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形式的翻译与功能语言学
陈万明 2008-11-24
摘要 语言功能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语言形式是体现语言功能的基本要素之一。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对原文整体的准确传达常常是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其过程的结果的译文,要想再现原文的意义,必须兼顾原文的语言形式从功能语言学的的角度看,在翻译这个过程认知中,无论其他因素多么重要,语言形式常常应首先加以考虑。一名称职的译者在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 还应对原文语言形式特点作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 语言功能 语言形式 认知 翻译
一、导入
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是语言功能的文本表达形式。作为一种认知过程的翻译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其表现为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而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著作《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中则提出;对两种语言的转换要讲究功能对等[1]。那么,功能对等是如何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即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对语言形式加以运用的呢?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并运用认知科学的一些观点此进行阐述。
二、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
(一)语言形式及其意义。语言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而在某一具体语言内,语言形式则是一个层级概念,它既可指语言符号的图像或一般的表现特征,也可指词语、句式的语序,还可以用来指翻译中原文(或译文) 的表现法,如各式修辞格、形象性词语之运用以及单句、复句、长句、短句之铺展安排[2]。
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的辩证统一。它在绝对意义上是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但语言产生以后,在组合结构上有一定的功能动因, 因此, 语言符号又是非任意性的[3]。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特点可以产生不同的形式意义。具体说来, 它指音韵节奏、词形、词法、句型、句法以及包括修辞格在内的各种修辞手段等形式特点对表达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二)语言功能。所谓功能,有时也称着 “意义”,是指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语言具有三个方面的抽象功能, 或“元功能”.它们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验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表达说话者通过语言来描述和认知他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体验。描述其中的状态、事件和各种存在。此时,语言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概念的角度看,任何语言都包含了用于指称周围实体世界的一套及物性系统,。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我们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就是语言的人际功能,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说话者如何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言在实现以上两大功能的同时,具有使自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境发生联系的自我服务的功能,也就是语篇功能。
(三)同一语内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意义和形式是同一个钱币的两个面,意义本身不但包括语境意义,也包括形式意义”[4]。这里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指语言的功能/意义.可见,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 语言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受意义的支配并反映意义,是由它所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产生不同的意义.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由意义潜势组成的系统。语言的使用即是语言使用者在意义潜势中的选择。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语言使用中都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因而同一语内的语言形式与其功能联系紧密,语言的功能为其形式提供了依据.一般说来, 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尽管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我们会发现语言表达意义的形式往往突破常规但它仍是纯理功能框架下语言形式和意义(功能)动态对应的反映,只是韩氏称之为“语法隐喻”而已。功能主义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解释的主要模式有结构与概念的象似性、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语篇的信息流对结构的影响、语篇中某一语言现象使用频率对结构的影响、经济原则等。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概念结构。其主要原则有:(1) 距离象似( Iconicity of distance)是指认知或概念上越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的线性距离也就越接近。 (2) 顺序象似(iconicity of order)是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其所指对象间的逻辑关系。(3) 复杂性象似(iconicity of complexity),指语言结构的复杂度反映概念结构的复杂度。如有标记成分的复杂度大于无标记成分;单一概念复杂化必须通过语言结构的并列、从属、修饰来实现。(4) 范畴象似(iconicity of catergorization)则强调属于同一语法范畴的语言成分在概念或认知上趋向于相似。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解释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对应性[5]。功能主义对语言形式的这种功能解释再一次说明:语言功能的表达与传递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
三、认知学中的翻译
(一)何谓翻译。对于什么是翻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奈达的理解是: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并指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也包括语言形式,不但要求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还要求尽可能地形式对等。贝尔认为,翻译是指:(1)翻译过程,是指翻译活动;(2)翻译过程产生的产品,也就是译文;(3)一个既指过程又指过程的产品的抽象概念[6]。上述两人对翻译的论述都反映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翻译不仅要注重过程,而且要注重语言形式(或产品)。
(二)翻译中的认知模式。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进行翻译的过程,侧重的是从人类处理信息的方法方面来解释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始发语) 输入——大脑活动——(目的语) 输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接触源语材料,这就是输入。译者接触到输入的材料之后,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记忆)。然后经历分析过程,分析过程对输入进行匹配、类推、重组、转换等,以理解其意义并形成对第二语言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译者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 ,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输出。也就是说,翻译是通过记忆把源语文本分析成普遍的语义表征,然后将该语义表征综合,构成目的语文本.
需要指出的是: 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记忆,分析,语义表征以及综合,无不是人类认知过程的体现.而且,上述过程并非按一定顺序进行,这也许正是当今认知语言学家和其他相关科学工作者亟待揭开之谜.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
(三) 翻译中语言形式。翻译的这种 “输入———大脑———(目的语) 输出”过程,其着眼点和归宿都是文本.尽管翻译涉及到多种因素,有些甚至对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输入的对象是文本;在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进行记忆、分析、语义表征和综合的也是源语文本;而输出(或翻译)的结果(或产品)仍然以文本形式出现.文本是翻译之源,也是翻译之本.这里的文本就是语言形式.因而,语言形式翻译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论
综上所述,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对原文整体的准确传达常常是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名称职的译者在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 还应对原文语言形式特点作客观的分析。作为其过程的结果的译文,要想再现原文的意义,必须兼顾原文的语言形式。有些译作虽然达意,可一读上去就让人感到缺失,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为语言之间无法弥补的形式差异,致使许多形式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存.因此,语言形式同样与译文质量有关,是译者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翻译时若“不考虑形式,只求达意的译文往往失去原作的风格,味同嚼蜡”[7]。
1.Eugene 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
2,7.刘祥清.论形式意义及其翻译[J]. 湖南社会科学,2004;(4):123,115
3,5.武姜生.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福建外语,2001;(3):12
4.李美霞.三大功能语法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7;(2):92
6.Rodger.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 Longman Group UK Ltd,1991
8.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9.胡壮麟,周永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