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基督教伦理学
刘时工 2006-01-22
内容提要: 两千年来基督教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直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发挥影响。本文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神学家们的不懈努力,而美国基督教伦理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尼布尔致力于基督教传统教义的现实相关性的研究,他对基督教伦理学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具有独到的见解。尼布尔的观点招致许多批评,辨明这些批评者和尼布尔的思想分歧对理解尼布尔的学说意义深远。本文正是通过弗兰克纳的批评来阐述尼布尔的现代基督教伦理学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基督教伦理学 相关性 Abstract Christian has endured many great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2000 years, but as an independent voice, Christian affects the world continuously. The vitality Christian has is mostly due to the endeavor of hundreds of theologians. Reinhold Niebuhr is the kind of scholars. Niebuhr’s attribution to Christian is his Christian Realism ethics, which showed the relevance to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early half of 20 century. Among the critics of him, Frankena is a unnoticeable figure through which we can know the points of Niebuhr’s view on the relation of Christian ethics and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Christian ethics relevance 基督教信仰从产生到今天已有两千年之久。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从一个关注犹太民族得救的狭隘信仰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其信徒也从一个弱小民族中的少数人群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欧洲历史上,尤其是在中世纪,基督教信仰和科学曾经有过多次激烈的冲突。一般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科学不断战胜信仰,信仰不断退出知识领域的过程。启蒙运动之后,尤其是几次大的科学革命之后,基督教信仰已不复从前的地位和权威,这可以看作信仰对科学的失败,但恰恰得益于这种失败,信仰从对科学的僭越中回复到了价值指导领域。今天我们看到的基督教已经不再与科学一争短长,而是寻求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行为的规范。这或许正是基督教本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在整个世界的世俗化进程中,基督教作为一种超越的信仰始终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断影响着现代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值得思考的独特现象。这其中除了基督教原本具有的信仰特质,很大程度上来自基督教神学家们长期以来的艰苦努力。在我看来,他们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面向基督教信仰本身,调和基本教义内部以及基本教义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使之体系圆融、逻辑严密,经受得住信仰内外的检验攻讦;另一方向面向社会现实,关注伦理和政治问题,保持基督教信仰的现实相关性,而信仰的现实相关性又对教义的解释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基督教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两个方向间的相互作用。 20世纪上半叶,科学和信仰的争论渐渐平息,甚至进化论也被神学家们用来解释《圣经》中上帝造人的传说。尽管拘守《圣经》字义的基要主义在美国尚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毕竟无法在经过自由主义神学广泛洗礼的信仰土壤上形成气候。与科学和信仰领域的和平氛围相反,西方社会在这几十年里却迭遭变故,曾经盛行一时的对人性和人类历史的乐观情绪备受打击。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充满危机而又不失希望的复杂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基督教信仰的现实相关性,展示基督教这种古老的信仰对人类的启示作用,成为基督教伦理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出色回答,使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成为20世纪基督教神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使他的思想统治美国基督教伦理学达40年之久。 一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1892——1971)是本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基督教神学家,也是和卡尔·巴特、爱弥尔·布鲁纳齐名的新正统神学的代表人物。与前两个人的纯粹学院化生涯不同,尼布尔的一生丰富多彩,他不仅通过卷轶浩繁、思想深刻的著作改变了美国的一代神学风气, 而且还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直接投入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从二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他几乎参与了美国历次的政治活动,建立或参加了至少一百多个组织。尼布尔的一生扮演了三种角色:布道者、社会活动家和学者。这三种角色对尼布尔来说不是依次出现,而是同时承担的。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涉及并影响那么多的领域,他被称为他那一时代“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尼布尔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际关系和美国的对外政策上,他反对美国参加朝鲜战争,抵制越战,但是坚决支持从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长两方面来遏制苏联,并积极主张发展核武,在核武的保护伞下小心翼翼地维持国际局势的微妙平衡,耐心等待和平力量最终战胜战争因素。有人评价尼布尔是对美国冷战哲学作出主要贡献的系统思想家。尼布尔支持美国的冷战策略纯粹出于对实际后果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输出美国式的意识形态的热衷。在对华政策上,尼布尔早在1954年就提出应该接受中国为联合国成员国,并批评美国与蒋介石的联盟。纵观尼布尔一生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我们看到,他充分实现了他为自己设立的让处于现代文化中的人们重新发现基督教传统教义的现实相关性的目标。 尼布尔的伦理思想以及他关于基督教伦理学与现代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主张启迪了一代神学家,他所倡导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在他去世后曾有过短暂的沉寂,但那些关注现实的人们很快又回归到这一传统,从中寻求新的思想资源。尼布尔的生前身后都有许多赞誉,但对他的批评同样也很多。这些批评有些出于对其思想的误解,但大部分则出于与他的立场分歧,这一部分批评对于完整了解和评价尼布尔的伦理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诸多批评中,来自理性伦理学背景的弗兰克纳的声音尤其值得重视,这不仅由于弗兰克纳本人在伦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更由于借助这两个人的思想分歧,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尼布尔伦理学的基本主张和鲜明特色。 与尼布尔一样,威廉·弗兰克纳也是美国现代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但是除此之外,两个人在学术旨趣和关注焦点上却大异其趣,鲜有共同之处。在思想领域,尼布尔是一个基督教伦理学家,因其倡导的基督教现实主义而广受瞩目,并与政治哲学家们“理”尚往来。尼布尔关注的是基督教伦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希望以此“唤起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重新发现基督教信仰中的真理。”与尼布尔不同,弗兰克纳是一个理性伦理学家,从事的活动更多地是以语言分析的技术来澄清伦理学语词的意义和伦理判断的依据。在活动的时间上,弗兰克纳比尼布尔要晚一些,尼布尔困于老病渐渐淡出之时正是弗兰克纳起而建立自己的声名之际。这样,尼布尔的思想也就成为弗兰克纳需要厘清的伦理资源。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弗兰克纳对尼布尔的思想提出了诸多批评。毫无疑问,弗兰克纳这样一位以逻辑严密分析深湛而闻名的伦理学家的批评对于准确理解尼布尔的思想颇有帮助。而且,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弗兰克纳的批评为我们把握尼布尔的基督教伦理学的基本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