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师生情感交融艺术
朱轶 2010-12-01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虽对学生有爱心,却未被学生所感受、领情,结果师生人间情感关系还是没有融洽。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没有抓住师生情感交融的关键则是根本的一条。根据情感心理学的原理,其关键是教师要将自己的爱生之情化为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行为,只有将爱生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施于学生身上,才能产生极大的爱的渗透力、持续力、爆发力和震撼力。 关键词:情绪 情感 情感交流 人际关系 我们说融洽师生情感关系也是一门艺术,而且可以说,这是教书育人艺术中的精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门艺术呢?那就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规律于一系列具体操作之中,将爱生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施于学生身上,才能产生极大的渗透力、持续力、爆发力和震撼力。 一、施爱于细微之处 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某种情感深厚,这种情感越会在他的行为举止的细枝末节中表现出来。因此,要知道一个人对某事或某人的情感究竟是深还是浅,最有效而最简便的方法是观其行为表现的细微之处,即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观察也是感受到不同的意味。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就要善于将爱生之情流露于师生接触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一份温馨的深情。 二、施爱于意料之外 关于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的发生与客观事物与其主观预期的关系有关,而且这一关系主要决定一个人情绪发生的强度。当客观事物越超出个体的主观预期越大,由此引起的情绪反映的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爱的行为能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产生师生情感上的炽热的碰撞,就要想方设法在师生交流中有意识地利用超出预期所产生的增强情感强度的效果,尽可能使自己的某种爱生行为的处理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使之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力,从而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波,极大地促进师生人际情感关系的发展。 三、施爱于批评之时 批评给学生最表面和最直接的感受似乎未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与此同时,批评学生也正鉴于学生违纪、犯错误或不足的行为,也往往是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实际做法,最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因此,批评学生的时候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容易发生对立和对抗,爆发冲突的时候。在这样的特殊场合,如果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却也是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所在,是体现教师教书育人艺术的难点。其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对学生的批评也能充溢真情和爱心,真正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相融。特别要注意将学生的违纪行为与学生的人格相区分,我们要批评和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