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傻根公司的酒文化

俞雷  2006-08-25

傻根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品制造。不过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产品供应的问题始终是他在公司会议上被批评的焦点,不是生产跟不上营销进度,就是产品里面飞进了不明物体。不过傻根并未因此被解雇,他其实是个情商相当高的人,擅长解释,也擅长喝酒,并通过喝酒在公司内部和上层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傻根公司是酒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总结说来,他们认为酒文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喝酒能增进公司员工之间的感情,在觥筹交错之中,平时尚有距离感的同事可以借着酒劲说些推心置腹的话。其次,老板认为酒能壮胆,几杯酒下肚之后,做销售的经理能保证完成以前完不成的任务,并再三对老板说“老板放心”,生产总监傻根也能保证“不会再飞进苍蝇了”等等等等。尽管老板事后得到的结果往往还是相反,但当时倒还真的是放心了几天。再则,每次喝酒,一帮子经理们总要举杯敬祝老板和公司万寿无疆,百年基业,千秋伟业,每次都能不断强化这个公司的老板“天纵英明”的感觉。

“酒文化”在中国本土公司中至今还颇有市场。很多年前便有不少做销售的靠喝酒拿回定单,收回货款的“传奇”故事。有几个喝酒伤到胃和肝的甚至还被视作了公司英雄,因为他们在酒桌上谈成了生意。

但似乎很少有人真的去追踪那些酒桌生意后面的执行情况,他们就算真的喝成了这笔生意,但以后的呢?一个真正从事商业的人,他对利润的期许,对质量的肯定或者对贸易条款的认可,真的是来自他对客户酒量的认可程度吗?由于写《中国营销史》的关系,我最近查阅了不少这方面的记录,实在是找不到一家靠喝酒喝成功的企业。

“酒文化”这个事情,背后所折射的其实是诚信的缺失。在半醉半醒之间许下的诺言,开的空头支票,可以为自己暂时树立一个“豪爽”的形象,但究竟执行与否,打了多少折扣,则往往是没有人真正追踪的。老板一声“好,只要大家做的好,年底都有分红”,到了酒精散去的时候,往往变成了“考虑考虑再说”。下面人的一声“好,老板放心”,结果老板还是得继续操心。酒这个东西,倒像个职场精神鸦片,喝的时候云里雾里的觉得一切都会OK,一旦酒醒了生活和工作却还是照旧。几乎每个人喝完酒之后都会照例说一下“没意思,没办法”之类的感慨,但一碰到喝酒,还是得继续装着很有意思地“没意思”。所以,我只见过靠优秀企业文化团结起来的公司团队,他们从来都不是靠的酒精这个鸦片。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酒”也许还是一个检验你们公司够不够国际化的度量衡。财富500强中的企业(请别把中国的垄断企业算进去),几乎没有一家是热衷于喝酒的。喝酒其实也牵涉到一个人的隐私。说得重一点,这个事情或多或少是对人的隐私和人性的侵犯。这种职场陋习好像偏远农村至今还存在的结婚闹新房捉弄新娘、伴娘的陋习一样,尽管看似披着“中国传统”的外衣,却无疑是愚昧和落后的。

喝酒被人喝到以死相逼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每年过年,总要喝死那么一些人。生产总监傻根最擅长的便是劝酒,你不喝他就会说“你不给我面子”。尽管你会很纳闷为什么一定要给傻根面子,但很奇怪的是他就会认为你不喝他的酒比他制造的产品包装里有苍蝇更没有面子。有不少人就是碍不住傻根们的面子,结果猝死在酒桌上,或者酒后驾车翻到了河里,或者掉下了高架。在傻根公司,甚至“要开车”都不能成为你推脱喝酒的借口了,因为傻根会说“什么开车,等下我给你开”。结果他早就醉醺醺的回去,压根没有想到你怎么办。

不喝酒的人,或有别的原因,不会喝酒,身体不适,太太反对或者是与在服用的药物冲突。这本来是个人隐私,但在酒桌上,却无一不受到傻根们的侵犯。这个愚昧的职场陋习以“面子”为第一要素,却从未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隐私。

商业是理性的,也是人性的,职场也是一样。理性首要的一点是对契约和承诺的遵守,如果凡事都在酒桌上说过算过,事后却很少遵守,那似乎比草寇还不如。职业人士不会轻许承诺,但承诺的事情却必然遵守,这才是诚信,也是信用社会生存的要则。人性则是一种关怀,它不会强迫别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会去刺探别人的隐私,更不会喝酒的时候拍着肩膀说“兄弟”,喝完了酒却背后拆台。

我建议傻根公司的老板,以后每次喝酒都要求喝酒的人把许下的诺言写下来并且签名,以便以后做“呈堂证供”,当然,也要包括自己的。如果对此都没有信心,我想倒不如干脆省下了这笔酒钱。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