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刻不容缓

熊维森  2012-06-04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的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教育欠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的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了。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所取代。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教育表现为软弱无力。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在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

最后,社会关爱不足。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要改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

第一,从学校的方面来考虑,儿童的多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教育。首先,师资要过硬。教师的素质高低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要注意的是,考核不能唯分而论,而应全方位地考察,检测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做到为人师表。其次,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这对成长中的儿童是非常必要的。为农村学校配备必要的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的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从家长的责任方面来看,家庭教育对于每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更何况是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来自家庭的关爱,需要更多的亲情呵护。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给留守的孩子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承担起责任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处理好子女与事业的关系。因此,家长要与学校保持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单亲儿童”或是“孤儿”,他们的处境着实令人同情、怜悯。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问题不解决好,就如同自毁前程。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