术、文化特质。目前,《西安建大报》期印刷量已达3.5万份,名列全国高校榜首,在每一期《西安建大报》中,约有2.7万份校报广泛辐射到校友校董、新闻媒体、校报同仁等校内外读者及所有的学生家长手中。校报对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树学校的良好形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注重充分运用新闻规律,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和农林特色。校报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注重围绕这些特点开设相应栏目,《办好新大学大家谈》专栏,引导广大科教人员探索科技和教育如何有机结合的全新办学思路,为学校的科教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栏目,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就如何走这种富有特色的办学道路集中进行探讨;《试验示范基地巡礼》专栏,详细报道学校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和成绩。即使是文艺副刊《绿野》,从刊名、文字稿件内容到图片应用,都注重突出“农林”特色。

多年来,《西安文理学院报》在办报理念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精细化,强调可读性。无论是新闻题材、还是文艺题材,抑或是图片摄影、理论文章,在把握正确思想导向的同时,注重可读性,让师生读者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阅读愉悦。在校园里知名度较高的教师为校报撰写专栏文章,如李晓昱的《心灵驿站》、李娓的《娓娓道来》、李敏的《热点时评》、魏斌的《渭编乱弹》、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著名的作家、学者陈忠实、肖云儒、李星、陈云龙等也都亲自为“名家走笔”栏目撰稿,极大地提升了校报的品位。

在新闻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作为党报的高校校报如何寻找并确定合适的“定位”?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平实的大学校报,怎样才能办出特色,办出风格?《西安财经学院报》在办报实践中,以“三贴近”统领“三精心”,努力做到校报新闻与学校发展脉搏吻合, 贴近实际,着眼于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精心策划;贴近生活,全面、准确地挖掘丰富多彩的新闻资源,精心采写;贴近师生,找准新闻事件报道角度的最佳切入点,精心编排。同时,校报还把推出精品文章、打造品牌栏目作为校报编辑工作的重点,全面提升校报质量。

2005年6月《西安财经学院报》副刊创办了《讲书堂》栏目,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欣然为《讲书堂》首期撰稿,著名作家、学者霍松林、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先后为栏目撰稿。品牌栏目是体现报纸整体水平的外在标尺,也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势“广告”。开办6年来,《讲书堂》在省内外高校及文化圈引起关注与好评。2008年,著名作家陈忠实先后为《讲书堂》撰写了八篇读书感悟文章,这些文字生动而又深刻地记录了作家从步入文坛到成为文学大家的读书写作历程。文章在《西安财经学院报》首发后,《海燕·都市美文》杂志以“生命里的书缘”为题集结刊发,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反响,《新华文摘》2008年22期全文转载。2011年,40位作家为《讲书堂》撰写的文章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已集结出版。

作为大学校报,新闻是其本色,育人应该是其应有的底色。作为一所经济类院校,《西安财经学院报》一直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为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把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当成一项育人的工程来做。在校报编辑们的大力引导和热情关怀下,学生不仅成为新闻采写的行家里手,而且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写作成为他们将来成就大事业的初兆。如今,学生记者队伍不仅是校报编辑们的助手和耳目,也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许多同学因此进入各省市新闻媒体继续从事所挚爱的新闻工作。一位毕业的学生曾深情地说:“新闻写作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谋生的饭碗……”《陕西日报》等省内多家媒体还以《学生小笔杆谱写就业大前途——西安财经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招》为题,予以了报道。

陕西不仅是全国高等教育大省,也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大省,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硅谷”。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民办本科高校43所,陕西民办本科高校占全国同类院校的1/6,居各省区之首。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成立,标志着陕西民办高校登上高等教育的舞台。21世纪以来,陕西民办高校全面迈进学历教育领域,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7所高校先后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等12所民办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作为中国民办高教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地区,陕西一些民办高校意识到校报对于思想宣传、人才培养、人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性。1995年9月,陕西省第一份民办高校校报《西安外事学院报》创刊;1998年3月,西安翻译学院校报《西译报》创刊;2001年,《西安培华学院报》创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西安外事学院报》为代表的民办高校校报逐步成为这一行列的生力军,为相对沉闷的高校校报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西安外事学院报》经过多次改版,现为4开8版双周刊,全彩印刷,期印量20000份。该报立足学校直接面向市场的实际,充分借鉴社会新闻媒体的办报经验,在办报思路和办报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西安外事学院报》从服务学校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注重学校品牌宣传,关注师生教学与生活。在内容上,新闻、适用信息和师生作品并举,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在报道形式上,以深度报道见长,选题多样,角度新颖,行文活泼;在版面设计上,多用图片和留白,字、线、图用法创新,视觉冲击力强,形成了独特的办报风格。

随着办报质量的不断提高,陕西高校校报整体形象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报重要稿件被中央和省市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陕西校报工作者中已先后有3人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陕西各高校先后有400余篇新闻稿件获得陕西新闻奖。

[1] 姚远等.西北大学学报的孕育、诞生及其社会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 刘安琴.秦中官报的创办、务实与社会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4). [3] 陕西教育志资料续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4] 陕西近现代高等学校沿革[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