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

董铭铭  2011-11-22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 信息化 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最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给出了一些建议。

我国“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是实现“3521”工程,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5项业务应用之一,可见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的必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对防止农民因病致死贫,因病返贫,保护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报我国新农合近期工作进展,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6%。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 %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不低于5万元,各地还将普遍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农民门诊就医也可按比例报销。2010年卫生部会同民政部开展了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7490名参合患儿得到救治,其中白血病患儿798名,先心病患儿6782名。随着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深入人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越来越多,大量的数据给各级地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数字管理是迫切需要的。无论是医疗还是医保,都需要把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上日程,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有利于规范新农合管理,促进制度建设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参合群众即时结报,方便农民尽快受益;③有利于实时了解运行情况,强化过程监控和管理;④有利于监控定点医疗机构行为,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⑤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经办机构能力建设;⑥有利于网络互联互通,促进保制度有机衔接。

2新农合信息化的整体设想

2.1建设内容

1)建立新农合各级网络平台,逐步建成以省、县两级平台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并存的模式。市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省级平台建立本辖区虚拟信息管理平台。省级信息平台是全省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为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存储、备份等功能,也是联系全省各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中心平台。县级平台实现新农合业务的审核、报销。各县级节点单独承担本县的新农合业务,县级节点之间没有数据交换和应用交互。

2)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存。即建立国家、省、市县等多级新农合数据中心。省级平台负责存储全省的新农合数据,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监管查询分析功能,并对全省新农合业务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和维护,实现全省范围内各级各类新农合管理机构、经办机构、医疗机构相互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县级平台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主要分为参合、补偿、基金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统计查询等,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在线费用审核、结算、实时监控以及数据上传等功能

3)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业务规范、数据交互规范,完成各级新农合网络平台的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为实现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各应用系统的进行信息交互提供数据接口标准。

4)建立安全平台,实现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互联网信息的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新农合网络平台的建设,数据的日益增多,功能的日渐完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同样重视。

2.2建设目标

1)通过各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连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2)建设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较为完备高效规范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新农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促进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 2.3整体规划

根据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06〕453号中对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建议实施进度和对未来新农合信息化系统的展望,可将新农合信息化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底):在推动县级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完成国家级和省级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规划和初步设计,完成第一期应用系统(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总统计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首先实现全国第一批试点县新农合系统与省级系统的并网运行。

第二阶段(2007年底-2008年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第二期应用系统(以规范化数据采集、管理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以省为单位统一各县新农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各县的规范化数据在省级中心数据库的集中存储。

第三阶段(2008年底-2010年底):完成全部系统设计和第三期应用系统(以数据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重点)的开发与实施,并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全国新农合规范化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析。第四阶段(2010年底以后)为了保持新农合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应在前面所做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

2.4建设原则

1)制定标准,统筹规划。由新农合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制定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包括各级平台建设规范、应用系统功能规范、基本数据集规范、数据代码规范、统计指标规范以及数据传输规范等。

2)分步实施,突出应用。按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以突出业务应用为导向,有重点、分步实施并完善整个新农信息系统。

3)建设专网,保障安全。

2.5性能指标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来说,它的使用者大部分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建立信息化时,应该具备以下指标:①适应科学的管理体制,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②功能齐全,满足用户的需求;③通用性、扩展性、易操作性;④信息安全性;⑤技术文档齐全规范。

3新农合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1)搞好网络组建及日常维护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网络建设,并在日常工作中将网络维护日常化。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数据安全工作。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Z].2006.

[2]国家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2008年修订版)[Z].2008.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