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略论中国油画的发展暨对中国油画的新检讨
武菁 2012-01-12
【摘要】文章以较为简略的语言回顾了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且针对中国油画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三点检讨,并希望能创造出不拘泥于西方的中国版本的油画。
【关键词】中国油画;发展史;检讨;中国版油画
中国以油绘画的历史,大概可追溯到1500年前,那时漆器刚刚产生,据古史记载,先民们多以这种形式绘画于棺木及陪葬器皿中,以达到防水、美观的作用。直到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传授基督教义,随同而来的还有两幅天主、圣母油画像。至此,中国油画才开始出现发展的端倪,但此时,中国本土画家在惊异之余并未对此产生过高的艺术评价,明代的油画作品,传流下来的仅有一幅色调平淡、绘于木板之上的《木美人》图。清康熙年间,随着郎世宁、王致诚等的来华,并成为清廷内的第一批外籍画师,再到雍乾两朝,宫廷中的汉人奴仆(即包衣)受命向西洋人泰西学习这一技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
中国油画的真正发展史载鸦片战争以后,至今不过200年的时间,19世纪末基于前期的不断摸索和积累,真正掌握这一绘画技巧,并使其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的画家才开始出现,戊戌变法之后,一些中国文人到欧洲各国主动学习这种西方绘画技巧,此时,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使得中国艺术家更多的知道了于中国传统绘画不同的另一片天地。
留学日、法、英等国的艺术家归国后的状况为:1909年,周湘创办了第一所中西美术学校,传授西洋绘画技法,培养出了诸如刘海粟、乌始光等第一批中国油画家,这是西方美术教育在中国的开端;1912年,国立美院北京美术学院(后改名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林风眠任校长,后有徐悲鸿任主任的中央大学艺术课也相继成立,还有林风眠任院长的国立艺术学院(即后来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此同时,各种美术社团也相继组建,较早的有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会以及后来主张超现实主义的决澜社等。此时,中国油画界大致形成了三个画派,即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派、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新画派,以庞薰琹为代表的现代派。
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正是中国战火纷飞之时,油画家颠沛流离,但产生了一系列反对战争,歌颂和平的佳作,如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总之,这一时期从事油画创作的作家并不多。
1949年以后,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大盛其时,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成为建国初年的共同追求目标,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为此时的代表作,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直占据油画主体的风景、静物画越来越少,这是当时油画界的缺憾。
20世纪60年代初年,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油画艺术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化吉的《文成公主》,罗功柳的《在井冈山上》是这一时期的代表。1964年以后,左倾错误对油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刚刚凸起的高峰,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迅速低沉了并且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被销毁,油画创作活动几近停止,这一时期所见最多的是数以万计的领袖油画肖像,以及那些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形象的油画作品,油画变成了造神的工具,这是很值得悲哀的。
文革之后,油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种协会林立,各种画风并起,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和对个人民族命运的思索,使得油画创作境界有了新的开拓。罗立忠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闻立鹏的《大地的女儿》······这些都标志着一个别样的时期的开始和一个旧时期的终结。
然而虽然文化的禁锢已经解除,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画家的眼光与思维尚未完全打开,尚处于更多的模仿西方借鉴西方的状态,我们回头看以看中国的一代又一代油画家,正是在不断地模仿、借鉴中翻版和改版欧美现代油画,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要“外之既不落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国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样才是可以再日益全球化的氛围当中生存,但看我们的中国油画,哪一次不是在一味的学习西方呢。
我们先有了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中西融汇”的现代型折中风格油画;解放后,“苏式现实主义”风格油画又一度兴盛、发达,成了名重一时的主流;与此同时,“油画民族化”呼声也在日渐高涨,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新写意风格油画终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星星画展”到85美术新潮,不少欧美大师的艺术样式又几乎都可以在国内找到他们的效仿者和“翻版”作品,敢问其中哪一个流派、哪一种样式又能说是我们自已独创的“中国版本”油画呢?因此我们须引起警觉,且须予以深刻的检讨。
第一,林风眠、徐悲鸿等老一辈油画家为我们开创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路子,可是几十年来,后继的画家总也走不出去,纯中国版本的油画还没有出现。
需要检讨的第二点:一直以来,不论是高校的大学生还是高校的老师甚至一些专职画家,都觉得油画仅仅是一门手艺问题,欧洲大师们几乎是高不可攀的,所以不停的去学习,去探索,这实在是一个误区。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要走中国版的本土油画,此路不通,甚至可以说,这条路已是穷途。
基于其上两点,我们还需要认真检讨第三点,那就是强调一味的民族化,按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来发展油画,即所谓的油国画者,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对中国传统和西方艺术的翻版,创新之处不大,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把油画带入了一个歧途。
以上三处检讨,实在是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所应该注意避免的,只有这样,创立中国版本的油画才能成为可能,油画在中国才能更好的发展。
【
[1]潘自锋. 近现代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趋势及展望.艺术市场, 2007年第二期 .
[2]陈履生. 谈中国油画发展的“战略性转移”. 美术报, 2005
[3]胡殷红 颜慧 纳杨. 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民族化道路座谈会召开. 文艺报, 2004
[4]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7
[5]路艳霞. 249件佳作回顾中国油画30年. 北京日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