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
对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交往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始终。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界。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对我们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论文关键词:全球化;多元主体;范式;差异性;生活情境人们的交往实践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而在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交往实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丰富精神世界为目的交注实践活动。将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引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和根植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交往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是指多元主体间为改造共同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物质交往关系的物质活动。”实践概念是从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现实生活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它包含着人对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即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
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心理健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如何,政治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未来的政治发展状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成败。针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政治心理全面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求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向大学生灌输积极、正确政治观念,增强他们的政治情感,不断优化他们的政治心理,促使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加强心里;教育;思考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展现出思想解放及观念更新的特点,社会政治观念也发生了系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求知强烈、积极上进且富有朝气,在政治上敏感而活跃,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逐步形成、发展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政治观是对政治生活的反映,是大学生群体在政治生活参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治心理是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
试议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了科学而强大的理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对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解决对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带来一定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政治信仰不仅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态度,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分析(一)信仰及政治信仰的科学内涵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及某种主张、思想的信服和尊崇,包含着知、情、意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根本、起决定作用的是与人们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与浅析
摘要:调查表明:蒙语授课大学生作为内蒙古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肯定的态度,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和不确定因素。加强蒙语授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内蒙古地区蒙语授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作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加强和改进建议。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蒙语授课大学生;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第一个在民族学校使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自治区。建国以后,民族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区37所普通高校中有17所开设了101个蒙语授课专业,在读学生24968人,有25所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班和民族班,在读学生4600人。蒙语授课大学生主要是从小接受蒙古语言教学的蒙古族学生,也有少数的达斡尔、鄂温克族学生。他们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蒙语授课班学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对蒙语授课大学生的成长来讲同样是必不可少
对于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论文摘要:人本主义主要坚持以人为本,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坚持以生为本。本文通过从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物质与精神需求和网络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论文关键词:人本主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引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遵循自然人的自然的发展规律,它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同时,它也受到周围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受到当今社会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轻视个人的发展、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等种种失误和偏差。正是这些问题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在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的启发作用,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指导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代大
试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重点课题之一,目前高校大学生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现实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就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措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实用、多元化趋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重视与加强。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途径方式及主要任务等,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及分析
: 摘 要: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政治信仰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国内外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等因素造成的。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应该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层面入手。关键词:政治信仰;多元化;培育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西方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积极探讨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有效策略,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1.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1)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较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被宪法规定了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正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些指导思想。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主流。(2)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
关于圣经文化对当代美国政治文明的影响
摘要:圣经文化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与文化当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探讨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方面的历史积淀,分析了它在美国建国、价值观的形成、内政和外交等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美国社会文化给予了启发和铺垫。 关键词:圣经文化美国价值观内政外交影响 引言 圣经文化即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圣经》与圣经文化对美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已远远不只在宗教领域,更是深入到价值观、内政和外交等诸多方面。 董小川教授在《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中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从社会政治出发,宗教是美国国家的意识形态;从宗教的社会价值出发,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剂;从民族精神出发,宗教是美国事业的精神支柱。而在美国诸多宗教中,基督教和《圣经》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其它宗教的影响,这就是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政治地位。 1.0圣经文化与美国建国 16世纪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派剥去了不平等思想的宗教的合法外衣,为新教创造了社会心理条件,促进了致富的竞争,加速了资产阶级
关于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的理论渊源论析
: 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家将研究的目光投放在了课程的政治性研究方面,他们认为“课程是有政治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美国课程研究所诉求的政治只是属于微观的政治,而不是政党之争,或者暴力革命的政治,说得更明白些,它是广义上知识分子空间里的政治。课程研究者反对将研究寓于纯粹的学术目的,而是致力于将研究与政治学诉求联系起来。持“课程具有政治性”观点的课程理论家们话语的主题主要有再生产、对应、意识形态、霸权、隐形课程等。当我们去考察这些政治性课程话语的理论渊源时,就会发现这一学术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尤其是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如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理论研究的影响尤为深刻。一对葛兰西的霸权(Hegemony)理论的借用葛兰西(Antonlo Gramsci,1891-1937)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狱中札记》中提出的关于“霸权”的理论,在西方引起巨大的反响,而“霸权”是从马克思、恩格斯那借用来的术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创造性
关于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摘 要]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生活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分析和应对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体上仍然只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较量对决,而且有意舍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或使之边缘化。实际上,作为具有自身历史存在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而且对非西方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分析批判意义;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析批判,也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强调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立场及其人类解放论,仍然是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关键词]政治哲学复兴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面世,哲学的主要潮流迅速从语言分析哲学转向政治哲学,而美国政治风向以及全球形势的变化,又使得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走上前台。由此,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政治哲学的较量对决,占据了当代哲学的中心舞台;不同的哲学传统或流派也致力于开发和阐释自身的政治哲学资源及内涵,政治哲学渐成显学乃至于“第一哲学”。
关于从当代中国影视作品看中国政治转型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后全能主义政治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淡化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推行改革,走党政分开之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经过改革,党对整个社会的控制逐步弱化,公民社会的雏形逐渐形成,国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唤醒,国民获得越来越多的个人自由。党和政府逐步承认国民的“人权”,让“保护人权”的提法入宪法,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正如著名文艺理论家黄海澄所言:“从前苏联来的把个人当做一架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的观念和做法、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把人当做‘驯服工具’的观念和实践,都是扼杀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反人文主义的,依此,人不是目的,而成了纯粹的工具,甚至工具的工具。其社会的危害性、对人的压制和摧残极为严重。必须重申人是最后的惟一的目的这一崇高的人文主义观念。”[4]在政治转型氛围中,中国影视也逐渐从党的严密控制下解放出来,中国影视的定位不再只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可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当代中国影视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
浅议当代中国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
四、舆论监督:当代中国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突破 中国的新闻改革的提出,是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林枫,1997:6)。起初只是新闻报道实践的具体微观的改革,譬如,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习仲勋代表中央书记处对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提出了“真”(真实)、“短”(短篇)、“快”(时效)、“活”(活泼)、“强”(思想性)的“五字方针”。但新闻改革的思考却并不局限于此。童兵指出:“‘文化大革命’以后新闻界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今后在党组织特别是党中央犯错误的时候,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特别是党的机关报,能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能不能监督和帮助党纠正和消除错误?”(童兵,1994:211)这样的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有1978年《人民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实践的促动,也和邓小平反思毛泽东时代政治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社会灾难而于1980年8月18日发表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邓小平,1983:288-289)。显然,这样的问题的思考已不再是微观层面的,也不再是新闻业务的思考范围。在其实质上乃是动摇了媒介权力对于党(政治)权力的绝对性从属
试析罗尔斯《正义论》与当代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
[摘要]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以原初状态为正义原则选择的环境,以社会最少受惠者的生活前景为正义选择的参照点,批判了功利主义,超越了古典自由主义,突出地解决了平等问题,让自由主义的主题从自由转向平等,从而让政治哲学的主题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换。[关键词]罗尔斯政治哲学正义平等正义学说作为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评价社会制度以及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的理论,在西方世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尔斯在1971年发表的开山力作《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犹如旱地一声惊雷,引发了国内外关于正义的大讨论。罗伯特?诺齐克说“《正义论》是自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著作以来所仅见一部有力的、深刻的、精巧的、论述宽广和系统的政治和道德哲学著作。它把许多富于启发性观念结合为一个精致迷人的整体。政治哲学家们现在必须在罗尔斯的理论框架内工作,要么解释不这么做的理由。”罗尔斯“进一步概括了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使之上升到一宗更高的抽象水平。”在契约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之正义观念,要着力
关于政治哲学视阈下的儒学人文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倡行人文理性的政治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其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借鉴儒学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道德伦理,有助于造就推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关键词:儒学;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类文明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时,儒学人文思想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儒学人文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特点,更多地看到其强调人的群体性和塑造理想人格的方面,却忽略了它维护和发展个体的理性及人格尊严的一面。实际上,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高扬人文理性的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儒学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儒学的这种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对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此,本文试从政治哲学的视阈对儒学的人文理性及其当代价值进行解读,并请教于方家。 (一)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学问,强调人与人的关系,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其最根本的
关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来源于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这两大主体的需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贴近群众的理论思想,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倡导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关键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实践价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宽广的实践价值。 一、主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在动力 实践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实践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之所以具有实践价值,是因为理论创建主体需要大众化的理论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特点,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制度供给浅析
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初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果说计划经济在历史上曾经适应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的话,那么适应计划经济的集权政治体制则有利于保护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打击敌对势力的反抗,维护国家在政治上的团结和统一。也就是说,这个政治体制形成时期是有制度收益的。但是,其制度收益是递减的,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其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成本越来越高,其制度净收益已经愈来愈小了。 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把资源和利益集中在国家和政府手中,国家利用政权和强制性的手段剥夺社会利益,压制社会利益,侵占社会利益空间。民间和社会利益因为缺少可以和国家抗衡的手段,其自主性越来越小,活动范围越来越狭窄,以致最后成为国家的附庸。如果说,建国初期的政治体制还能保障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具有一定的制度收益,那么随着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这种政治体制已经成为公民实现自身利益的障碍,其制度收益越来越小了。因为随着国家
浅议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
: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障碍 对策摘要: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对我国未来的命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含义;二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三是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延伸和传递现象古已有之,但是对该问题的专门研究,则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1958年,美国学者伊斯顿发表了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他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将关于政治的知识、态度、规范、价值取向等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方式”。[1]此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逐渐走向国际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指大学生学习并内化政治主导文化,逐步成为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等一系列反映和倾向的政治人。[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主导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因此,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及其成因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情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方面,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逆反心理的积极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加以利用,让其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而对其消极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 根据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形式以及教育情境,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划分为以下类型。 1.1 与教育对象特征有关的逆反心理 (1)自主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当教育对象感到外在
关于当代中国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
四、舆论监督:当代中国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突破 中国的新闻改革的提出,是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林枫,1997:6)。起初只是新闻报道实践的具体微观的改革,譬如,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习仲勋代表中央书记处对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提出了“真”(真实)、“短”(短篇)、“快”(时效)、“活”(活泼)、“强”(思想性)的“五字方针”。但新闻改革的思考却并不局限于此。童兵指出:“‘文化大革命’以后新闻界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今后在党组织特别是党中央犯错误的时候,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特别是党的机关报,能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能不能监督和帮助党纠正和消除错误?”(童兵,1994:211)这样的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有1978年《人民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实践的促动,[2]也和邓小平反思毛泽东时代政治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社会灾难而于1980年8月18日发表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邓小平,1983:288-289)。显然,这样的问题的思考已不再是微观层面的,也不再是新闻业务的思考范围。在其实质上乃是动摇了媒介权力对于党(政治)权力的绝
浅谈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内容体系
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生态道德;内容体系论文摘要: 生态道德是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既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又要针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内容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生态道德的认知,强化生态道德责任信念,确立生态道德评价体系,激发生态道德自觉意识,以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培养具有生态道德素质的实践主体,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吻合时代潮流的方向所在。因而,构建科学的生态道德内容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展开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先导。基于此,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内容体系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一、历史观与自然观相统一的道德认知在全面塑造大学生生态道德过程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对自然的道德认知,是其生态道德萌发的基础。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眼里,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是相脱节的,自然界被看作非理性的存在物,对人而言仅仅具有工具价值,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任何道德关系。事实上在人与自然之间究竟有无道德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给予了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变迁情境下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探究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迁,参政党民主监督正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从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约束与激励、沟通联系、反馈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创新参政党民主监督运行机制,对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活力与生命力,切实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生态变迁;网络民主;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创新参政党的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应有之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反映到政治层面则表现为政治生态的变化。这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参政党民主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一、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生态的变迁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整体全面转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由封闭的传统农业
试析怎样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当代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分析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眼于改善和提高对90年代左右出生的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新层次和建立优良的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引言高校是科教兴国的生力军,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用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1、英语教育体制对当代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常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的感叹,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原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所依存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对外界接触较多,更多的阅读国外书籍,接受了较多的外界思想,必然会影响到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方法仍然是老式的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的、
试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关键词: 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的。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水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正确认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理解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怎样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归根结底是指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他看来,以往所有社会始终存在着“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1]单个个人无法得到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才能获得充分体现自己特长的、深刻挖掘自己潜能的、完全符合自己
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分析
〔摘要〕 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解答。本文认为,政治研究应采取出场学研究方法,在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质含义的理解,认为交往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而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具有基础意义。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所产生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形态分类的基本标准,它决定了特定社会所适合的政治模式。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就是要在正确指认当代中国社会类型的前提下去探索适合的政治模式。 〔关键词〕 出场学;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一) 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解答,理论研究需要抱有深深的问题意识。构建理论形态当然重要,但是对理论构建的时代语境和方法论的考察更是具有前提考察和批判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的特征是,“她本质上是由一定时代语境造就、对出场路径深度依赖的出场形态。”〔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应该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以完成“出场”、“在场”、“退场”、“缺场”的理论和实践的辩证作用,防止再次出现德里达所言的“脱节的时代”。任平教授所提出的出场学方法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语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