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史程谈中国画的创新

吴应骑 曾建琴  2009-02-02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衍变,中国画为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明代开始中国画就开始寻求突破,但直至今天,发展走向的问题仍然是困惑画家和理论家的焦点。文章主要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谈中国画的创新。创新首先应进行观念上的更新,新时代的中国画应该反映时代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

关 键 词:中国画的发展 创新 绘画观念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衍变,为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中国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何发展,直至今天,仍然是困惑画家和理论家的焦点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徐悲鸿为中国画融入了西方现实主义的方法;林风眠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养料;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一批老一辈画家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精华。但20世纪80年代,国画界依然有人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 ①其实中国画的生命力在于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吸收和创造,反映出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结构。 尽管古人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纲常,虽然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却制约不了中国美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下面就从中国画发展历程来谈谈中国画的创新问题。中国画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 一、中国画的萌芽期 原始到春秋时期中国画逐渐萌芽,但仅仅是充当巫术和宗教的“婢女”,装饰着房屋或器物的表面,纯的、仅供欣赏的绘画还未出现。各种原始陶器上的纹饰,并不是“纯”形式的图案,亦没有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到了商周青铜时代,华丽丰缛已风靡于世,绘画装饰着青铜器表面,附着了更多的宗教神秘和幻想,厚重繁缛的饕餮纹,传承了巫文化中迷狂暴烈的血质、性格。 二、中国画的成熟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独立的绘画形式已经出现,虽然《人物御龙图》《凤夔美人》并不是出于纯粹欣赏的目的,但中国画的基本形征已经确立:用线条勾勒,以色彩渲染。 汉代完成了中华文化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文明时期,这一时期绘画稳步向前发展,并走现实主义道路。壁画中的采桑、宴乐都是庶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以农业为经济基础,以儒家稳定的伦理秩序和人之常情为基础的美学观。历史步入到魏晋,“自三国鼎分……于是礼教之防破,人情风俗为之大变,绘画思想亦随之解放。”②绘画从原来落实在生活实际的描述,更多地转到了人内心本质的感叹,从百姓之常转到了个人心绪的哀怜,由“民间文艺”发展到了“文人创作”,并且注重形式技巧,更注重细致敏感的对自然与生活的情思,以及对人物本身风貌的欣赏。 三、中国绘画发展的高潮 大唐盛世,艺术也流光溢彩,周昉、张萱笔下的人物,缛丽浓艳,“丰腴肥美”。正是人们审美时尚的体现,说明经济的富庶,也带来了审美观的变化。唐中期以后,贵族华胄之美逐渐没落,文人艺术兴起;人物画达到顶峰,山水画后浪推前浪;缛丽浓艳逐渐为淡雅的美学观念替代,色彩褪去浓艳而趋于水墨;意境从繁缛变为空灵;技法从晕染转为灵动的线;雄伟、灿烂、繁缛变成宋末的幽渺、内省、静定,一切都在变局之中,这正是两宋王朝偏安一方的真实写照。 “文人画”尽管由石文同、苏轼开其端倪,然而它的真正确立是在“元四家”兴起之时,完成于一个沦亡于异族、知识分子空前苦闷的时代,“凡文人学士,无论仕与非仕,无不欲借笔墨以自鸣高。故其从事于画者,非以遣兴,即以写愁而寄恨。” ③笔在纸上拖滞、停止、移转、堆叠,山水成了只是笔墨构造的抽象视觉经验了,这与宋代的院体画相比,无疑是观念、表现上的反动。 魏晋六朝人借助书法,开拓了“笔”在绘画上的丰富性。至此,又从“笔”拓展到“墨”,“笔墨”二字合称为中国画的主要核心,也正是中国绘画已成为一种意念思考的表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