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王晖玲 2009-09-17
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 大学生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学生社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修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社团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各级教育的必然趋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实施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全方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不仅仅需要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其通过第二课堂的广阔空间来锻练能力、磨练意志,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通过举行许多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批准注册,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为目的,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大多是按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一般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学术型社团。主要通过讨论、讲座、社会调查等方式,对某些理论问题进行学术讨论。这类社团活动层次较高,是学生社团当中的主体,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文学协会等;二是技能型社团,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各种技能,如书法协会、计算机协会等;三是娱乐型社团,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满足成员的各种精神需求,如舞蹈协会、音乐协会、围棋俱乐部、足球俱乐部、话剧社等。这些社团的活动形式多、内容广、规模大、影响深,在充实大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学生社团以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对其成员有着重要影响。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容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吸引学生把实现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第二,开拓创新功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大学生不断地去创新知识。第三,激励凝聚功能。学生社团分散在大学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四,陶冶美育功能。大学生在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从而提高思想境界,丰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品格。
二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领悟自己、发现知识、完善品格、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具体来说,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下:
第一,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修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耐心、细致的工作,要循序渐进,那种靠行政命令来强制,单方面灌输的传统教育的简单做法已不再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陶冶美育的功能,努力使活动的媒乐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将广大学生吸引到有组织的活动中,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让大学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和觉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第二,促进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仅靠课堂、实验室完成,还要通过大量、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以及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逐步完成。大学生作为个体,必须要适应社会的要求,而社团则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社团是由许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聚合而成的一个小社会。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高了各种能力,如通过参与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活动对象的选择,活动中各项事物的逐步落实,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活动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理解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对活动中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理,可以培养其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等。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地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了独立、自觉、乐观、豁达有责任和有爱心等良好品格,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素质教育要求优秀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高校,学生每年举办的社团活动展示月,从策划、组织、外联、活动开展,到后勤服务“一条龙”全由社团操作。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
学生社团建设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联系,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参与、独立发展,同时又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健全制度,积极引导。
(一)加强对社团的宏观管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社团已逐渐成为共青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但有些社团的建立,由于事前缺乏周密的计划和准备,组织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使得其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出现重复和盲目性。所以社团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监督工作,注重社团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宏观调控社团活动的开展,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努力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上下功夫,切实使社团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学生社团应制定本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增强社团成员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促进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执行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融于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发展,使素质教育取得实效。
(三)提高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团体,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决定了社团的形象和活动效果。因此要注重提高社团成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社团的整体作用。其次要注重社团内部凝聚力的培养,营造社团成员之间互助共进的氛围,全面培养富有特色和积极上进的社团文化。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学社团是高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没有固定的行政拨款,它的经费主要来自会员费和学校的有限拨款。由于缺乏经费,社团的活动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社团资金的投入,制定社团经费管理条例。另外,社团自身也要积极地多渠道地筹措资金。近年来部分社团大胆走出校园,寻求社会企业赞助,这既解决了社团的经费危机,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学生社团乃至校园文化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