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科技发展研究
张永禄 张彬 2010-12-15
摘要我国在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实践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介绍了农田水利科技在研究应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农田水利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以为加快农田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推广应用 1农田水利科技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与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推进。 1.1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学科不断向节水、高效、环保的领域扩展,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用水、劣质水高效安全应用等都有新的进展。 基础理论研究已从原有的单一化延伸至多元化,不仅由单纯的土壤水分调控研究转向“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而且把水分运移规律与养分、水热、化学物质运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更加重视局部灌溉和不同农业耕作条件下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开始了沟垄、带状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滴灌、地下滴渗灌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水热、水肥及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这些都为发展节水农业,把该领域的研究由实验统计性质转变为具有较严谨理论体系和科学定量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继续研究农田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的转化关系和农田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流域蒸散发量计算的同时,突出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土壤水调节模型和各环节水量转化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机理研究进一步深入,非充分灌溉理论进一步丰富;由研究单点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水分敏感指数的时空分布;从传统地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经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特别是把作物不同阶段水分敏感性与根系生长、叶面气孔效应、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分配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索作物的适度缺水效应,为农业节水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主要作物经济灌溉定额、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以及适宜的调亏期、调亏指标[1]。 1.2节水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制 研制完成了节水节能灌溉新设备: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属快速接头、地面移动铝合金管道系统设备、田间闸管系统设备、调压给水栓、竖管万向座、恒压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微灌用压力-流量调节器、微喷连接件、水动式施肥泵、水动反冲洗沙过滤器、平面迷宫式滴头、毛管移动机具、滴灌设计CAD系统、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经济型内镶式滴灌管及配套设备、波涌灌设备、U型防渗渠道施工机械、SYZW-1智能型量水仪、WIS-2智能型量水仪、长喉槽量水槽等24种节水新设备,其中16种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节水新材料研究上,提出了适合U型渠道衬砌构件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焦油塑料胶泥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作为预制衬砌渠道伸缩缝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接缝渗漏问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