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从《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历程来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玄文奇  2010-12-14

论文摘要: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讲述了主人公“奶娃”的成长故事,其中体现出来的一大重要主题便是黑人孩子们的成长问题。成长是人类神秘复杂而又永恒的话题,这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在通过“奶娃”追根回归自身民族文化的历程中,向世人展现了身处美国文化大熔炉中的黑人要想真正成熟发展起来,只能觉醒自我意识、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论文关键词:成长 黑人民族文化 自我意识 所罗门之歌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借其力作《所罗门之歌》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的一位艺术界朋友给她这样留言:“你获得的大奖也是我们大家的,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确实如此,该书在美国乃至世界文艺界赢得广泛好评,其作者托妮·莫里森也成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她的一系列作品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所罗门之歌》作为奠里森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以黑人奶娃的成长为主线。

讲述了奶娃摆脱各种束缚与羁绊,发现家族的巨大秘密和自己的真实身份,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从而彻底的认清了自我,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思想的升华。

故事通篇围绕一个绰号叫做“奶娃”(Milkman)的黑人的成长展开,谈到成长问题,我们知道,成长是指青少年通过经历一系列的磨练和考验后,突然顿悟,从而重新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获得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进人人生的另一阶段一成熟阶段,这一发展过程被称为initiation。以青少年的成长为主题的小说被称为成长小说。通篇阅读《所罗门之歌》,不难发现该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趣,描写诙谐幽默,人物刻画深刻形象生动。先看一下这个黑人男孩的出生,父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没有共同语言,奶娃的父亲之所以能够娶他的母亲,最主要的还是贪图了奶娃外公的财产和家业,并非传统观念里来自精神方面的爱情,正是在其姑姑彼拉特的精心策划下,让梅肯·戴德喝下所谓的壮阳药,使得露丝怀上了奶娃,然后又是在彼拉特的庇护下,他才躲过了父亲的蹂躏和折磨,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这个黑人男孩诞生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哀。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他所处的周围环境不断对其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奶娃的成长便受到周围形形色色人的影响,奶娃父亲梅肯·戴德是一个彻底的拜金主义房地产商人,他为人刻薄、冷酷无情,为了能继承黑人医生的大笔遗产,他娶毫无感情的露丝为妻。奶娃母亲在奶娃看来是一个毫无地位可言而又难以理解的人,对被母亲喂奶喂到六岁而感到羞愧和耻辱。奶娃对姐姐莉娜和科林斯也并无好感,甚至认为她们跟大街上拉客的妓女没什么两样。奶娃的姑姑彼拉特在奶娃看来就是一个肮脏、贫穷、落魄、丑恶的象征,为有这样的姑姑而感到无比的耻辱。

二、奶娃受到种种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不论是来自父亲的、母亲的,还是姑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发地跟周围环境变得格格不入,因为圣餐问题父亲打了母亲,这似乎在童年或年少时显得十分正常,但此时的奶娃早已受够了父亲的冷酷,出手打了父亲,这一事件更加激发了奶娃挣脱父亲枷锁,寻找自由生活的殷切向往。

奶娃从此抛开了以往的虚华与傲慢,“不再假装回避问题,不再躲闪羞羞答答地绕开困难走路”,敢于正视问题,面对现实,南方寻宝之行重新塑造了“奶娃”,虽寸进未得,但他寻到了比金子更珍贵的东西一戴德家族的根,知道了自己是会飞的所罗门的后代,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找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找到了和自己本民族文化相联系的纽带,发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南方之行后的奶娃对家人、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这种认识与感悟是如此的理性和成熟。随着奶娃思想道德责任意识的渐渐成熟稳定,奶娃褪去了浮夸与傲慢,从一个漠不关心的人成长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三、成长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成长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困惑、希望和信念的过程。个人的成长终归是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面镜子,黑人奶娃的个人成长史正是黑人民族文化的觉醒史,奶娃情感、道德、责任等各方面成熟的过程,经历了种种的考验与磨难,才最终达到了个人意识的独立和觉醒。黑人民族要想真正的成熟发展起来,除了获得经济、政治上的独立与解放,更需要真正找寻本民族文化之根,传承和发扬黑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像奶娃那样实现个人成长的飞跃,最终实现黑人民族的腾飞。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