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
佚名 2008-02-22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利益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尖锐,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农村教育面临挑战;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建立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 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城乡发展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2. 为农民工建立低收入社区。为农民工、城市新居民提供住宿条件的廉租房及平价的各种各样的服务设施,包括大众公用的公共交通,甚至在社区里面建工会,这样就可以解除农民工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建好和谐社会。
3. 加快推进以工哺农进程。以工哺农的最直接体现,是将农村基本建设和农业补贴纳入公共财政。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要承担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光靠市场调节不行,政府必须加强扶持和保护。因此,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4.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卫生、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初级卫生保健、农村科技服务等三大体系。争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其次,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再次,应通过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公共的科技服务支撑。
5.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农村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贫困山区农村尤为突出。因此,为了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共属性,在城乡统筹的总要求下,必须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以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把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放在优先的地位,加大治理农村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力度,将农村与农业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承载力允许的基础之上。推进农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自《江淮论坛》(合肥),2006. 3.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