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当代分析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邱忠信 2012-03-14
: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刻剖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品德等方面提出了重塑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实质内容。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人文精神缺失重塑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它作为社会价值的导向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盛衰。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教育的对象,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然而,研究生往往只注重科学文化的学习,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与当今时代要求严重不符。因此,全面提高和重塑当代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从整体上来讲是指“一切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一种以人性、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和标准。其主要含义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最早来源于古希腊“paideia”一词,原意指教育,后发展为“humanism”,被译作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1)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3)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这一传统的理解,我们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因此,它的基本含义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体现为仁民爱物、以义为上、礼让恭谦、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等传统价值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精神又被注入了时代精神的气息,诸如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和谐共荣等。
二、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迅速提高,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文化潮流汹涌而来,严重地侵蚀着社会的精神文化。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研究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很容易随波逐流,丧失符合时代的人文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研究中存在着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实用主义(Pragmatism)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并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推广下逐渐成为20世纪美国的一种主流思潮。实用主义把实证主义功能化,强调生活、行动、事实和效果,把知识视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只关心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和报酬,不管行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原则。在实用主义者眼中,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就是谬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实用主义倾向也逐渐渗透进来。许多研究生受其影响,盲目追求实用主义,忽视了对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重视单一的热门话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全面发展,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导致了知识积累的华而不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研究生的个人因素有关外,还与教育体系中只重视学科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精神扭曲有关。当然,也与源自社会的根本性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分不开。社会中功利主义风气弥漫对研究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许多研究生将大学作为“就业训练所”,把学与用、学习与做人割裂开来,只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2.人际关系上缺乏诚信度。当代研究生由于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缺乏信任与理解,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生活中缺少朋友,研究中没有合作伙伴,缺乏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3.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上,我国自古就倡导一种“舍小利,求大义”的思想。孔子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中义是指高尚的品格,利是指物质利益。强调在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相冲突时,要以道德做引导,维护利益间的平衡,即做到重大义、识大体。这也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所在。而当今的研究生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私利的关系上,往往表现出退身自保的利己主义倾向。
4.在生滔上崇尚享乐主义。一些研究生只贪图眼前的安逸生活。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形色色非主流文化诱惑力的加大,一些研究生由于自我约束的松懈而渐渐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庸情、懒散、放纵的生活态度和懈怠处世的消极情绪。
三、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重塑
1.研究生要成为先进思想的信仰者。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灵魂,是发展的精神动力。当代研究生只有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认识自我,克服生活中的重重难关,从而坚定信心,改变自己,重塑遗失的人文精神。当代研究生要成为先进思想的信仰者,要在思想上做到重塑,就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先进思想,抵制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崇高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研究生应自觉地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自我约束力和抗干扰能力,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2.研究生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重塑当代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不是简单地向研究生传授相关的人文知识,而是要加强研究生的自身道德素质建设。使研究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高校要把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尊师重道、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教育研究生懂大局,识大体,克服利己主义倾向;在人际交往上应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要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生活上要克服庸俗、萎靡的生活态度,发扬勤奋刻苦的传统美德,切实做到身体力行。
3.研究生要成为现代文明的开拓者。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传统文明而言的,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的集合体。当代研究生要具有现代文明意识,要以维护和平、崇尚科学、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现代要求为己任,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将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摒除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忠诚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现代文明的开拓者。
4.研究生要成为知识创新的实践者。对于即将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当代研究生来说。创新是精神文化的特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只有不断创新才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去追求自由和完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而不至于在现实中迷失自己。这就要求广大研究生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特别是工科研究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涉猎哲学、文学、美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