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舞台“笑”型艺术的发展
马营勋 2012-11-09
摘 要:“笑”型艺术泛指一切在舞台上表演的,使人发笑的,给人欢乐的艺术形式。它不但指相声、小品等本身就具“笑”型特质的艺术种类,也指评书、快板等只要表演的是以幽默滑稽、风趣可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所有艺术种类。本文就“笑”型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笑”型艺术 形式 发展
之所以在“笑”型艺术前加上“舞台”两字,是区别于也同样具有“笑”型特质的喜剧电影、喜剧电视剧等非舞台艺术形式而言的;之所以也不用“喜剧艺术”而用“笑”型艺术的提法,是由于一些专家们,爱用“剧”的属性来衡量一些边缘“笑”型艺术(如《曲苑杂坛》的“四不像”等),而不利于“笑”型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一、人们日益增长的快乐需求,需要发展“笑”型艺术
方面,寻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笑”型艺术恰恰能够带给人们快乐,所以“笑”型艺术是人类很早就有所创造的。古希腊和中国的喜剧都发生在悲剧之先,这就是证明。意大利喜剧家哥尓多尼说:“喜剧在各个时代里,都是文明民族所珍爱的娱乐。”中华民族更是一个乐天的民族,在中国古代戏剧中,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下的悲剧,而属于喜剧范畴的作品却大量存在着,这也是证明。当前,“笑”型艺术如同百姓之日用一样,在狂欢的节日里,在一天的紧张之余,在被生活所迫,百无聊赖的时候,在……,总之在人生的许多时刻,都需要有笑来陪伴。另一方面,人们对“笑”型艺术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而“笑”型艺术的现状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单从支撑荧屏语言类节目的相声和小品来说,人们的失望就常挂在嘴上。这是为什么呢?观众从以电视为主的多种传媒获得了太多的经验,欣赏水平提高了。现如今,普及的多种媒体已把一些相声、小品传播地让观众耳熟能详了。一些新作品,造笑料的技巧也早被观众摸透,哪还有那种揭开“包袱”后的意料之外惊喜呢。尤其是把“笑”型艺术一网打尽的网络,当前它的主要使用者还是青少年啊,你把网上的“包袱”拿出来娱乐大家,他(她)们买你的帐吗?这样能把“笑”型艺术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吗?看来,是该发展舞台“笑”型艺术了。
二、发展“笑”型艺术,更应注重原创,保护作者的权益和地位。
许多地方搞的相声、小品大赛,由于评委孤陋寡闻,把参赛者“拿来主义”的作品评上佳品,而本地原创的还稍嫌稚嫩的作品被PK掉,这是一种无知的评比。熟不知,照搬或改头换面的作品是走不远的,而鼓励原创却是艺术发展的源泉。相声为何被逼回剧场?刚创作出一个段子,通过央视,就可一夜之后,成为昨日“黄花”,没有那么多原创作品让你更新啊。看来,“笑”型艺术都有一个原创作品的供应问题。 为什么新作品的供应跟不上呢?“僧多粥少”啊。就拿专业相声演员与专业相声作家的数量来说吧,全国专业相声演员250多对,专业相声作家却不到10人。为什么作者少呢?原因是“笑”型艺术难创作,而创作出来后,收益与投入的精力不成正比,作者的权益和地位得不到保证。艺术有着厚积薄发的规律,一个作者的生活积淀有限,而舞台“笑”型艺术又浓缩的都是精华,你让他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地往外“蹦”精品节目,显然不现实。本来就难写吧,你还让人家写出一个作品后失去应得的权益和地位,就太不应该了。有的作品在电视上,除了表演者的名字,别的什么也没有。电视台没重视,你作为演员,手里点着劳务费的时候,能不能交待一声,让电视台别落下对作者的尊重,就别说把你的劳务费拿出一部分鼓励鼓励这个作品的作者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辛苦创作一好的作品,一经演出,就逐渐地在作者不知晓的情况下被各地演员频频上演了,一些演员们拿着演出费,名利双收着,而作者仍然停留在“一次性收入”的原始状态。李默然说:“小品创作很艰苦,写小品难于写巨型多幕话剧”。是啊,小品界为何流失那么多的好汉子改从了其它艺术门类?我们该用实际行动善待作者了。
三、发展舞台“笑”型艺术,必须坚持以“笑”为先,以“品”论价值的指导理念
发展舞台“笑”型艺术,必须坚持以“笑”为第一要素。这与一些学院式专家的主张有很大不同,但本着“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际”的精神,这一指导理念当属民意,不可违的。正如中戏教授麻书云所言:“中国传统戏曲中,喜剧是相当多的,中国的老百姓从古至今都是喜欢喜剧的,只是从话剧舶来之后,人们(主要是戏剧界特别是戏剧理论界)受欧洲人的影响而多少出现了重悲轻喜的思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喜剧当作低人一等的戏剧样式。”其实,何止是“多少出现了”,是已经在扼杀着老百姓的娱乐了。就拿许多小品大赛来说吧,硬是一味地追求“品”,即非要主张主题高贵,非要从小中见到大。“那还不如写社论呢”(春晚总统筹王宝社语)。大赛的效果怎样呢?由于许多作品不具备 “笑”的特质,所以往往是观众一听说小品大赛就定频道,可看了几个就跑掉。
那么就可以不要“品”吗?肯定不行,我们还需要用“品”制约恶俗搞笑之风。我们主张的是先健康的“笑”,然后再看它的“品”的高低;如果能“笑”,又不脏,不失道德导向,而只是“品”好像不怎么宏大,我们就可以让它入围,千万别用一些只拥有“品”,而不吸引人的平淡节目把它PK掉。否则,像马三立的《逗你玩》都有可能推不出来了。其实,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你不但能让“笑”起来,而且又能从中品出某种“味儿”来,当然会是佳品,如严顺开表演的《张三其人》,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婚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