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郭桂萍 黄玥  2012-06-09

尼尔·波兹曼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泛娱乐化”,指出电视媒体以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成为泛娱乐化的最佳载体。面对席卷而来的风潮,我国媒体亦不能幸免。从《超级女声》的“万人空巷”到《非诚勿扰》的争议无数,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在电视传播中的娱乐信息超过了一定的“度”,形成“泛化”倾向,过度的娱乐信息造成电视节目内容媚俗化、品位低下、缺乏内涵的传播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的主流由精英文化为主导转向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电视传媒娱乐化初露端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媒体运营机制的变革,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节目价值的直接指标,电视娱乐传播风靡一时。我国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遍地开花。随着电视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电视媒体相继推出专门的娱乐频道,全天连续不断地为观众提供娱乐信息与服务。许多频道的黄金时间被娱乐节目占据,观众别无选择,人们收看其他节目的时间大大缩短,收看娱乐节目的时间增加。

戏说类节目增多。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还表现在节目形式上的娱乐化,许多正统类型的节目如新闻节目、讲授类型的节目大多采取戏说的形式,如主持人手拿折扇,将演播室布置成茶馆的场景,在节目中融入说书的感觉,减少了节目的庄重感和严肃性。

电视新闻内容和语言的泛娱乐化。在综合新闻资讯节目中,娱乐新闻板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娱乐新闻比重也不断增加。一些娱乐资讯节目为了挖新闻不择手段,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去迎合某些低级趣味,资讯内容低级无聊。在用语上,一些新闻节目的主播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常常用聊天式的语言,充满主观性和感情色彩。“飞来横祸”、“数千美元”等程度夸张、内容模糊的词语经常出现在新闻节目中,“真有才”、“给力”等流行词语也登上了电视新闻的视听舞台,这些都降低了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和新闻本身的可信性。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原因探析

从内部因素来看,大众娱乐需求的增长是产生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动因,我国电视媒体收视率至上的经营理念和电视节目跟风效仿成为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推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就会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能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的电视娱乐节目显然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搞笑、煽情的电视娱乐节目无疑能给人们带去一份轻松的心情,这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媒体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电视节目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收视率,因此,“收视率至上”成为电视媒体的经营理念。为了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不少媒体不惜在节目中增加低俗化、庸俗化的内容来吸引观众,这就促成了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另外,国内许多娱乐节目尚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大多数只是具有娱乐节目的外壳而缺乏实质性的娱乐内涵。这种跟风效仿的现象促使许多娱乐节目应运而生,为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外部因素来看,国外尤其是欧美传媒的娱乐倾向深刻影响了我国电视传媒的栏目策划思想,这是推动我国电视传媒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的另一重要原因。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消费主义思潮,电视媒体以其巨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加入了娱乐主义的行列。迪士尼公司ESPN国际频道两年内在全球开设了18个MTV音乐电视频道,福克斯公司的FOX5频道,以充满娱乐气氛的搞笑谈话、游戏竞技、情景喜剧节目为落脚点,以“娱乐立台”为方针,很快崛起为美国第四电视网。受此影响,我国传媒业中呈现出的泛娱乐化的精神也在日益扩散,《超级女声》全盘拷贝《美国偶像》,《开心辞典》是不折不扣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翻版。为了达到这种娱乐效果,我国媒体在仿效时,将外国娱乐节目中低俗的部分照抄照搬过来,大量低俗的娱乐内容充斥着媒体,造成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

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

对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电视媒体作为传播新闻和社会教育的平台,是大众获取信息,增加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文化传承的功能应该被放在提供娱乐之前,但是泛娱乐化使得电视媒体本末倒置,降低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减少了其文化内涵,使其空洞化、浅薄化,弱化了电视媒体文化传承的功能。

对受众的影响。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多样的审美趣味同一化,减弱了受众的审美能力。

受众的审美趣味是多样的,娱乐只是其中之一,泛娱乐化电视传播在内容和形式上大量添加娱乐因素,牢牢地吸引受众,在占据大量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会使观众的审美趣味朝娱乐化方向发展。

大众的审美认知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泛娱乐化的电视传媒无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最低审美需求,使他们轻松获得快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其审美能力的倒退,从而阻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对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理性思考

倡导正确的电视娱乐观,提升受众审美品位。电视媒体是当今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它传播的内容对受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应积极投身其中,剔除庸俗、低俗的内容,丰富节目的内涵,制作有深度的电视节目。引导受众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教育,使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来感染受众。

把握好娱乐化的度。当今,许多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排解忧虑。但媒体的娱乐化不等于无限度的娱乐化,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造成“泛娱乐化”。电视传媒应该在一定的限度内娱乐化,发挥娱乐大众的功能,向受众传达积极向上的娱乐信息,满足受众对娱乐心理的满足,避免“泛娱乐化”的蔓延。

加大电视媒体的监管力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监管,严把节目内容关。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总指挥,一直发挥着引导、监管的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中盛行的泛娱乐化的不正之风,广电总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弱化。例如,2007年,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因内容格调低下被广电总局叫停。但是,电视荧屏上的低俗之风并没有完全消除,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电视媒体的自律。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电视传媒人应大力加强道德自律,杜绝以俗为雅、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处在当今整体浮躁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从业人员更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担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正确把握观众的欣赏需求,对于观众庸俗化的欣赏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制作出集健康和娱乐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

1.朱辉宇:《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当代电视》,2002(12)。

2.文硕:《这就是娱乐经济》,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颂:《捍卫电视新闻的严肃性》,《拒绝娱乐化》,《南方电视学刊》,2000(5)。

4.翟大炳:《娱乐至死》,《教育文汇》,2006(1)。

5.仲呈祥、杨乘虎:《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忧思与净化》,《现代传播》,2005(1)。

6.李宁:《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国际公关》,2007(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