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写生漫笔——记一次皖南的艺术采风写生
白磊 2011-10-29
序言:采风写生是艺术之旅中的重要驿站,其过程是辛苦的,但也充满着快乐,收获肯定是丰富的。自己曾多次去皖南采风写生,被它那灵秀的山水、别具匠心的建筑、厚重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每次去都随手歪歪扭扭写点东西,但成行不成章,这次经过整理终于凑成了一篇,故称之为漫笔。
皖南,古称徽州,包括今天安徽的黄山市和宣城市、江西的婺源县等地区的部分。明清时由此发迹的徽商横霸商界三百余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同时也造就灿烂繁华的徽州文化。现在的徽州境内名胜古迹珠联玉缀,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古村庄散落在松竹掩映、溪水环绕的山坳间,其中的宏村、西递更是因其保护完整的典型的徽派民居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山碧水、粉墙黛瓦,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更有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天井、马头墙是其代表的建筑样式,木雕、石雕、砖雕被称“徽雕三绝”。这里曾诞生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派,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宣纸、湖笔或产于这里或就在其附近。正是这种厚重的历史、典型的建筑、清秀的山水吸引广大美术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自己以前虽去过多次,但仍然被它那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记忆中新鲜的雨后春笋、清香四溢的毛尖、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还是那样的清晰。于是,今年的清明时节我再次带学生前往那里进行艺术写生和考察。
一路上坐火车倒汽车,旅途的辛苦自不用说,第二天中午顺利到达位于宏村的我校写生基地。这是一家家庭式的小旅馆,谈不上豪华,简简单单,但是温馨自在,倒很适合像我这样不讲究的人。简单地吃过饭,小憩了一会,便带着几个还有点精神的学生外出选景,以便为明天的写生。清明时节的皖南,正值油菜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金黄,与白墙黑瓦相映成辉。穿行在老巷间、走在田埂上还是那样的熟悉,选景自然不费啥事,只等明天的开工就行了。
次日一早,收拾停当便领着学生到昨天预选的地方进行写生。景是昨天预先选好的,只需把它正常的抄在画布上就行了。因为是跟着学生一起作画,带有教学示范性质的,所以作画过程很清楚、很明白,中规中矩。先画天,顺下来的是远山、树丛,中间的田野里开满了金黄色油菜花。近处土路旁边的几棵树和掩映在其后的农舍是着重刻画的,稍费了点劲。临近中午收笔,离远看来还行,谈不上很满意。画面显得拘谨,可能是和学生一起画的缘故,想得有点多,再加上又是初来的第一幅,就算热身吧!倒是在收摊回来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一处好景,以前曾数次从这转过,只是有个高大的围墙半遮住,现在墙没了,藏在里面的老屋子便完全露了出来。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下午过来就画它了!
这天的午饭只是一种形式,填饱肚子即可,匆匆扒完,就夹着画具直奔那里。先做观察,然后起笔。这张画构图时我把房子安排在中间,透视画得稍大点,仰视的感觉更强了,象一座纪念碑。为了避免视觉上的呆板,又在房子周边用树、篱笆和阳光下晒的被子去破一破。色彩上,有意的让受光面黄味足点儿,被光面偏蓝紫很点儿,加强反差,突出效果。前面的一畦地盛开着油菜花,竹篱笆斜斜歪歪的横路边,被子用竹竿撑着斜靠在白墙上。别的都好处理,房子自然是刻画的重点,需集中精力。单画这个房子就用掉了两个多小时,全身心投入,几近忘我。一阵夹着油菜花香的山风吹过,方感有丝凉意,站起来已是腰酸背痛。画到尾处已是太阳西斜,炊烟升起,这时的老房子在金色的夕阳下愈发显的陈旧挺拔,其中透出的沧桑扑面而来,犹如一本几百年来写就的徽商史放在那,供人翻看。“老屋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不正是古徽州的韵味所在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相通,情景交融。中国人有中国人对画的独特认识,我虽是搞油画的,但总喜欢在作品中融入一些中国画的元素,这也算是份“中国心”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突来的一场春雨不期而遇,夹杂着春雷意想不到的竟连下了几天。空气变得湿润而清新,田野里的花草树木被洗得一尘不染,显的格外嫩绿。薄雾从山坳里腾起,缠绕在山峰之间,使山色变得迷濛空灵。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更增添了几分诗意。但给室外的写生惹来了麻烦,这倒也是个天赐的调整机会。索性就撂下画笔,在旧屋老街中、村舍田野间闲逛起来,喝酒品茶,细细体会徽州的文化。期间还躲在屋檐下画了几张速写。
荒了两天,闲得到膀子痛。这天午后,雨渐小了,但天空中仍是乌云翻滚,颜色愈加变幻离奇,经雨水冲刷发亮的瓦也随着云色闪动。自己站在走廊中对着天空好一阵子发呆,突然有了想法,何不就此画一张徽州的云,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画机。于是冲进屋去,拉出东西,支摊便画。因为主要是表现天空中的云,构图自然好办多了,压低地平线,展现大面积的天空,房屋在画面中只剩下高耸的马头墙,一排排错落着向后退去。远山在流动的乌云中若隐若现,几笔便搞定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云上。云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太固定的形,只要抓住动势和气氛,尽情的抒写就是了。所以不用起稿,排刷画笔刮刀一起上,云在跑,色在动,颜料全是摔到画布上的,几天的情绪全都泻在了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调整,个把小时多小时便结束战斗,一气呵成。画布上的乌云呈现出大面积的暗赭色,期间闪动着酱紫、暗黄、灰蓝等味道,马头墙上的黑瓦被雨水冲刷的乌青发亮,时而反射着云的色彩,白色的墙面也成了偏暖的灰暗色。整个画面既和谐统一,又透着变化和灵动。这是个偶来之作,有的画画上三年未必经典,有的画瞬间促成未必就不精彩。
因为油画干的很慢,也是为了讨个吉利数,所以来时只备了六个画框,八天便结束了“战斗”,剩下的时间只好留给了速写和摄影。六张画,六个不同的景色,六种不一样的感觉。单从画面的完美程度上进行评价,渐入佳境的后两张是最好看的,构图、色彩、技法等各绘画要素俱佳;若要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上讲,我则更喜欢第二和第三张,因为它带给我更多的冲动和激情,回味许久。到家后放在画室让大家品评,他们有不少欣赏前者,这也在意料之中。细细想来,这可能就是理论书中所说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吧?经过一番装裱,大都反映较好的便拉走参展了,而自我感觉可以的两张现在仍挂在家中自我陶醉。
泰戈尔说过“艺术家是大自然的情人”。最爱风景写生,喜欢户外自然的空气,喜欢那种人在天与地之间放松的绘画状态,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这时少了世俗的喧闹,没有了空间的界限,淡漠了时间的概念,眼前的景色全是属于自己的,唯我独赏,你可以尽情的把它们摆在画中。我很钟情于俄罗斯的风景画,因为他们的作品清新、自然,充满着浪漫,使人身临其境。古典主义的过于沉静,而印象派又略显躁动,恰俄罗斯的风景画完美的结合了二者。作画时,我有两个习惯,一是不签名、标日期、属地点,搞得象说明书似的;二是写生的画从不事后修改,那怕发现再大的错误,大不了深藏在内房,不示外人。保留住这种“原生态”才能更好的提醒自己,促进画艺。错误是正确的开始,遗憾是希望的起点。留住错误的同时也留住了“新鲜”的记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多年以后回头再看当年的写生作品同样会“恍然如昨”,而绝无隔世之感。这也是画中虽没有标记,但我照样能记得某年、某月、画于某地。
一路走来,“拾”了很多东西,也“丢”了不少东西,是旅程似人生,有时陶陶然,有时茫茫然。小情琐事构成了一段美好的采风写生之旅;片言支语竟串成了一篇有感的文章。此前也曾多次去过皖南,唯这趟形成了文章。
皖南,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靠近又疏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