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思考

张玉芬  2009-09-21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 社团活动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教育、实践、文体、休闲等功能,加强对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社团活动的关系

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主体性品质,是人在智慧、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整合,是人的综合品质。也就是说,人的素质主要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实践而不断提高,所以素质教育是指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潜力的教育。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高校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品德、智能、生理、心理等方面。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愿组织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一般是基于某一宗旨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依据自身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是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亦即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类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作用。如当今美国高等教育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改进正规教育、强化课堂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发挥非正规教育的应有作用,努力创造机会,增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等。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发挥高校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因此,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其本质上达到了手段与目的、途径与结果的和谐与统一。

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改变了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主客体关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增进自我教育,并在满足学生自我需要的同时,通过广泛的渠道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调节情绪、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是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素质能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和怎样做人。通过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诸如政策理论学习、人生理想探讨、社会热点剖析等,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自觉地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树立为祖国为真理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参与这些社团活动,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亲眼看到集体的力量,能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他们树立全局观念、集体观念,进一步弄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抑制当前高校学生中的自我欣赏、自我封闭、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社团的章程,能使高校学生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领悟做人的道理等,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当今高校的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学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高校学生社团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的人文类社团活动,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内在联系,如通过开展古诗词鉴赏、书画、美术、音乐、文学写作讲座、影展影评、辩论赛等活动,弥补了高校学生人文知识的不足,同时也使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因此,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使他们改变了“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一校园生活模式,吸引他们把学习之余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今高校学生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根据其年龄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弱,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前踌躇满志,深感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入校后,发现尖子荟萃,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便产生失宠感和失落感。如果在周围找不到知己,找不准“自我”,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依靠班集体是他们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而参加社团组织也为他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创造了良机。社团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社团成员间较为融洽的交流和接触,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高校社团组织从它的规模和活动范围来看,一般可分为班级、院(系)级、校级,还包括一些跨校级社团。从其宗旨和活动内容来看,可分为六种类型:一是围绕专业学习而组织的专业学术类社团,如财经研讨会、科协等;二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目的的知识类社团,如文学社、英语沙龙、书画协会等;三是以娱乐、锻炼身体或强健体魄为目的的文体类社团,如武协、球协、艺术团等;四是以学习政治理论、党团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政治类社团,如原著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法学会等;五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为目的休闲类社团,如围棋协会、象棋协会等;六是以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为目的的实践类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勤工俭学组织等。

目前,绝大多数社团组织能够按照社团管理规定开展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各类活动,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社团负责人缺乏感召力和领导能力,使得社团组织无凝聚力,出现虎头蛇尾甚至名存实亡的现象;有的因经费不足,使得社团活动无法开展;有的因内部管理混乱,开支预算无节制,有钱一下花光,无钱不搞活动。此外,在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管得过细,管得过死,牵着社团的鼻子走,使社团组织无法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听之任之,任其自然,导致社团缺乏指导,开展活动时在经费、场地、必要的设备等方面得不到支持,困难多,阻力大,严重挫伤了社团的积极性,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能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强管理和引导。一是社团组织要归口管理,由专属部门和专人管理;二是要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场地、设施、经费、指导老师等;三是根据社团本身特点和活动内容,可充分利用双休日,将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整体计划之中;四是对于新成立的社团,要把好审批关,选好负责人,帮助社团做好自身建设和换届工作;五是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素质培养方向来选择社团组织和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六是要严格按照社团管理规定和社团章程进行规范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因此,只有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片沃土。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