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调音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
李程 2011-10-05
音响调音(也称扩声)在中国历史不长。在传统的戏剧、戏曲、歌舞、音乐等艺术表演中,这门学科在近二十多年才得到发展和应用。由于受到早期科学技术的局限,音响调音及音响设备仅仅满足于将演员和器乐声音的音量放大,故称“扩声技术”或“音响技术”。在综合表演艺术节目中,人们从欣赏的可视性出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视觉感受的重要性,自然形成了人们通过表演场面来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而忽视声音艺术效果的偏见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导演将它视为技术,这还比较尊重,有的将调音师叫做开关师傅,地位极低,重视不够,不认为有声音艺术的创作与设计,导致目前能进行音响艺术设计和操作的人才越来越缺乏,高档的演艺设备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培养这类人才的高校也极少。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为表现手段。同样音响调音对高科技的音响设备和技术手段也是依赖较大。国家从2002 年开始,把这个职业名称叫做“音响调音员”,职业定义:“在歌舞厅、节目制作间及音乐(文艺)演出、公共场馆等场所,运用专用设备,对声源的音量、音调、音色进行调控的人员”。职业等级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制定的《音响调音员国家职业标准》培养要求中,全日制职业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00 标准学时;取得初级资格并从事工作2 年后才可晋级中级,同时不少于350 标准学时培训;取得中级资格并从事工作3 年后,晋级高级,同时不少于250 标准学时培训;取得高级资格并从事工作3年后,晋级技师,同时不少于150 标准学时培训;取得技师资格并从事工作3 年后,晋级高级技师,同时不少于100 标准学时培训。从培训的相关知识内容来看,初级、中级基本都是电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晋级高级才涉及一些建筑声学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晋级技师涉及了一些音响美学和声音主观评价知识。晋级高级技师涉及到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知识和国外文艺演出特色的知识。由此可见,这些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基本都是以技术为主,缺少了各类乐器、声学的特性、声音频谱分布知识及音乐素质,缺少了操作中与艺术结合的方法和技巧。这需要相关工作有待改进和完善。
音响调音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任何一场成功的演出都离不开音响师对技术设备和艺术构思的精心设计、艺术再创作和对设备的准确操作。从它的技术和艺术的构思来看,音响调音应该是一种再度创作。
调音艺术与再度创作。什么是调音艺术?调音艺术是以艺术修养为基础、主观评价作判断、以科学技术为表现手段、以艺术效果为最终目的而进行艺术创作和整体设计的专门学科,其任务是对表演艺术作品的声音进行再度创作。任何一场成功的演出都离不开音响师对音响技术设备和艺术构思的精心设计、艺术再创作的进行和对设备的准确操作。
剧目演出的成功与否与音响师有关,他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音响技术技能和较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还需全面掌握各类乐器的声学特性及频谱分布。只有掌握了音响技术和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通过技术与艺术有机的结合,才能完成或体现表演艺术作品的声音设计和准确的操作。中国戏曲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于建刚认为:“音响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交叉,科技重在求真,艺术重在求美,随着科学的发展,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也越来越艺术化”。
表演艺术中的声音是指语音、乐音及环境音响。语音为人物的对白、画外解说;乐音包含声乐和乐器发出的声音,由歌曲、戏剧和演奏众多体裁的乐曲构成;环境音响指演出所需要的现场声、大自然之声,如街道的喧闹声、室外的鸟叫声、天空中的飞机轰鸣声等。 在对人声的美化和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声音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段均衡器分为4 个频段,根据德国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高频:6kHz~16 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中高频:600Hz~6 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中低频:200~600 Hz,影响音色的力度和结实度。低频:20~200 Hz,影响音色的浑厚度和丰满度。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弱,其音色的色彩、韵味、个性就会失落;如果高频段频率过强,音色就会变得尖噪、嘶哑、刺耳。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就变得暗淡、朦胧;如果中高频段的频率过强,其音色就会变得呆板。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会变得空虚、无力、软绵绵的;如果中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生硬、失去活力。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弱,音色将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低频段的频率过强,音色会变得混浊不清。一台高雅艺术的演唱会,与音响师的调音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大歌星已经意识到音响师的重要性,自己特聘调音师的越来越多。一个优秀的调音可以造就一个歌手成为“星”,一个拙劣的调音师也可以毁掉一个歌星。音响调音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国际上从事音响工作的人,是相当受人尊崇的;特别是这个“师”的头衔,它要求高度灵敏的听觉辨别力加上熟练控制调音台的能力以及较高的艺术修养。才配得到“师”的桂冠。
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响效果把不同风格的各种类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现出来。美声歌曲是体现音色优美;民族歌曲是体现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体现深沉的情感;而摇滚歌曲则是体现强劲的激情。由于歌曲的风格有所不同,其音响处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美声讲究音色的优美,发声是经过专门训练,所以音色的泛音数量较多,幅度也比较强,整体音色的泛音结构比较丰满。因此,要求电声系统要有足够的宽频带,才能使低频泛音、中频泛音、高频泛音都不被阻拦地顺利通过。在艺术舞台上演唱,传声器与口形的距离一般在20~60cm。其高度在人脸与口形以下,这样可以将脸露出画面。这种远距离拾音有一定的混响反射声进入传声器,使音色变得浑厚、自然,有弹性和空间感。
民族歌曲的演唱,由于民族歌曲的范围比较大,有些歌曲近似于美声风格,也有些歌曲近似于通俗歌曲的风格,所以其传声器的选择也各有所不同。在艺术舞台上演出民族歌曲时,也应选用电容式传声器进行拾音。但是,口形与传声器的距离要比美声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为20~40 cm。
通俗歌曲的演唱,应选用手持近讲动圈式低灵敏度传声器,因为通俗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所以应采用近讲、近距离拾音方式。这样就缩短了歌声音源与听音者的距离。从聆听心理学角度上讲,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伴奏音乐与歌声的比例,也是对调音师搞好一台晚会的音响效果的一部分,音响师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调音中对歌曲的曲调和旋律,恰如其分地控制好伴奏带的音量大小与歌声的比例,当放前奏曲或过门音时,可以将音乐声放大,在歌声进入之前渐渐拉下来,以便突出歌声和加深歌声的印象,一般乐队伴奏音乐与歌声(人声)的比例:美声、民族唱法、戏曲是3:7;通俗唱法4:6;摇滚乐5:5。
音量的调整,一支歌曲有时动态范围很大。当歌曲进行到高潮时,演员很激动,情绪很饱满,声级很强,容易产生过负荷失真。所以,这时音量需要压下来一点。当歌曲进行到深情细腻的弱声时,又需要把音量提升起来。对于掌握上述这几方面的调音手法,还要求音响师对歌曲要熟悉,对歌手的演唱特点也要了解,而且要有调音经验。否则,音响师的调音跟不上演员的演唱,不易获得理想的聆听效果。音响师将声音调响和调好,这之间有着很大差距。调响容易,调好难。绝大多数的扩声工作是现场操作,一旦操作有误则没有再改的时间和机会了,所以要不断积累经验,在操作时做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