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

李甜甜 高小峰 王艳  2010-03-11

摘要: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化 农业

1 农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村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地优化组合的生产方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概括地说,农村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农工商一体化,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施农村产业化,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实施农村产业化,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含量,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广大农村的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良性发展。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的现状

2.1 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1.1 促进了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 2008年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湖北农业继续增产增效,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全线飘红,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2008年湖北粮食总产477亿斤,增加20亿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棉花预计总产902万担,比2002年增257万担;畜牧业2007年生猪出栏比2002年增加874万头;水产总量达到370万吨,比2002年增105万吨,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水果、茶叶、蔬菜、桑蚕、食用菌、蛋品、奶业等特色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2.1.2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快,起点高、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2008年,仅在湖北省襄樊市,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81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荆门市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69个,参加人数18.5万多人,连接9.3万农户,占农户的21%,其中东宝区漳河柑桔销售协会、城东水产养殖销售协会、钟祥市棉花协会,京山县桥米协会被评为省“五十强”专业协会。

2.1.3 大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村产业化大力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一是产业化组织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要载体。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以上通过国家或国际有关组织的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力提高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水平。湖北稻花香集团采用先进的气色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稻花香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加大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2.1.4 品牌开拓意识逐步增强,全省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目前全省有11个全国驰名商标,其中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308个湖北著名商标,105个是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占总数的34%。安琪、稻花香、劲牌等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2008年在湖北省荆门市已有16个农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金龙泉”啤酒、“国宝”桥米、“洪森”精品米、“凤池”精制米、“玉树”菜籽油、“金汉江”精制棉、“宝源”地板等一个个响亮的农产品品牌在荆楚大地闪耀星光声名远扬,成为市场的强者。该市最有名气的国宝桥米公司,产品系列已达十多个,形成了米糠油、饴糖、米乳等深加工链条,年收入达15亿多元人民币。

2.1.5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2008年,湖北省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13.4%和70%,分别比1978年增长32.65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和68.4个百分点。全省小麦、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8%。全省农田排灌、植保、运输、脱粒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9架农用飞机服务14省区,年作业1800个小时,填补了中南地区无农用飞机作业的空白。2009年上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10万千瓦,拖拉机10652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0729台,小型拖拉机954475台),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008338部,农机配套比率达到1:1.89。联合收割机40127台。性能优、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机12651台。农用飞机9架。农业机械总值(原值)207.34亿元,农民所有占95℅以上。

2.2 湖北省现阶段实施农村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资源环境意识淡薄 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和农户的资源环境意识淡薄,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农村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只重视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2.2.2 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 产业组织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难以切实维护农户利益,不利于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两张皮”的现象,既损害了农户利益,也影响了企业利益,制约了农村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于产业化发展,农业投入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我省农业基础设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设施老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据调查了解: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加之常年失修,大部分基本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二是现有设施的覆盖功能较小;三是农业的投入有限。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仓储、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制约我省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2.4 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及融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企业外源融资的扩张。

湖北省龙头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过度依赖信贷供给现象明显。而信贷融资占93%,股票和债券融资几乎为零。其主要原因是湖北省企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情况不太理想,即使在2006年股市步入上升通道并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湖北省仅有2家企业通过配股、定向增发等方式募集资金6.5亿元,仅占中部六省的1.6%,占全国的0.4%,且无一家新上市公司。2006年全省债券发行额为112.5亿元,仅占全国的3.7%。

2.2.5 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还是比较低的,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产业化经营实体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扩大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市场占有率。 3 推动湖北省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政府加强引导和财政扶持,着力提高龙头企业融资的吸引力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尊重龙头企业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加强对各地农村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可积极探索介入贴息资金、担保资金、支农风险基金的协作辅助机制,发挥财政公共支出对龙头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融资的吸引力。

3.2 重视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应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达到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实施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具有较高产业层次与技术水平的深度加工产品,增强我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3 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现阶段,建立、完善产业化运营机制,主要做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并完善订单农业,推进产销联合,规范产销合同,提高信用度和履约率;二是鼓励、倡导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多种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三是探索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4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我省虽然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较差,致富能力欠缺。低水平的农民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的深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阻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村青年培训为辅助积蓄农村经济后续力量,把以参加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科技技术培训和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综合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3.5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农业示范园。

在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的同时,要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冷库建设力度,不断拓展生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延伸,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农业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造农业示范园。

3.6 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转换的潜力很大,应着力开拓发展:①培植粮油品牌,发展深加工,要立足于粮食主产区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和利用粮食资源,通过粮油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产出率,实现粮油产品油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②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③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农产品加工税收过重的问题。

3.7 重视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业生产项目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无污染食品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上的销量在逐年增大,价格高,竞争力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要在这方面很下功夫,政府要在重点发展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以开发更多的农业经营出口项目,增加农工就业机会,带动农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郑文凯.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政策[J].农业产业化,2004,(6):12-13.

[2]蔡玲.湖北省农业农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2006,10:41-42

[3]邵喜武,郭庆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5,(4):37-39.

[4]邓栋.湖北省农业农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19.

[5]朱翠林.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06,(5):23-2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