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模式设计
未知 2008-07-27
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是所有传播者的共同追求。因此,传播效果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同样,图书馆传播效果也是图书馆传播研究的重点。
1、图书馆传播效果及评估
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要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传播效果位于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诸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后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是受传者对传播的反应。(1)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文献信息的积聚与传递。它是对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积聚、存贮、选择、控制、转化和传递,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利用的信息系统。(2)图书馆工作是文献信息传播,实现信息传播并对受众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效果是图书馆传播的最终目标。图书馆传播效果是指图书馆通过文献信息的传播,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社会。通过文献与读者的结合,实现文献信息的价值,做到传承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知识,提供文化娱乐,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图书馆所追求的传播效果。
2、影响图书馆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
图书馆传播活动中,从信息的采集、整理到编码、传递,从传播者到中介者、受众,从接受信息到产生效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到传播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因素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也称为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经济、科学水平、社会信息意识、文化背景等等,都会对信息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内部因素是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例如:传播者的知识水平、服务能力、工作效率等;信息内容的真实与否、适用性以及可验证性;传播媒介、方式是否先进;受众的认知水平等等。图书馆的传播效果主要是通过文献信息的传播来体现。本文仅就影响图书馆传播效果的内部因素——图书馆自身的因素进行探讨,因为内部因素是决定图书馆传播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主要依据。 2.1馆藏文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不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图书馆,以至于发展至今的“复合式图书馆”,文献信息都是图书馆传播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文献信息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在学科结构、文种结构、复本结构等方面与用户需求达到一定的耦合度时,传播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 2.2文献信息的加工深度 文献信息的加工深度与图书馆传播质量有密切关系。传统的图书馆文献加工多限于揭示文献的外表特征,没有深入或很少深入文献内容或知识单元。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专门化,往往深入到文献中的知识单元,如事实、数据、图表等,与之相适应的文献信息加工也必须向纵深发展,进行二次、三次文献的深度开发,才能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网络时代,当人们面临因特网上信息流的轰炸,无法迅速、便捷地获取合理的信息时,“核爆炸”的网络信息资源需要运用极强的信息流处理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图书馆可以利用其揭示传统文献方法的优势来为网络信息流引流。现代图书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加工、整合,对于传播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3信息服务能力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信息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迫切的需求,图书馆的信息用户及其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直接导致对图书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图书馆的借借还还难以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必须面对诸多类型的信息用户及其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开展服务。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和技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文献整序和开发能力,尽可能丰富现有的信息资源,拓展和延伸服务空间;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还要求图书馆不断加强和调整自身的服务功能和传播方式,建立全方位传播服务体系。 2.4文献信息传播技术 传播技术关系到图书馆的传播效果。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是扩大传播容量、提高传播效率的重要条件。现代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应用于图书馆传播,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使图书馆传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传播的基本特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完成数字化转换并经过网络提供利用,实现远程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这种形式的信息传播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跨地域的信息资源。 2.5信息受众的译码能力 受众对媒介的接受方式、认知能力、动机和态度决定了媒介的传播效果。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者提契纳(Tichenor Etal)1970年提出了一种假说并已经被证实:“媒介信息传播到社会系统一旦增加,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吸收信息的速度常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快。”提契纳综合过去有关研究还认为,教育程度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要比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获取知识速度快。图书馆的传播活动由图书馆传播口和读者群两者组成。图书馆的传播形态是呈被动式的,读者群则在传播活动中呈主动式,这种主动式表现为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检索。没有读者检索利用的主动式,图书馆传播就不能成立。因此,在图书馆传播中,传播受众的文献信息理解能力以及处理文献信息的技巧是关键因素。 2.6图书馆人员素质 图书馆的传播活动是由图书馆员来执行的,图书馆员和信息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受众的满意程度有很大影响。所传播的文献信息是否切合用户需求,传播方式是否科学,传播速度是否迅捷及时,即传播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道德品质。因此,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对图书馆传播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取得高质量的传播效果,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人才队伍。
3、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模式设计
3.1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的要素 图书馆的工作是利用信息资源(输入),向用户提供信息(输出),使读者的感情和行为发生变化(期望效益)。图书馆工作流程图示如下: 输入 —→ 图书馆 —→ 输出 —→ 效益 (信息资源) (加工处理) (提供服务) (用户变化) 输入是获得期望效益的重要条件,输出是获得期望效益的必要保证。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而图书馆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又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输出——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应该包括输入、加工处理和输出、效益等各个方面。这些也是影响图书馆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输入,即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资源。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与馆藏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仅仅是图书馆拥有多少馆藏,更重要的是读者通过图书馆能够获取多少信息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图书馆的输出就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合理的假设,用输出指标预测服务效益。例如,以定题信息服务来说,期望效益是使用户更好地增加知识并及时了解其感兴趣领域的最新动态。该目标的业绩不易直接测量,但我们可合理地建立这样的假设:服务提供的文献中,直接与用户兴趣相关的文献数越多,那么用户获得的有用信息越多;这些文献对用户来说越新,服务似乎越能使用户处于其学科前沿。可将相关性和新颖性作为定题服务的两个评估标准,把它们看作是预测获得期望效益的指标;效益评估就是图书馆传播效果的评估。 3.2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方法 国内图书情报界曾出现过评估图书情报机构效率的方法,其中较为普遍的是作业流程评估法和任务评估法。作业流程评估法侧重于对机构内部作业流程:采购、编目、流通等的工作效率的考评;任务评估法则根据完成目标和任务情况来评估机构效率。但是,这两个方面与图书馆的传播效果没有直接的关系。从传播学角度看,图书馆传播效果要将受众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围绕着文献的利用情况和传播受众的社会反响展开。 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主要从自我评估与受众反馈两个方面进行。在受众反馈评估时,可以采取定性的评估方法了解用户对图书馆传播的满意程度。评估者可对全部用户进行调查,或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不多的用户样本中获取可靠的数据,使研究更经济高效;在自我评估时,将影响图书馆传播效果的要素作为评估项,其出发点是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构成系统的要素越优则系统整体功能发挥越优。 3.3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3.3.1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CSI设计 客户满意指标(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 CSI),是指客户在消费产品时,对产品服务的组成部分或某种属性的综合的或分化的感觉标准。它是客户满意指向的目的物,是具体的满意标准。图书馆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优劣,其衡量的尺度尽管有多种,但是最根本的、最具说服力的、最具权威性的评价指标是读者的满意率。读者的肯定和赞誉是对一个图书馆最好的鉴定和评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安达利和西蒙兹设计出了以“用户满意”为研究基点的五个命题,即:命题1:让用户感受到的图书馆资源质量越高,用户满意度就越高;命题2 :图书馆工作人员反应性越强,大学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就越高;命题3 :感受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力越强,用户满意度就越高;命题4:图书馆工作人员道德行为越积极,用户满意度就越高;命题5:感受到的图书馆设施外观越好,用户满意度就越高。这一理论对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是考察图书馆提供各项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即信息服务产生的效果。传播效果有很大的抽象性,很难用具体指标来衡量。笔者结合“五个命题”思想,从读者对图书馆传播效果反馈和图书馆自我评估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表2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 馆藏文文献保障某一学科或研究项目需要文献量与馆藏该学科或研究项目文献的对比 文 献量 率 献馆学科用来评价各学科馆藏文献比例与读者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体现专业特 资藏结构色 源结层次用来考察各类文献收藏的层次级别 构结构 文献类主要考察各种类型与载体文献比例的合理程度 型结构 时间主要考察文献的新颖度 结 文文献标引书目数据馆藏文献书目数据覆盖率 献库建设 加文献深索引 工度加工文摘 处(考察特综述 理色服务专题数据学科导航库、特色专题数据库等 水情况)库建设 平 信外借服务拒借率反映图书馆藏书质量和服务能力 息 文献利用率 一定时间内利用的文献与全部文献的比率 服情报服务参考咨口头、书面及在线解答参考咨询 务询的满 足率 文献检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等 索效率 定题情代检、代查、代译、课题检索,查证检索等 报服务 满足率 用户培训文献利利用图书馆及检索系统指导 用指导 文献检使用检索工具技能培训 索培训 文献揭目录体系、网络导航 示报导 图人员状况专业结构图书、情报、信息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维修专业、外语专业及其他专业合 书理比例 馆知识结构图书情报信息业务的宏观管理与理论研究方面、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微观管 人理与操作方面、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面、国外的情报信息编译报导 员分析研究方面 学历结构各学历层次人员合理比例 职称结构职称高、中、低的合理比例 服务能力读者需要一定时间内读者需要满足情况 满足率 服务效率响应时间、完成效果评价 传网络环境连接状态网络的带宽和速率等 播网络导航网络导航与远程连接情况 技信息检功能功能设计评价 术索系统操作界面情况 现代化现代化现代化设备运用评价 技术设备现代化设备运用评价 现代技术现代技术评价 表2所示的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各类要素测评不能均衡对待,应进行权重处理。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了一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在内的三层分析结构模型,每个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都要设置重要性权值。在建立起指标体系的框架之后,根据评估的目的要求,进一步确定各测评指标权重是传播效果评估的关键。 对图书馆传播效果综合评价要结合读者反馈测评和图书馆传播的自我评价两种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两种结果各占的比例,得出综合结论。图书馆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实施是检验图书馆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图书馆信息传播也必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评估指标体系应是动态的发展的评估系统,在一段时期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发展而进行调整,以期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