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公务员试题热点:“三农”信息化翅膀怎么硬起来?

佚名  2013-04-04

()信息化,对我国的“三农”工作意味着什么?如何更好推进?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

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记者:信息化对农业农村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李昌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农业突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升级发展的根本出路。

加快建立低成本、多样化、广覆盖的“三农”信息服务和有利于农产品顺畅销售的电子商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及时有效、适用性强的信息服务,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当前,城乡数字鸿沟、信息孤岛仍普遍存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和农民生活的全面融合,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巨大作用尚未被广泛认同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李昌健:近年来,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

农业信息服务蓬勃发展。特别是农业部逐步搭建起了以“12316”热线为纽带的“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呼叫中心、短彩信中心、农业信息网站和农业视频节目等多种信息手段相结合的服务格局。

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已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国家农业门户网站群和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全国渔政指挥系统、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和病虫害预警防治系统等相继投用。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开始起步。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3G等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间、行业间发展很不平衡,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巨大,农业、农村、农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缺乏,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尚未被社会广泛认同。

争取用五年时间,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有个大提升

记者:提高信息化水平,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李昌健:当前要坚持“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的方针,切实从农民最需要、政府最关心、发展最迫切、信息技术最有效的方面入手,重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推广、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电子商务、生产指挥调度、农业基础数据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0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有个大的提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好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认识问题。提高全社会对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认识,既要广泛总结、宣传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典型案例,更要制定政策,政府引导,试验示范。

投入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IT企业等积极参与。

统筹推进与顶层设计问题。信息化必然要嵌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按照统一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开展顶层设计,避免重复投入。

人才问题。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需要大批既懂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领域,又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当前很难培养和留住这样的人才,亟须有项目做载体加强培养。

技术创新问题。缺乏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要制定相应政策,采用激励机制,鼓励研发。(编选: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