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荒诞”语境下的建筑艺术

刘烈辉  2008-12-17

[摘要]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的美学范畴产生了变化,出现了“荒诞”审美。“荒诞”经由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到文艺思潮最后上升为审美范畴。“荒诞”艺术在审美形态上呈现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反常的艺术构思、夸张的艺术形象、深邃的艺术意境,颠覆了人类既有的审美心理,用夸张、变形、滑稽等手法反映现实生活本质和社会现象。“荒诞语调”对于拓宽艺术表现、改变固有样式,用以激活当代建筑创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荒诞荒诞派建筑艺术 审美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之中,人们对于美、美的本质、美的表现形态、美的范畴及其特征等的考察和认识也相应地不断深入,在美学领域中形成了新的观念。传统的美学范畴的主要关注对象是优美、崇高这两大领域,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审美范畴开始孕育产生,尤其是进入当代社会,美学的自身逻辑发展到了出现新的范畴领域,“荒诞”就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荒诞”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它作为审美范畴的确立,经历了由艺术表现手法到文艺思潮流派,然后上升为审美范畴的过程。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荒诞”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文学巨匠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都继承了古希腊喜剧传统,在他们严肃题材的作品中,采用了一些“荒诞”手法。“荒诞”艺术形态在建筑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上溯到19世纪末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随后出现的迪斯尼乐园建筑、朗香教堂等均可看作此类建筑。近年来,评价最高的是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他熟练地运用逆反思维、仿生学和新型材料,塑造出反传统的扭曲变形的“荒诞”形象,成为“后解构主义”的杰作,在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荒诞”艺术的地位,一跃成为该类建筑的新典型。在我国由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楼也是典型一例。“荒诞”逐渐成为艺术上的一种美学倾向和创作原则。

一、“荒诞”语境下的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从审美层面上看,“荒诞”艺术反映在建筑创作上常常用“荒诞”的形式表现理性、真实的内容。在审美形态上呈现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反常的艺术构思、夸张的艺术形象、深邃的艺术意境,这种超常态的、不合逻辑的形象,颠覆了人类既有的审美心理。“荒诞”建筑艺术呈现出的外在形态是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但揭开外表,哲理清晰而深厚,是一种理智上的深思,给人带来具有否定性质的感受,即摆脱理性道德之后的放纵和走向否定的彻底解放,在这种解放中传达的是一种否定性的审美快感。“荒诞”建筑艺术用非理性的艺术形式表达着真实客观的对象,因此“非理性主义特征”便成为“荒诞派”建筑艺术的总体特征。

1陌生化的审美手段

“荒诞”呈现出的视觉形象经常被夸张、扭曲、变形,经过这种处理被抽象化的或符号化建筑形象,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这种以荒诞变形的方式来表现客观的建筑对象,成为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手段,却能给接受者造成“惊异”,运用“陌生化”手段给人崭新的形象以惊叹,唤醒了接受者麻木了的审美情感,代之以全新的经验来审视这个“熟视无睹”的世界。

2反常道的审美意念

创作主体通过主观变形的方式塑造了“荒诞”的建筑形象,作品中的视觉形象一方面具有不合常规逻辑、不可调和、不可理喻等含义: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与直面现实本真的精神。“荒诞”形象包含着深刻的悖论,它创造了一个荒诞的反常道的离奇世界,给人一种离奇的美感。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J·波特曼投资建设的上海波特曼酒店的室内设计,刚踏进大厅各有一对主门护卫狮和内侧颜色陈旧的缺腿泥塑马,借助“出土文物”强化了墓道感,再目睹了厅中黑拉灰墙、室内天井吊着的活似烧化纸钱的成串圆环,像是“九泉之下”的殡仪馆或地下宫;加之正厅酒吧间的断头菩萨像和仿宋墓的灰旧的壁画,以及走廊陈列的陈旧木俑、唐三彩等,处处以怪、丑、凶的形象表现西方“颓废派”所欣赏的“残缺美”、“枯旧美”。

3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荒诞”形象使人困惑的同时又使人超越,在悖理与荒谬中把人推向最深的迷惑,又在物极必反的迷惑中积思成慧,从中追问深层次的含义。在“荒诞”艺术作品中,它的前景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内涵则退到深远处,观者不能直接从它的感性外层把握它的意蕴,而必须借助于理性的思考。它悖离了传统的“直观的艺术陈述”的规定,更多的是一种理智感深思。例如朗香教堂,设计者使教堂型制全部异化,形成神奇别致的“怪诞美”,迎合了虔诚的教徒“与上帝对话”的心境,能使接受者置于自由的审美视域中,进行自由的阐释,这就给作品增加了无限的奥秘的色彩,使作品的外在感性层次与内在意蕴之间构成了强大的张力与广阔的回旋余地。作品吸引接受者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去体味其中的奥妙与意味,从而获得独特的生命、哲理感悟,呈现作品的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4超常态的审美形态

创作主体运用的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形成自由的、反形式美学的造型,作品往往具有超常态的视觉形象,如巴黎新区德方斯广场的反射镜建筑,外墙简洁的弧形镜面布满了均匀而密集的小圆窗,天光水色、路屋行人皆以变态的影像衬映在墙上,光怪陆离、亦真亦幻,极大地增加了广场的生气:又如霍莱因设计的维也纳舒林珠宝商店,在门口华贵的花岗石饰面上专门做了一个大窟窿,好像有熔岩从中流出。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总之,“荒诞”的出现既是对传统美学形式的一种反抗,又是为其补充的新鲜营养。

二、“荒诞”语境下建筑艺术审美形态

1仿生审美形态

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造型,包括动物、植物的形态,加以改装、重构、变态形成具有生物特征的“荒诞”艺术形态,达到“虽为人造,宛若天开”的境界。如埃罗·萨里宁于1958年所作的美国耶鲁大学冰球馆形如海龟,1964年丹下健三在东京建造的奥运会游泳馆与球类比赛馆,利用悬索结构仿贝壳体形,使功能、结构与造型达到有机结合,成为建筑艺术作品的优秀范例。又如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外形由四个壳体组合,极似展翅高飞的大鹏:内部夸张变形,加上旷空旋梯的吸引,迎合了旅客“梦幻成真”的登机心理,有凌空欲飞之感。在我国石梅湾旅游度假村的规划设计中。做了大批仿珊瑚、仿鹦鹉螺、仿展凤螺的建筑,栩栩如生,犹如自然生长土中一般。这些都是“荒诞”语境下建筑仿生审美形态的经典制作。

2残缺审美形态

这是将塑造对象作极度夸张和惊人变形,突破了常规意识中对建筑的理解,以其自由的、反形式美学的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达荒谬怪诞之境地。运用一些交叉、重叠、弯曲、倾斜、扭转、断裂等构成技法,以强调重点 部位的建筑艺术处理,追求暴露、不稳定与残缺感,使受众精神亢奋,增进视觉兴趣。例如塞特集团设计的“BEST”休斯顿展览厅犹如经过空袭造成的断墙残壁: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墙角似被战车猛烈撞开了好几米,这些“破损”形态足以使人惊讶。又如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所有墙面、阳台都是弯曲或倾斜的,给人一种迷幻、流动的感觉:而栗坂设计的静冈“斜宅”,更是形体倾倒。像是基础下沉或遭灾引起斜陷的危楼,目的都是提高审美信息量,增加刺激性,以激发人们的探究和好奇心理。

3高技审美形态

随着科技发展和建造水平的提高,形象塑造几无羁绊,故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时代的材料、结构特性直接创新“荒诞”词语,且更富自然、朴实的时代风韵。就材枓而论,例如休斯顿潘索尔大厦,斜置墙体、屋面的玻璃幕墙在反射光照下。使形体奇特、变幻莫测。更有巴黎新区德方斯广场的反射镜建筑,外墙简洁的弧形镜面布满了均匀而密集的小圆窗,天光水色、路、屋、行人皆以变态的影像衬映在墙上,光怪陆离、亦真亦幻,极大地增加了广场的生气。至于依靠结构变化造型,更不胜枚举。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翻肠倒肚”地暴露结构、设备,并涂以各种刺目的颜色,恰似“一座文化工厂”。又似“一艘灯火辉煌的横渡大西洋的邮轮”,奇异诡趣。

4异化审美形态

这种异化表现深沉,且又特别高超离奇,并非人们感观所能完全把握到的一种“荒诞”。它有两形:一是实体的异化,例如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一反传统形态,外部屋顶下垂、歪墙乱窗;内部曲绕、光线幽暗,整个造型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令人仿佛进入一个“神话”世界,缘情畅神,如真如幻。二是虚体的异化,例如文丘里和洛奇设计的费城富兰克林故居纪念馆,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地面上用白色的大理石在红砖铺砌的地面上标志出旧有故居建筑的平面,依旧房轮廓采用不锈钢管做成一个空构架,以此“幽灵”似的“空屋”(俗称“鬼屋”)表达对故居主人的追思和怀念。“虚体”则可任人评说与联想。这种暗示性、隐喻,性的表达方式十分“陌生”,因此印象深刻而难以忘怀。

5移情审美形态

移情就是在审美认识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移到某种对象上面,使对象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审美移情的机制是联想和同构,审美感知通过记忆生成表象,表象揉进情感生成审美意象,触发与之相应的情感反应。“荒诞派”建筑采用夸张变形和移植手段“移花接木”,巧妙地移情传神,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多以“雕塑型”、“雕塑感”取悦公众,任凭观者展开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获取特“荒诞美”。移情审美形态最生动的是山口文象设计的藤泽市海滨公园内的聂耳纪念碑。碑体是一台音乐家演奏用的“钢琴”,台面挖出“耳”字轮廓,琴碑面向海岸,把大海当作众多的听众,波涛汹涌澎湃恰似琴声铿锵有力的旋律,并传飘到亲爱的祖国,情感洋溢又充满诗意。又如贺中令设计的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碑(馆)”,外形是翻开的一页巨型残历雕塑——左页是刻骨铭心的历史耻辱记载,右页是令人痛心的“1931.9.18”时间记录:里面则是陈列事变史料的三层层室,如此左右、内外两相对应气势雄浑、惊心动魄。此两者属“浪漫”手法,饱含“荒诞”因素,借用“钢琴”、“日历”形态传情。寓意深远。充分发挥了抽象语言的“荒诞”效力。

三、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文化的空前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更新、在扩展、必然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地去寻求艺术的新感觉、新形式,因而社会审美期待的转变也是促成“建筑语言”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荒诞”艺术随着创作主体思维的逆转和升华,力求创新手法去传达对人类审美意识的宏观把握,以及对社会势态和传统文化整体性的主观感受,从物质世界内部规律的认知转向精神世界外部现象的探求。“荒诞建筑”由“程式语言”转向“荒诞语式”,它的运用生动、幽默、诙谐、震撼,作为一种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表达方式,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必将有着重要意义。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