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凤眼妩媚: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与运用(上)

王晓文  2012-07-31

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制作标题是最明显也是最大的弱项,或是文题游离,或是题文不符,语言不准确、不简洁、不优雅、少寓意、少内涵、少警句,问题多多。

电视传播形态的特殊性,使标题制作不像平面媒体那样能够运筹帷幄,挥洒自如,调动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创作标题。它有着自身的局限,一是标题制作的空间太小,只有屏幕的左下方的那么一点地方,文字很难展开,否则就会影响到画面的美感;二是视听的时间太短,受众视听的理解时间就那么几秒钟,揣摩理解受到制约;三是文字太少,平面媒体的三行题电视新闻基本不做,两行题也是很少,几乎都是一行题,对新闻要素的表达要求十分苛刻。基于这些局限,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准确,主题鲜明,简洁晓畅,内涵深刻,生动形象,视角新颖。如此,才能眉目清秀,让观众一见钟情;才能凤眼妩媚,数字之中尽显风流。文中所引例证均为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政府奖的作品。

一、璀璨夺目:赋予标题以恢弘庄严

端庄大气,气势恢宏,是这类标题的显著特色。状物叙事,拟境绘景,刻画人物,风格气象万千,笔法如诗如画,意境凝重沉厚,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展现事物的风貌,揭示事物的规律,发掘作品的内涵,作品的主题意义犹如水之奔泻,火之燃烧,给人以激情、豪迈、震撼和鼓舞。

刘翔12秒88打破尘封13年的110米栏世界纪录

20年,1000亿,世界的海尔

春兰首次向8个国家输出成套技术

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

福建超级稻两破世界纪录

标题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和盘托出,先声夺人。“刘翔”破“世界纪录”、“20年”创业成为“世界的海尔”、“超级稻两破世界纪录”等等,大气磅礴,直抒胸臆,一目了然,把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凸显在标题中,显著醒目,有着时代的前沿性和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高度--标题能够历史宏观地审视体裁,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有着博览的宏观意识;准确--标题能够高度凝练地破解事物,发现规律,提炼主题,有着明晰的价值判断;概括--标题能够客观完整地表现新闻主体,结构严谨,表意清晰,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一般来说,重大的新闻体裁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二、目光如炬:赋予标题以特色亮点

视角独特,切入巧妙,是这类标题的主要特征。它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在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发射联想,勾牵挂联,寻觅它们的关联点和亮点,从而形成思维的逻辑,发现崭新的新闻视角,提炼出令人“豁然”开朗的新闻主题,以新取胜,以奇制胜。

工人王洪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沙祖康:我是中国派

奥运冠军孙福明爆出假摔丑闻

铜山县砍掉2亿香菇产业保住30万方天然阔叶林

“国家科技进步奖”已是值得炫耀自豪的大奖,作者却避开了单纯地写奖,而是独辟蹊径地写人,而且是工人,这就新颖别致,一举两得,虚在写奖,实在说人;一句“我是中国派”,主人翁的思想、个性生动鲜活而又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省了许多笔墨;“冠军”制造“丑闻”、“砍掉”意在“保住”,佯攻主攻,虚实鲜明,体裁的特色、新闻的亮点得以充分展示。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敏锐--善于全方位地观察事物,面在一域,点在一隅,能够发现体裁的特点和新闻的亮点;联想--善于依据规律发掘事物的因果关联,蓄势铺垫,张扬主体,借势发力是它的绝妙之处;具体--善于用事实和数据来表达主题,直观性强,冲击力大,有着强大的事实震撼力和说服力。

三、明眸皓齿:赋予标题以通俗晓畅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这类标题的特色追求。“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是新闻标题存在的一个通病,自觉风雅,实为附庸,标题要么做得大而无当、空洞无物,要么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前者并不可怕,关键是后者往往自以为是,“抽象”的问题,“理论”的观点,不伦不类,看似高深尖端,实则似是而非,大病也!标题,务必明眸皓齿,明镜一般,说清道明。

比金子贵几倍的碳纳米管在我国率先实现批量生产

昔日“乞丐村”今日“小香港”

“碳纳米管”是为何物?“乞丐村”又是哪般模样?真是短短一行题,说不清也道不明,前者太过高科技,后者内容太过庞杂,然而作者巧施比喻笔法,借助“比金子贵几倍”、“小香港”来类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没有玄机,没有奥妙,通俗,大道是也!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贴近--科技问题生活化,理念问题社会化,规律问题家常化,政治问题民生化,越贴近就越浅显越易于理解;浅显--比喻的手法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形象易懂是选择的惟一取向;典型--喻体必须具有典型的形象价值和社会意义,“金子”乃硬通货的标志,“小香港”乃繁华富裕的象征,有着特指的含义,所以无需赘述,意在其中。

四、回眸一笑:赋予标题以形态动感

静物动作化,叙事人格化,是这类标题的优势所在。电视形象的生命在于动,静物人物可以动,理念观念也可以动,动是强化形象,动是生动语言,动是凸显观点,赋予动作以人格以思想品德,再加以形象的锁定,放大的渲染,动作将会传神地表达主题意义,也将会在视觉和听觉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

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官司

东北港口群:从“抢位”争斗到“抱团”发展

农机千里走中原

不要把群众“推”上上访路

一个“打”字多么自豪,一个“抢”字多么惨烈,一个“抱”字多么和谐,一个“推”字多么惊心,一个“走”多么壮观,动作为受众描绘了舞台,为受众刻画了人物,仿佛看到事实向我们走来,新闻价值向我们走来,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蕴涵了思想,镶嵌了哲理,内涵极为深刻厚重。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凝练--敲定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动”非难事,要在本质,能够“动”出思想和哲理,可谓一“动”千金,凝聚新闻价值的全部内涵;形象--贩夫走卒之“动”,风流雅士之“行”,举手投足,天壤之别,动作要像,要有个性,刘备的哭,曹操的笑,各具形神,寓意极深;恰当--无论是大步流星,还是碎步慢板,动词务须凝练准确,拟人而不矫情,夸张而不虚无,“一字师”的典故最能说明问题。

五、画龙点睛:赋予标题以情节故事

前置情节,演绎故事,是这类标题的写作技巧。这类标题十分讲究“设计”,标题并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多设悬念,游离于“谜底”与“谜面”之间,但是曲径通幽,含蓄表达,意在题中。标题或是敲锣拉幕开讲,或是展开情节且听下回分解,或是抱着婴儿说天气……一句话:所有的“设计”都在追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

粮王父子的输与赢

捡个老人当“妈”养

小水饺挑战大市场

小汤圆滚出大市场

王发的官司“赢”了

“父子”开战,“粮王”桂冠花落谁家?“老人”何来,“妈”又怎养?“小”挑战“大”,艰辛哪般?“赢”已然明了,如何又加了双引号?标题把新闻事实演绎出一个故事的“凤头”,以激起受众的兴趣;标题展开一段情节又戛然而止,以诱发受众收视的欲望;看山跑马最急人--总是不到,雾中看花最气人--总是不清;如此,引导着受众一步一步地进入新闻事实,高妙也。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浓缩--像创作故事一样,对复杂的新闻事实进行梳理,浓缩成情节,演绎成故事;设计--像说书一样,新闻的展开要有引子、开篇、高潮、结尾,曲折起伏,大起大落,能够调起受众的胃口,刺激受众的视听;包袱--像说相声一样,要有强烈的包袱意识,出其不意,出人意料,给受众以诧异以惊奇,标题应当是汤浓汁厚,有着浓郁的故事味道。

六、目不转睛:赋予标题以含蓄意境

具象表意,文笔细腻,是这类标题的擅长之道。标题表意十分含蓄,内涵极为丰富,对重大体裁的表现举重若轻,一字千金,善于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营造典型的环境、氛围,并且赋予它们以象征的意义,意蕴深远,内涵深刻,使受众如临其境,感受新闻事实,感悟新闻价值。

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

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

守义,你是乡亲们心中的歌

绿叶对根的情义

“沙漠里”的“绿色的歌”,“守义”是“心中的歌”、“绿叶”的“情义”,标题表意相当含蓄婉转,没有直白地穿靴戴帽,而是把主题赋予凝练的比喻之中,语句抒展,语感飘逸,节奏明快,有轻风拂面的灵动之感。《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是这种笔法的典型之作。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是绝对重大的新闻题材,但是作者没有制作成“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之类的标题,这样做是完全可以而且是十分标准的,然而却没有了意蕴、色彩、氛围,少了意境。“15米走了15年”,一个“走”字,使受众强烈地感受到历尽艰辛、满目风霜的跋涉者的形象,艰难、曲折、痛苦、煎熬等等尽在其中,多么地逼真、传神。这种标题的制作原则是:具象--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作者善于把抽象的、概念的主题意义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象征意义,以达到曲径通幽、意在话外的目的,形象是可以触摸的、感知的,能够给人留下强烈的、具体印象;含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树与人,黄叶和白头都是具体形象,联在一起便产生了“迟暮”的感受,令人思索咀嚼,耐人寻味。含蓄必然遣辞委婉,表意精妙,然而并不晦涩艰深、云里雾罩,相反是在渲染中强化主题,在比喻中凸显价值;典型--营造的环境,比喻的事物,一定要典型,只有典型的才是独特的,只有独特的才是最具象征和指代意义的。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