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制度正义:论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探究

祝小宁 李怀杰  2011-06-21

论文摘要:制度正义是社会正义实现的基石与保障。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以制度正义为特征,对政府行政人员、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与制约。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包括利益观、权力观与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制度正义;邓小平;行政伦理

正义作为重要的伦理学范畴,主要关涉社会制度价值取向、社会个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本质上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合理性的规范与界定。“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成为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核心,是评判社会发展程度与广大群众利益增进的标准。本文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正义的视角,探讨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对于增进人民群众对国家与政府的合理性认同以及构建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制度正义:共同富裕为目标利益观

1.人民利益至上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在经济上的最高标准。经济制度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现,也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邓小平行政伦理贯彻并体现了经济制度正义的思想,从人民利益至上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利益观。

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规定,也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重要方面。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求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实践中坚持与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其经济制度正义性就在于公有制经济能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与壮大提供坚实的物质制度基础,丧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发展在加速,也难于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发展的实惠,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也是行政人员具体行动的指南与标准,从而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

在新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还从国家经济制度视角,对行政伦理评判尺度进行规定。他强调“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人民利益成为行政伦理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行政运行的各项经济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评价行政运行实践效果的标准是体现评价主体的人民性和人民利益至高性。因此,人民利益至上性既是礼会主义价值的基本原则,又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的根本要求。

2.共同富裕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在经济上实践规范。共同富裕就是社会发展的成果再分配方面,以及各阶层发展、机会平等等方面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既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而且也是人民政府行政合理性的根据所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结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提出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国家行政的价值目标与行政人员所恪守的规则。

共同富裕的行政伦理理念成为评判行政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邓小平以对生产力的高度关注和对人民共同富裕的高度关注来表达人民利益,“各项T_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方面东部要快速发展,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另一方面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技术等支持西部发展。对于局部而言,要通过税收调节,实现差距不要拉得太大。由此看来,实现共同富裕成为邓小平在经济制度方面展现与衡量行政伦理的重要依据。

二、政治制度正义:执政为民为目标的权力观

1.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正义是邓小平政治行政伦理思想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议行合一的权力运行方式,这一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区别于西方行政与政治的分离。这就为国家行政运行通过制定正义性制度,并实践运行奠定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政治制度正义就是以人民民主的实现为标准,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不仅包含着制度正义的规定,而且通过行政人员价值认同与实践得以贯彻和落实。“政府工作加强了,党的领导也加强了。政治领导关键在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然后通过政权力量在全国贯彻实施。”由此看来,遵守政治正义社会制度,实现人民民主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具体行政运行过程中,邓小平还认为作为国家行政人员不能搞特权,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才能是人民民主落到实处。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之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2.“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政治行政伦理实践规范。行政道德信念是国家公务员通过行政实践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其所具有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情感态度的综合。“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与政府行政人员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与道德操守。在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思想和毛泽东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论断。他指出“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第一,我们要权,无产阶级要权,不能让权被资产阶级拿到手上;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要权,不能让权被机会主义者拿到手上。第二,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领导就是服务”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任何行政管理者都没有超越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行政首先是责任,权力的唯一价值取向是为人民谋利益,与为人民服务。

三、文化制度正义: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价值观

1.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是邓小平行政伦理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其行政伦理的评价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评价观。邓小平指出: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作为行政人员“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丁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同时指出政府行政要以服务的心态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与行政文化制度建设统一起来。

2.构建廉洁奉公的行政文化制度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文化实践规范。在行政文化实践方面,邓小平提倡廉洁奉公,反对腐败,主张建立健全法律与监督制度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机构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与意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坚决地反对腐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监督与制约,真正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和为人民服务。对此,需要积极构建廉洁奉公、惩治腐败的行政文化制度。第一,要规范行政行为,大力反腐败,做到取信于民。反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第二,要继承行政文化优良传统,加强行政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发扬优良的行政作风。“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对行政人员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第三,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依靠法治推进行政廉政建设。“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同时还要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