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论文


关于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及其文化取向

[摘要]作为美国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种典型形态,奇卡诺文学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高潮中。运动中形成的奇卡诺“精神宣言”引领了第一代作家、评论家的创作,体现出文化身份认同的主要取向。八九十年代奇卡诺文学进入全面繁荣,在美国民众面前展示了奇卡诺民族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两代奇卡诺作家的努力下,奇卡诺文学走出“边缘地带”,进入了美国当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成为多族裔文化大合唱的一个重要声部,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趋向。[关键词]美国当代文学;奇卡诺文学;多元文化;文化取向;民族身份长期以来,在美国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中具有主导性影响的“大熔炉”理论一直强调,所有居住在美利坚土地上的种族应该与讲英语,信仰清教的白人文化相“熔合”。这种关于美利坚文化结构形态的观点和主张,实质上反映了以英裔白人文化为主流的文化统一策略和实施过程,但是伴随这一过程所发生的持续不断的骚动和冲突则表明,少数族裔从中感受到的是自身文化遭受到的漠视、排斥甚至被迫消亡的危机。因此他们视这种“熔合”理论染有浓厚的后殖民主义色彩而加以强烈抵制,并努力在促进本民族文化

2012-11-21

关于美国的恶搞新闻文化——以“洋葱”新闻为例

摘要:“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关键词:“洋葱”;新闻;恶搞文化;民粹主义一、“洋葱”的诞生及发展历程1988年,两个麦迪逊市威斯康辛大学的大三学生蒂姆?科克和克里斯托弗?约翰逊创办了一份寝室讽刺小报——《洋葱》(the Union)。其报刊名来自科克的叔叔,因为他注意到这帮办报的穷学生最常吃的就是洋葱三明治;1989年,现任主编斯科特?迪克斯以1.9万美元收购该报,并保留了这份报纸幽默讽刺的风格;1996年,报纸网站开始运营,目前每月访问量已达400多万。同时,黑白报纸改为彩版;2000年,“洋葱”被美国喜剧频道收购;2001年,该公司将其办事处迁至纽约;2

2012-08-30

关于《美国偶像》背后的文化动因

摘要:本文旨在透过对《美国偶像》节目的分析,思考和理解《美国偶像》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偶像》存在并且兴盛发展背后的大众文化动因。关键词:美国偶像 美国梦 消费文化 草根文化《美国偶像》是在美国这个流行大众文化聚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土壤上诞生的一档综艺娱乐节目。这档收视率极高、至今经久不衰的老牌综艺节目对美国的影像娱乐产业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娱乐节目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透过对《美国偶像》这档节目的分析,思考和理解《美国偶像》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偶像》存在并且兴盛发展背后的大众文化动因。《美国偶像》简介《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是福克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Pop Idol)的美国版。该节目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的榜首。《美国偶像》的制作方是Fremantle Media,隶属于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美国偶像》是发掘新一代美国歌手的比赛,同时也是歌手迅速成名的好机会。该节目的参赛选手必须

2012-06-15

关于解读《华尔街》中的美国文化危机

摘要:本文以美国电影《华尔街》(1、2)为缩影,探讨了现阶段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认为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是美国文化中的主流,而这种主流的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甚至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华尔街》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当今社会中,经济现象的文化化和文化现象的经济化已经成为越来越明显的两大特征,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文化意识也日益增强,人们更加注重从文化的高度去审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问题。奥利弗·斯通执导的《华尔街》就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影片刻画了上世纪80年代的投机客在华尔街的尔虞我诈,通过“贪婪与良知”的冲突让一个信奉“贪婪是好东西”的华尔街跃然银幕。时隔23年,导演因为“烦透了金融业制造的许多虚假繁荣”,又推出前部的续集《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不择手段地进行内线交易而遭到法律制裁的戈登重新回到人们面前,他发现华尔街在新经济环境下更加贪婪、更加凶险、更加“合法化”。导演斯通也想再次通过对“贪婪”的诠释告诫人们:应当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通过投机获得利润,一味贪婪不受约束,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健康的。透过影片,也让

2012-06-13

浅议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教学行为差异的文化剖析

论文关键词:教学行为 差异 文化分析论文摘要:根据文化学的观点,价值是指人们心目中关于美好或正确的事物的观念,人们内在的价值观与外在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以文化价值观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比中国教师与美国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的差异,重点对导致差异的内因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策略和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陈述、教学管理、倾听与提问、教学评价、表情姿势等外显的行为。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多是有意后行为。“教学行为是一种文化行为,即教学行为是以背景和教学实践为基础的行为,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需要教师以其文化意识自觉对之进行关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师内在的文化价值因素影响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判断,也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发展方向。 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分属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不仅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教师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由于受文化的影响,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有着不同的倾向。

2012-03-18

关于跨文化视域下美国主流媒体2011年灾难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摘要: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一国形象在他国媒体中的塑造深刻影响着他国受众对该国的认识。从跨文化视角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7•23”甬温动车事故的报道,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和更好地进行对外传播。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美国主流媒体;跨文化;动车事故一、形象与媒体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一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必不可少的国际舆论环境,国际舆论界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对于正处在和平崛起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人们生活空间的公共化,传播媒介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纽带。因此,一国公民对另一个国家的了解很大程度来自于本国媒体对对象国的塑造。美国新闻界,尤其是美国主流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影响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传播经验以及英语国际语言的优势,不仅左右着国际传播界信息流的走向,还在他国形象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关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二、

2012-03-08

关于跨文化视域下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作者:吕秋莎 冯玉杰 王若曦摘要:国家形象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纽约时报》,CNN,VOA三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相关的新闻报道为例,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报道中呈现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显示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以负面居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跨文化角度来看,主要有我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和媒体宣传手段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美国主流媒体;跨文化 一、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综合印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皆有对此形象进行“自定义”的可能。因此,他国公众尤其是他国媒体在建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对一个国家的报道和评论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2011年中国值得庆

2012-03-08

关于奥巴马及美国政治文化

奥巴马的初步成功,得益于美国政治文化中两个相辅相成、根深蒂固的传统。 在今年美国总统选战中,刮起一股奥巴马旋风。这位不满47岁的新科黑人参议员,在民主党初选中连战连捷,一度将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逼入崩盘的境地。 这场让人始料不及的奥巴马旋风,根源何在? 很多人将之归因于其人格魅力和出类拔萃的演讲才能。确实,在奥巴马众多年轻支持者中,不乏近乎狂热的粉丝。他们似乎并不在意奥巴马的政见和立场,而只是锲而不舍地追随他。 也有人认为,奥巴马的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根深蒂固的种族政治。克林顿就曾一度将奥巴马同黑人领袖杰克逊相比,暗示奥巴马也会和当年杰克逊一样,最终将无功而返。民主党1984年副总统候选人杰拉尔丹•费拉罗女士甚至断言奥巴马的黑人背景,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以上两种解释,明显失之偏颇。笔者认为,奥巴马的初步成功,得益于美国政治文化中两个相辅相成、根深蒂固的传统。其一是对出身草根、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英雄”的推崇。其二是对权力以至整个特权阶层的不信任。 美国,是由一群背井离乡的移民建立的。尽管他们来到“新世界”时往往一无所有,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其成功提供了物质基础;他们对自由的

2012-01-23

关于圣经文化对当代美国政治文明的影响

摘要:圣经文化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与文化当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探讨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方面的历史积淀,分析了它在美国建国、价值观的形成、内政和外交等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美国社会文化给予了启发和铺垫。 关键词:圣经文化美国价值观内政外交影响 引言 圣经文化即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圣经》与圣经文化对美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已远远不只在宗教领域,更是深入到价值观、内政和外交等诸多方面。 董小川教授在《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中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从社会政治出发,宗教是美国国家的意识形态;从宗教的社会价值出发,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剂;从民族精神出发,宗教是美国事业的精神支柱。而在美国诸多宗教中,基督教和《圣经》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其它宗教的影响,这就是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政治地位。 1.0圣经文化与美国建国 16世纪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派剥去了不平等思想的宗教的合法外衣,为新教创造了社会心理条件,促进了致富的竞争,加速了资产阶级

2012-01-23

试议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论文摘要:所谓的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ling)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界定为: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把家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形式的美国,自于20世纪50、60年代起兴起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在数量和形式上都在迅速扩展,其中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儿童数量由1990年的123万到1999年的190万(Ray,1990;Lines,1999)。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文化对教育起着直接和持久的影响,尤其制约着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文化的流变也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通常所指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即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家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下主要从美国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美国

2012-01-19

对于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文化浅析

论文摘要:家庭学校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并被公众认可的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已相继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组织有关的机构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目前,家庭学校已在全美各州都取得合法地位。所谓家庭学校,又称为家庭为本的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少数家庭不送孩子上学而是在自己的家里为孩子提供教育。这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教育对象、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正规的教育形式。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2003年的统计,5至17岁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龄儿童中,在家上学的人数已从1999年春季的约85万上升至2003年春季的约110万,占同类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也从1.7%上升至2.2%。而据国家家庭教育研究所(National Hom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NHERI)提供的报告,在美国,2005至2006年度约有190至240万处于K-12学段的儿童在家上学。家

2012-01-18

浅议美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启示

论文关键词: 美国高校 校园文化 启示论文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有着多元的校园文化,研究它的特点,并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对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曾有教育人士说:“未来学校的竞争,是校园文化的竞争。”[1]P42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不同,中美两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各有特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高效的管理制度,兼容并包的移民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这些因素造就了美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独到之处,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校园文化理论探索和实践建设的逻辑起点。国内外学者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让大家都能信服的定义。不少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可这些界定要么将校园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艺术教育,显得过于狭隘;要么就忽视了教

2011-12-07

美国现代诗歌的中国文化移入现象分析

提 要: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十分普遍。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内容中;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述方法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给现代美国诗歌注入了清新活力,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移入过程中,也出现文化移入的位移现象。本文将从美国现代诗歌入手,探讨和研究现代美国诗歌中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 关键词:美国诗歌;中国文化;移入现象;位移现象 On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Jiang Tao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The ac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in the modern American poetry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Some modern American poets were so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es that

2011-10-29

浅议文化视阈下美国文学课教学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国文学教学文化性必要性模式论文摘 要:在呼唤国际化人才的今天,在美国文学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性教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文学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性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均应有相应的转变,应重视发挥美国族裔文学的文化功能,应重视第二课堂中的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一、前言 高校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是十几年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在于找到一条将人文教育、审美教育和能力训练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实现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人类不但更依赖于由高科技构筑起来的外部环境,也更加依赖各文明世界之间、各文化板块之间、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对话、交流、理解与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文学科中能够对人才培养进行智商与情商综合开发的语言文学的教学,其战略意义就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尽快地开发出一种高效率的、适用性较强的、能同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相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是人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大学校长的论坛上,与会高校校长达成共识,认为为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当

2011-10-12

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简论美国华裔女作家水仙花文化意识的发展历程

论文摘要:作为北美华裔文学的先驱,水仙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文化意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间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从早期的英国妇女“埃迪斯·伊顿”到后来的中国女人“水仙花”,再到最后的“没有国籍”的“欧亚人”——她理想中的“一家人”社会,水仙花的社会文化思想日趋成熟。论文关键词:水仙花;文化意识;“一家人”社会水仙花(SuiSinFar),本名埃迪斯·莫德·伊顿(EdithMaudeEaton,1865—1914),是一位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欧亚裔作家。她是第一位用英文描写在美华人经历的华裔作家。她的代表作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春香夫人》,里面收录了她的37篇小说,被公认是第一部反映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经历以及华裔妇女为争取合法权益而斗争的作品。她的作品大多以异族婚姻、文化冲突等为主题,文笔清新雅致,飘逸自然。创作的故事多以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语气亲切,叙述性强,描绘出一幅幅详尽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华裔社会的方方面面。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而深邃的笔触,以其过人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讲述了~个个欢笑

2011-04-20

美国葡萄酒与文化竞争力有多远?

那么,对于后来中国市场的美国葡萄酒能否居上而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消费葡萄酒吗?会象其它的美国产品如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牛仔服等一样成为一种新的美国文化流行并形成文化竞争力吗?投资美国葡萄酒有前景吗?等等,面对诸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疑虑,从市场的角度,除了国内各大运营商持续的推广是基础之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先来分析下作为新世界代表的美国葡萄酒的文化竞争力形成的支撑点——一、 产量和消费量的实际领先。以2008年为例,美国葡萄酒(原产地)产量为19.2亿升,消费量27.2亿升,分别位列世界第4和第2。从上述8亿升的市场需求差距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葡萄酒出口少的原因首先是自身的供不应求。据美国领事馆农贸处的资料显示,从纯原产地的产量上来说,美国是真实的生产、消费量的第一;而之所以突出原产地,是因为一些国家从西班牙等国家进口原酒作为自己的原产量再出口。二、 品质感动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支持。世界是如何认识美国葡萄酒的?1976年5月24日的《巴黎的判决》品酒大赛就是一个转折点;而其后的2006年的再次上演的《巴黎的判决》品酒大赛再至最近的2009年的盲评,更是加深

2011-02-24

浅论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的中国文化渊源

论文关键词:赛珍珠中国文化创作信心论文摘要:赛珍珠一生创作并出版了70多部中国题材的小说,其创作信心源自于哪里?她为什么能够如实描绘“中国农民生活”?本文主要探寻赛珍珠作品的中国文化渊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撇开种种偏见,以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积极沟通中西文化,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范式。虽然她的血管里流的是纯正的白种人的血液,但在文化结构上,却是中西文化的混血儿。她曾说:“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确实,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本文探寻这位美国作家为什么一生能够创作并出版了70多部中国题材的小说,她的创作信心源自于哪里。一、融入中国文化的童年生活赛珍珠小时候最爱听别人讲故事,保姆王妈跟她家一起生活了18年,她从王妈的口中熟悉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与民风习俗。家庭厨师也多才多艺,经常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故事。那时,赛珍珠就知道刘备、关公和张飞三人合在一起才能战胜吕布,也知道武松喝下许多酒才能打死老虎。晚上当大门关上后,赛珍珠就会溜到厨师的房间里,听他吹笛子或用二胡演奏民间

2011-01-13

走进加州 感受美国——从洛杉矶教育为例看美国的文化和教育

关键词:洛杉矶;文化;教育当古老的中国承载着5000年厚重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艰难跋涉的时候,美国,这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年轻国家却在两百多年中一路轻松前行。那快速发展的科技经济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并驾齐驱,颠覆了中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传统思想,也向世界昭示着那象征着勇猛与胜利的白头鹰的非凡力量。2010年1月23日,我们一行22人踏上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开始了为期21天的学习之旅。一、多 元的文化赋予美国人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美国是个世界民族的融合体,加州也是如此。洛杉矶各色人种可以说是一应俱全。1.传递热情与幽默美国人对陌生人的热情令人吃惊,在街头、商店、游乐园、飞机场,目光相遇你都会迎来友好的微笑或问候,如果你邂逅的人也正好同路或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谈话就很自然而然,他们是不会在你身边保持沉默的。与他们交流也很轻松随意,很快就像熟人一般。这大概和美国人喜欢迁徙又要迅速建立人际交往的历史渊源有关。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幽默与风趣仿佛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并不因陌生而受到任何阻碍。美国人讲幽默,爱幽默,也

2010-12-27

试论美国公民文化视角下我国公民文化的培育

【论文关键词】政治文化会民文化公民社会【论文摘要】公民文化是成熟的政治文化。美国公民文化比较成熟,其形成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结合的产物。我国的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的精位与缺失。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有必要比较自己呼国等公民文化较成熟国家的差距,从而汲取有益卞中国特色公民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形成并相对稳定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公民文化就其实质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政治文化,其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其社会化又推动政治现代化进程。因此,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公民文化的特质及公民文化成熟国家的经验,以此来指导我国公民文化的培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公民文化及其特质公民文化最早由阿尔蒙德提出。他和维巴在政治文化研究基础上提出:“公民文化是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能有效地平衡政府的权力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张力。”公民文化特质如下:第一、公民文化是权利本位文化。权利本位文化有两

2010-12-23

关于从《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历程来看美国黑人民族文化

论文摘要: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讲述了主人公“奶娃”的成长故事,其中体现出来的一大重要主题便是黑人孩子们的成长问题。成长是人类神秘复杂而又永恒的话题,这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在通过“奶娃”追根回归自身民族文化的历程中,向世人展现了身处美国文化大熔炉中的黑人要想真正成熟发展起来,只能觉醒自我意识、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文关键词:成长 黑人民族文化 自我意识 所罗门之歌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借其力作《所罗门之歌》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的一位艺术界朋友给她这样留言:“你获得的大奖也是我们大家的,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确实如此,该书在美国乃至世界文艺界赢得广泛好评,其作者托妮·莫里森也成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她的一系列作品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所罗门之歌》作为奠里森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以黑人奶娃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奶娃摆脱各种束缚与羁绊,发现家族的巨大秘密和自己的真实身份,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属,从而彻底的认清了自我,最终达到心灵的净

2010-12-14

浅谈美国课堂文化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对课堂文化的研究既是一种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英语课堂文化一些优越之处,其次浅谈了美国课堂文化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并得出结论:我们要在改进自身知识水平、授课水平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美国优秀的教学经验,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来进行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创新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课堂文化 互动教学课堂文化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蕴含了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课堂气氛的体现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和行为品德等,健康的课堂文化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与文化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教学当然也应与文化不可分割。经过访谈和研究发现,美国的课堂相对灵活,具有追求授课有效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前、课后做较多的准备;教师为了提高授课效果,需要向学生提供讲义,以减少板书所消耗的时间和学生抄写

2010-10-10

基督教文化与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的外交思想

[摘要]美国的以自由主义为原则和基础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制度让美国人感到满意和骄傲。认为这种民主制度非常的完美,是上帝赐给美国最好的礼物。于是美国在其外交过程中,极力的想在别的国家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按照美国的面貌创造出一个美国化的“自由民主世界”,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体制,并逐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美国化”。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 美国 民主制度 输出外交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在美国国内影响深远巨大,是人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在美国运转良好,为美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和国力的强盛,因此,长期以来美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应该把这种“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推向普天下,按照美国的面貌创造一个荣耀上帝的新世界。因此对民主制度的输出,从建国伊始就成为了美国外交的主线,它贯穿于美国整个对外关系的历史。 当然美国对外输出民主制度,其实质就是强行的把有美国标记的自由主义加诸于别的国家和地区之上,是自由主义的对外扩张,也是美国自由主义的特色。这种特色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原因,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文化

2010-09-20

试论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文化基础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兼容

论文关键词:司法审查权利意识独立人格观念司法独立论文摘要:美国司法审查的制度基础在于宪法所确定的三权分立机制,以及权利与权力均衡的社会机制,而这种制度保障的构建需要以一定的民情为基础,西方法律文化就是构筑在独立人格观念的基础之上,正是从这一基础出,西方国家构建了代议民主、司法独立等制度,美国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也是以此为基础。但司法审查权不仅与我国传统文化,也与我国主流法律文化存在不兼容的地方。前言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较为粗略地规定了违宪违法审查制度,就是立法审查制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彻底解决我国存在的法律冲突、法规打架问题,诸多学者建议引进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制度,由法院对法律法规的合宪性、合法性进行直接或者附带审查,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我国学者所极力鼓吹的选择之一。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学者,尤其是法理学者,感叹于外来法律制度与我国社会实际的落差,对引进司法审查制度持有疑问,担心也如同听证制度那样在引人之后发生变异,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造成一定的弊端。外来法律制度引人之后发生变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国情差异,更需要深人思考差异之所在,作者认为,最

2010-08-30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

论文关键词:宪法文化 权力制衡 程序优先 私权神圣 宪法崇拜论文摘要: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使我们认识到了宪法文化在美国宪政中的作用。美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不仅有‘性恶论”、“有限理性”思维、自然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是‘l地理屏、市场经济、多元利益集团等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在200多年的宪政历程中形成了以权力制衡、程序优先、私权神圣为内容,以宪法崇拜为核心精神的宪法文化。回顾美国的宪政发展历程,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什和戈尔之间展开了美国历史上首次总统选举诉讼大战。法庭辩论激烈,意外不断,在佛州还出现了选民示威的情形,但全国并没有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在联邦最高法院裁判布什当选后,包括戈尔在内的很多美国人并不接最高法院的最后决定,但他们接受了最高法院裁决的程序和制度。0也许我们能从这样一个案例中发现美国宪政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宪法文化”对这次大选诉讼的平静结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宪法文化?美国的宪法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内容和精髓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一、宪法文化

20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