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及分析
李保全 侯彬彬 2012-04-03
: 摘 要: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国内外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应该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政治信仰;多元化;培育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积极探讨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有效策略,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1)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较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被宪法规定了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正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些指导思想。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主流。
(2)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未来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社会长远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肯定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向往,充分显示出他们正确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
(3)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不断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来自于党的正确领导,他们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2.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
(1)政治信仰淡化
伴随着我国入世的程度加深,文化自由交流的频率增加,来自于全球的各种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过度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从而淡化了他们的政治信仰。
(2)政治信仰倾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盛行使得网络文化迅速成长起来,网络文化在带来丰富世界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腐朽的价值观,这就使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发生倾斜。
(3)政治信仰多元化
目前,伴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政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过去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唯一正确的政治信仰。现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当代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在多种不良因素的冲击下更趋于多元化。
二、当代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状况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这些政治信仰问题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国际环境因素(外因):
第一,上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重发展挫折的事件,一时间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怀疑。
第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使得各个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西方一些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大肆宣扬其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此来削弱当代我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的大门瞬间被打开,一些与本国政治信仰相背离的信仰随之也被带入,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难度。
2.国内环境因素(内因):
(1)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使各种政治制度下的文化迅速闯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政治信仰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产生了动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当今一批批的贪污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这些马克思主义信仰原本坚定的干部,却一个个落马,这无疑给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抹上了一层阴影。
(2)学校教育因素
第一,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未与时代同步伐。目前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两课”教材,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而两课的内容却是与时代有一定差距的。
第二,政治信仰教育的形式过度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3)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政治信仰模糊不清。由于缺乏必要的判断力,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模糊的状况,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主义。
第二,大学生自律性差。由于大学生自身突出的特点——猎奇心理,这也使得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人类为止最具科学性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是正确的政治信仰,要培育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我认为应该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的合力:
1.国家层面
(1)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和资金投入
国家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和投入,能够更好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为优良的师资队伍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2)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国家应积极引导具有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广大党员干部以自我为榜样,为青年大学生树立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楷模。
2.社会层面
(1)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氛围
社会应该加大创设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
(2)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事业和产业
社会提供大量的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产品,才能给当代大学生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
3.学校层面
(1)加强“两课”教育的探索
各个高校只有不断加强两课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
(2)严抓“两课”师资队伍建设
各个高校只有不断加强“两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政治信仰塑造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形成“优师引导,良生学习”的和谐政治信仰培育模式。
4.个人层面
(1)自觉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学生只有自我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自身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提供强大的动力。
(2)不断提高自我的约束性
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理,面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文化,大学生应该自觉提高自我约束力,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目前多元化的文化状况,决定了对于他们政治信仰的培育与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阎良础、张晖.青年学生政治信仰危机之哲学探析[J].理论观察,2007(05).
[2] 荆学明.人类信仰论[M].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8.
[3] 郭秀兰、黄建华.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4] 井中雪.论政治信仰[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