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当代中医学看《红楼梦》中成药名的英译
彭爱民 2012-12-08
摘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著名全译本的中成药译名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当代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规律,摸索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研究和探讨了中成药名的翻译对于其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我国传统中医在当代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红楼梦》 中成药 英译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对《红楼梦》文化及其翻译的研究长盛不衰,内容涉及哲学观念、历史人物、诗词曲赋、称谓、服饰、饮食、花草、美酒文化等诸多方面。但将中医药及其文化的翻译作为专项课题加以研究的,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翻译小说中的中医药文化现象,既要体现中医药术语的特殊性,又要保持小说应有的文学色彩,加大了翻译的难度所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对中医中药名称及其相关概念术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努力做到既要保留源语文化底色,又能顺应泽入语的语言习惯,的确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笔者就曾看到《梦幻西游》中的中成药“定神香”被翻译成“Sleeping pills”(安眠药);“金创药”被翻译成“Gold trauma medicine”(金子做的创伤药)等。这显然是译者对中药不了解所致。那么,《红楼梦》中同样有众多的中成药丸、散、膏、露等方剂,而且这些中成药既有生活中常用的方剂,也不乏作者创作所需要的杜撰。对于文学作品中偶遇的这种特殊的中医药文化现象,译者又该如何处理? 笔者认为,译者在对《红楼梦》中的中医药名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当代中医语言的特点,又要保持传统中医药的文学色彩,不能像翻译纯粹医学术语一样薄文重医,即应把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代表卡特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及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文本的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结合起来应用于其中,从而既能表达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态度,又能客观、忠实地传递中医药信息,最佳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 二 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 基于他人的研究和笔者的探讨和总结,本文认为中成药名的翻译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翻译原则: 1 简洁性原则 在翻译中成药名时,所描述和解释的译语应力求简洁。如果与原方剂进行比较,译语太长且复杂,交际功能就差,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因此,在翻译时应避免繁琐冗长之弊,力求简明扼要。 2 信息性原则 中成药名具有对其所指代的方剂的组成或功效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承载一定的信息,使人能见词明义,很有实用性。因此,翻译时应使译名同样具有信息性或相似的信息密度。 3 回译性原则 回译性原则指的是英译的中成药名在形式上尽可能与其中文形式相近,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回译性原则有利于翻译人员准确地传递信息,也有利于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较好较快地掌握中成药名的翻译,更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限制滥译。 4 能中不西原则 中成药名的翻译要确保中医的本质、特色和习惯,要译出中医的风格来,绝对不能变味,切忌迎合,切忌过于西化。这对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十分重要。 5 能同不异原则 中医流派众多,同一语义的名词术语采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中成药名时,首先应当准确把握原语的含义,然后在译入语中尽可能用同一词素或词组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能同不异,尽量做到统一。 三 中成药名的翻译规律 中成药名的翻译有章可循。首先译者要确定好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方剂常用剂型有汤、丸、散、膏、丹、酒、露、锭等,其常用的英译名如下:片—tablet,troche;散—powder;丹—pill;汤—decoction;浆、露—syrup;锭—lozenge,pastille,troche;冲服剂—granula;胶囊剂—capsule;针剂—injection;栓剂—suppository;酒剂—vinum;茶剂—medicinal cone;灸剂—moxa cone;油剂—salve;丸—bolus(大丸),pellet(小丸),mellite(蜜丸),hydropellet(水丸),pastepill(糊丸),condensed pellet(浓缩丸),pill(通用);膏—liquid extract(流浸膏),extract(浸膏),decocted paste(煎膏),plaster(硬膏),ointment,paste(软膏)。中成药名译成英语可根据中成药的成分、功效及剂型用一套可行的汉英翻译公式来翻译,这是有效帮助译者解决中成药名难译的方法,也是解决中成药名翻译混乱状况的出路之一。常见的公式有: 1 根据药料取名的中成药:药料+剂型(分为君药+剂型和君药臣药+剂型); 2 根据主治病症取名的中成药:病症名+剂型; 3 根据治疗方法取名的中成药:病症名+治疗法+剂型; 4 根据药物功效取名的中成药:功效+剂型,或剂型+for+功效; 5 根据君药和功效取名的中成药:君药+剂型+for+功效或剂型+of+君药+for+功效; 6 根据诸药数目和君药取名的中成药:剂型+诸药数目+including或with+君药; 7 根据诸药数目和功效取名的中成药:所含诸药数+剂型名+for+功效; 8 根据病因和病症取名的中成药:剂型+for+病症名+due to+病因; 9 根据比喻法、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取名的中成药:比喻物、阴阳、五行、藏象概念+剂型,多为音译; 10 根据服药时间取名的中成药:时间+剂型; 11 根据颜色或性状取名的中成药:颜色或性状+剂型; 12 根据动物取名的中成药:音译动物名+剂型。 四 《红楼梦》中成药名的翻译例析 《红楼梦》中提到的中成药(膏、丸、丹、锭、散)共二十五味,依次为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丸、冷香丸、败毒散、延年神验万全丹;气血双补的八珍益母丸;补阴的左归丸;补阳的右归丸、六味地黄丸、金刚丸、菩萨散;滋养安神的天王补心丹;祛暑解表的香薷饮、香雪润津丹、山羊血黎洞丸;用于疗疮发背的梅花点舌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活络丹、清心丸、祛邪守灵丹、开窍通神散、调经养荣丸;调和肝脾的黑逍遥散、四神散、十香返魂丹;凉性开窍的至宝丹等,绝大多数药名可以在药书上找到出处,只有冷香丸是作者的杜撰。笔者将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分析。 1 第二十八回:“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六味地黄丸。’……宝玉拍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
(2)金刚丸 译文1:guardian-angel pills(Yang Hsien-Yi). 译文2:Vajra Pills(Hawkes). 金刚丸是以比喻义(比喻像武器一样坚固、锐利)命名。“金刚”由金、铜、铁、山岩制成,有4角或l00个角,还有1000个利齿,在佛教中,金刚以其譬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成为坚固、不灭的象征。功能主治:填精补肾,强筋壮骨。根据公式,可将其音译为:“Jingang Pills”或拉丁语“Kongo-Maru”。 (3)菩萨散 译文1:Bodhisattva powders(Yang Hsien-Yi). 译文2:Buddha Boluses(Hawkes). 此方剂为宝玉调侃之言,两种英译都很好。佛教中的菩萨是拥有大智慧、大能力的贤德之神,而佛教中的金刚是维护天界秩序的仙人,法力没有菩萨高,当然也就没有菩萨的能力大!文中也比喻菩萨散的药效比金刚丸的药效大。现实中也确实有此方,其功能主治:男子、妇人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眦肿痒,或时赤痛,耳鸣头眩。 2 第三十回:“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 香雪润津丹 译文1:peppermint pastille(Yang Hsien-Yi). 译文2:Fragrant Snow‘quencher’(Hawkes) “香雪润津丹”是民间一种有保健作用的传统零食,夏天服用可以解暑、清火、开胃。其中“香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白梅花。由于梅花在早春盛开时犹如雪花般洁白,又清香袭人,故名“香雪”。“香雪润津丹”的制作方法,应是将白梅花阴干后,加入其他多味清心解暑、健脾化痰的中药以及甘凉和脾的香料调和制成小药丸。 根据公式,可将香雪润津丹译为:“flos mume pills for moistening the body fluid.”杨宪益翻译的“peppermint”为薄荷,“pastille”为(药的)锭剂,芳香重剂;Hawkes翻译的“quencher”为淬火剂、急冷器,都与原文不符。 3 第四十二回:“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要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 (1)梅花点舌丹 译文1: plum-blossom powder(Yang Hsien-Yi). 译文2:the Red Flower Poison Dispellers(Hawkes). 杨宪益把“梅花点舌丹”译为“plum-blossom powder”(梅花瓣粉),给人以“用梅花花瓣制成的粉”的映像,感觉不像药了,倒像是化妆用品。“梅花点舌丹”中并没有梅花,而是指梅花冰片(Natural Borneol),因此可以译为:“Natural Borneol Pills”。翻译时不能望文生义。 (2) 紫金锭 译文1:purple-gold pills(Yang Hsien-Yi). 译文2:the Old Gold Anti-Fever Pastilles(Hawkes). 第一个为字字对译,“紫色-金色药丸”,不尽如人意。紫金锭又称“紫金散”,主要成分: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朱砂、雄黄。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金”指其中的臣药“千金子霜”。所以可以音译为“Zijin Troches”或Zijin Ding”。 4 第五十七回:“……彼时贾母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译文1:rare medicine-pills(Yang Hsien-Yi). 译文2:various nostrums-pills and powders(Hawkes). 译者似乎没有译出这两个中成药名。 祛邪守灵丹主治心劳,根据公式,可译为:“pills for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开窍通神散主治耳聋。根据中医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从中医长期的实践来看,更注重的是“象”,其观察和认知的方式就是“以外测内”。“神”和“开窍”都是藏象学说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开窍”不是指治疗学上的“开窍”疗法,而是指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在体表某个特定部位的反映,常译作“open into”;“神”是精神、意识、思维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一般译作“spirit、mind、vitality”。“通神”一般译作“tranquilizing the mind”。因此结合公式,开窍通神散可译为:“powders for opening into the ears 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五 结语 本文对中成药名的构成方式、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二十五味中成药药性、特征、功效等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找到适合每一味中成药的相应的翻译模式,并比较和分析了两个著名译本中出现的英译名,这对于中成药英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统一化和规范化的中成药英译名是我国传统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然。因此,对中成药译名的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加强我国传统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我国传统中医知识博大精深,笔者深感学识不足,上文中对中成药的理解或翻译有误或不规范之处,望诸位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