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杨月萍  2012-07-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打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

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小学的调查,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4.“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5.“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二、成因

剖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失,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

2.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小规模的简单生产方式短期内无法换代升级,人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说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教育返贫现象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孩子不愿读书也不要紧,减少这笔投资相对实惠。

三、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的监护人要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的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

4.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