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孙丹  2010-09-23

[摘要]本文就《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课,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合作探究为实现方式,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笔者的说课分为四部分: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流程。 [关键词]教材 教学 教法 学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五单元第22课。从属于“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探索”部分。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孙中山就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之后以三民主义思想在近代化的探索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所以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和民主追求的学习,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具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教学难点:三民主义的影响,包括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确定依据:针对高二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原理,采取“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素材,“论从史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在交流与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历史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4.教材处理。针对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将教材三个框题重新分割概括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发展、评价,以梳理教材内在线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 二、教法选择 1.教法选择。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导入法、合作探究法。依据: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把教学的性质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过程。”本节课以教师设计问题为主线,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中心,使学生在启发下积极思维,在合作探究中竞争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定依据: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视频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现历史画卷,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所授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需养成。基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探究的内在需求,着重引导他们明确任务,合作探究,用感性破解概念,从浅显透视深刻,逐渐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学习能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