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研究


浅议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特征

论文关键词:日本 企业文化 宗教 特征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日本企业文化是由宗教和企业的发展决定的,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本文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

2011-10-27

浅谈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摘 要]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的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其建筑、活动、音乐、文化传说和武术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宗教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也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本文就宗教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对其价值提升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宗教旅游;旅游价值1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1.1 宗教与文化相互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

2011-08-31

关于论宗教对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以犹太教和犹太文化为例

摘要:宗教对文化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着重以犹太教与犹太文化为例对此进行论述。关键词:宗教;文化;犹太教;犹太文化;意义。什么是宗教?从古至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对宗教进行定义。我认为宗教首先是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同时它也应该被归入文化体系中。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根系。文化即是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传承的概念体系,它包括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样式、礼仪禁忌、风俗习惯、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力量。下面以犹太教对犹太文化所起的积极作用来论述宗教是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的。犹太文化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一以贯之。犹太民族是一个充满灾难的民族,但他们却并没有在迫害、驱逐、同化和屠杀面前屈服,他们的文化也因为他们的顽强而被继承下来。是什么在其中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民族的共同命运使他们必须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犹太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2011-07-11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各个领域影响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词:宗教文化 旅游业 关系。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各种宗教从起源到现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对世界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许多宗教信徒也加入其中,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觐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同时,宗教建筑、雕塑、宗教活动等也强烈地吸引着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文化可以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宗教文化的发展及传播。如何处理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一)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1-05-16

浅谈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法律;宗教【论文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一法律,原是所有文明共存的现象。然而正好和文明本身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一样,从属于不同文明的法律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解释世界。于是,不但产生了特定的文化样式,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法律和宗教精神。西方文化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希腊哲学,另一个是希伯莱的基督教神学。在这两个源头中,希腊哲学给西方人以智慧,基督教则给西方人以信仰。西方人,至少古罗马时期的西方人多是用希腊哲学修冶自身,而用宗教寻找着灵魂的归宿,基本上可以说走的是对人生外在超越的道路。儒家视法律为礼俗的辅佐,礼俗皆为以家族伦理为基础,藉之来维系一个等差、有序的社会,所以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藉礼法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孟德斯鸿曾经于历史中去寻找人文精神,我们却要在文化中探求法律和

2010-11-15

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论文关键词:《西游记》宗教文化宗教思想论文摘要:《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这部小说中佛、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几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钓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也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西游记》“讽刺椰榆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察性,复善谐剧,故虽变化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透过《西游记》中描写的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本文从小说涉及的宗教文化这一角度入手,探求该小说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及产生的根源。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西游记》中,同时包括了佛教、道教、儒教的文化,三者贯穿揉合在一起。1.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小说中最明显的部分,这部小说的题材本

2010-10-24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许地山;宗教文化;救己救世;善恶报应【论文摘要】: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墟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他们仅止于有限度的触及而已,谈不上与宗教有什么特别深的关系。许地山则与他们不同。他不仅为研究佛学与宗教比较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且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各种创作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宗教的影子。一、自度救己许地山曾说:“凡宗教必不满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驱除他,或改正他。”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皆以此为起点,认为一切皆苦,人生如苦海,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任何人都逃不开痛苦的命运。佛教的四圣谛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苦谛。多苦观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2010-10-25

浅谈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与民族意识的互构——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成因的关联性初探

论文关键词:俄罗斯思想第三罗马民族意识互构成因论文摘要:第三罗马自喻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核心要素,具有理想与现实二重性。以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思想和以第三罗马自喻为关键特点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存在互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导因。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普世主义弥赛亚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对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的关联性解构,有助于探究有关民族意识建构过程及中俄关系发展问题。一、绪论俄罗斯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趋于硬性的广义俄罗斯历史文化和趋于软性的狭义东正教传统。第三罗马自喻是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即认为莫斯科所代表的俄罗斯国家是接替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来承担拯救世界任务的唯一最后继承人。这一比喻所代表的俄罗斯大国主义民族意识和普世主义救世情怀,已深刻地渗透在俄罗斯民族性格、思维结构与理解方式之中。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民族使命感是一种源于现实的理想建构。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核心要件的第三罗马弥赛亚意识具有二重性。以第三罗马自喻为鲜明特征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思想的延伸性体现,但从内在

2010-07-08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对自然的崇拜,后来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由于它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而被指定为国教,对日本近代影响非常大。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开始就以多元体系为主,它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信仰主宰万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根据1981年日本的宗教统计,日本全国宗教教徒共达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总额的1.8倍。这点说明了-个问题,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个宗教,他们信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我国的儒教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

2003-04-23

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就是宗教

企业运营同样如此,企业文化规范着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企业家文化规范着企业高层领导的思想观念,企业家文化决定企业文化;国家的竞争靠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竞争靠企业,企业的竞争将最终演变成企业间企业家文化的竞争,企业强势运营观念的竞争。企业运营最高境界是运营企业的观念,观念运营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无制度化管理的真实写照。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一个企业的真正存在,不是在于它有多大的实体规模,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而在于是否具有掌控和引领民众心灵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具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民众的头脑和心灵之中。一、宗教的各种运作手段值得企业界学习和借鉴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物质需求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很容易得到满足,而精神需求在目前崇拜出现危机的时代,急需一种寄托心灵的信仰进行补充,使人们摆脱“金钱崇拜”的泥潭。所以,企业就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把企业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头脑里,并反映到实际行动中。下面我们从三大教派的教规规范人们思想观念的方式方法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2004-08-19

青海省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 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塔尔寺旅游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及策略,探讨了促进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良好发展途径。【关键词】宗教文化 旅游 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的活动,它是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主要内容和方面。近几年,随着青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向只有宗教徒的宗教圣地——塔尔寺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逐渐成为青海旅游热点。一、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意义1.塔尔寺宗教旅游现状近几年,随着青海省旅游业、宗教旅游业的兴起,塔尔寺旅游已由最初单纯的朝圣活动逐渐发展为具有地域性的宗教旅游活动,并且,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与支持下,寺院内部根据自身的实际,全面规划、积极开发,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使塔尔寺的旅游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这有利于将塔尔寺旅游区打造成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区。2007年全省旅游总人数突破100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47.4亿元人民币,同

2009-12-09

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宗教关系

[摘要]当前中国农村宗教影响力呈扩大之势,已从政治、经济、道德三个维度影响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架构。农村宗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长期正视的问题,应发挥宗教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影响,使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宗教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对社会发展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等功能。文化建设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农村宗教呈不断升温态势,宗教信徒人数日益增长,宗教显性和隐性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宗教关系,积极引导农村宗教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适应,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长期课题。一、农村宗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回避和长期面临的问题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形态,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步伐前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宗教扮演着或显或隐的角色,发挥着

2009-06-04

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

(一)什么是文化?从本质上说,人类虽是自然的产物,但文化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与自然相对的非自然体系,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类超脱动物性的一切活动的产品。文化发展的动因来源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乃是人类心灵智慧之光的外在形式。文化本身的范围不易界定,抛开政治、经济的层面不说,人们习惯上至少将宗教、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社会伦理学(包括民俗学)作为基本的文化要素,它们都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和哲学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花朵,伦理学是人类对善的追求,文学艺术则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此四者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尚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而都是有限的相对知识。只有宗教,特别是从各种具体的宗教中抽象出来的元宗教精神,则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全”,是人类心灵的完整状态,是超越人类理性的非理性体验,是至真、至善、至美、至全的无限境界,是人类对绝对的宇宙本源的悟解。近代学者有以美学(文学艺术)或德育(伦理学)代替宗教的想法,这是行不通的,文化的宗教、哲学、科学、美学、伦理学五大要素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母体,是人

2003-03-27

谈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日本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此重要,其中企业文化起到的作用引人深思。本文从分析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入手,论述其在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关键词] 宗教 企业 文化 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的作用。有一种说法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宗教,企业老板就相当于企业中的教皇,他把自己的思想,进行宣讲和传达,就是在传法、布道。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对外部是企业的包装;对管理层是企业在规章制度之外的规矩;对员工来说是宗教。日本的宗教思想深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的宗教是一种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体系。在5世纪前后,我国的儒家思想就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主要接受了儒家的“忠”、“和”、”诚”等思想。明治维新之后,虽然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涌进了日本,但是日本并没有彻底否定历史和过去,仍然继承和保留了封建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国民心中。至今,日本的宗教思想仍然

2009-03-20

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

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早在亚欧会议开始时,东盟10国与中、日、韩的政治和经 济的协商就达到了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后更处于经济整合的新阶段。在东亚各国进一 步的发展与合作中,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其意义不断提高、 其作用不断增强。它们既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深层背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呈现出 丰富而复杂的色彩。本文简要地提出我对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对东亚发展与合作的影 响的思考。东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特点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中,民族是载体,是现实主体。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生存 方式;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现。宗教是文化以信仰形式表现 出来的部分。这三者有密切的联系,但联系的方式和紧密程度却大相径庭。东亚民族、 宗教和文化的特点很多,从宏观上概括有以下几点:1.东北亚和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东北亚与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说来,东北亚国家的 民族比较单一,而东南亚则更为多样。在东北亚,有民族相对单一的朝、韩、日本和蒙 古。中国具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但是90%以

2006-09-09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摘要:在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海外进行了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还是在郑和使团与海外人民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且大多通过宗教活动进行传播,从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上,都体现了规范性传播的特点。关键词:郑和下西洋;郑和使团;宗教活动;规范性传播郑和使团七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前后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出发前在国内还是下西洋在海外,都进行了许多宗教活动,这些宗教活动的开展促成了下西洋的顺利进行。从传播学角度来说,每次宗教活动都是一次有效的宗教文化传播活动,从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看,都体现了规范性传播的特点。一、使团内部的规范性传播传播学理论指出,在一个组织群体中,群体意识的强弱对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群体意识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就强,反之则凝聚力弱。而群体意识又包括群体目标、群体规范、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体意识越薄弱。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组织,怎样才能形成很强的群体意识以建立一个

2009-02-04

宗教文化的特征

摘要:宗教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有符号特征、普遍性与民族性特征、积累性和变异性特征等。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萨满教文化为例,详细阐释宗教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宗教文化;特征;萨满教文化一、宗教文化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现象。“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宗教是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方式,这便是宗教的文化属性。 从外延的角度看,宗教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宗教的器物文化包括进行宗教活动所需的用物、工具和场所。宗教的制度文化包括构建宗教活动的一切形式和方法。宗教的精神文化包括宗教意识活动及其形式。 二、宗教文化的特征 宗教文化的特征众多,主要有三个: 1.符号特征 按照文化哲学的符号论观点,宗教文化和其它一切文化本质上是人所创造的“符号”的应用,是人类的“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

2009-05-07

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摘要]文章以黔东南侗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地区丧葬仪式的描述和文化解释,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该地区的丧葬习俗进行简要分析,归结出侗族丧葬习俗所蕴涵的宗教文化意义。[关键词]侗族;丧葬习俗;宗教文化内涵丧葬习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的行为模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黔东南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程序繁多,礼仪有简繁和轻重之分,整个丧葬礼仪不但反映出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而且反映出侗族习俗、信仰、宗教、血缘关系和经济文化状况,本文从宗教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此作一简要分析。一、黔东南侗族地区及文化特质简介(一)黔东南侗族地区简介“黔东南”——顾名思义,指的是贵州省东南部,地处湘、桂、黔三省连接的地带。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山区面积广大,峰峦起伏,具有明显的高原地貌和山区特色。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郁郁葱葱,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这一地区是我国侗族的主要聚居区,1956年7月成立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居住着苗、侗、布依、汉、水、瑶等33个民族

2009-06-03

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构建

【摘 要】文章在阐述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探索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思路:通过整合西部各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将西部宗教文化旅游圈打造为带给人类心灵宁静的神秘旅游圣地。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宗教旅游文化圈的实施保障措施。【关键词】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构想 Abstract:The article is based on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ligious cultural tourism circle in the western China,and analysis the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to construct it,and then explore some ideas to construct it:through integrating the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China,changing

2009-01-12

唐蕃宗教文化交流

一、概述1、初传时期大体从松赞干布到墀德祖赞时止。此期唐朝佛教文化早期输入吐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两位公主远嫁吐蕃时带入;二是派遣使者赴唐求取佛教文献;三是邀请汉僧进入吐蕃译经。文成公主是吐蕃翻译汉地佛经的倡导者。2、吐蕃佛教创建时期约指从桑耶寺筹建到剃度蕃人僧人出家时期。此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特点有五:首先是依靠汉人桑喜赴唐取经,为桑耶寺建成后的大规模译经作准备;二是命桑喜等卦五台山参观学习汉地寺院形制;三是派塞囊和桑喜赴内地学习佛教教戒,为吐蕃剃度僧人出家作准备;四是请汉地僧人入藏,为译经作准备;五是赤松德赞从学习汉地佛教知识入手,形成在吐蕃正式创建佛教的思想。3、吐蕃佛教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从赤松德赞中年起,到热巴坚赞普时止。此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特点是:一是发展初期,所请汉地僧人更多《莲花生传》载,当时被迎至吐蕃从事译经等翻译工作的汉人有:帕桑、和尚玛哈热咱、和尚德哇、和尚摩诃衍、汉地学者哈热纳波、和尚玛哈苏扎以及毕洁赞巴。(见该书,本版,146页下)。此外还有汉地学者桑西。二

2006-04-14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与泉州回汉文化融合

[摘要]回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他们分布很广,遍及中国各地,在福建泉州陈埭回族人数有2万多人,长期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和谐相处。文章根据笔者在泉州陈埭的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从宗教信仰的多元化这一侧面探析泉州回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关键词]泉州回族;宗教信仰;文化融合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是民族在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民族文化也会发生演变,出现相互融合的现象。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是指信仰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位于福建泉州东南的陈埭,是福建省回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长期的友好相处,使陈埭回族的文化与汉族文化互相渗透,既有当地汉族的文化特色,又有回族文化的特质,出现融合的现象,在宗教信仰上呈现了多元化的景况。陈埭丁氏回族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聚居在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的陈埭镇,居住的整个区域面积为12平方公里。据记载,陈埭丁姓回族的始祖丁节斋

2009-06-04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 要: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从道教、儒教、佛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园林;道家;儒家;佛家园林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取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即人的哲学世界观。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均有充分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再现,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宗教思想, 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具有深刻意义。1 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1.1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中国的园林艺术,以其严谨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术,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

2009-07-02

明清时代汉文译著与回族穆斯林宗教法律文化的传布

【内容提要】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关键词】伊斯兰教法 回族 著译学术界认为,回族的形成是在明代,其标志是汉语成为回回民族的共同语言。随着母语的丧失,回回穆斯林中能读懂伊斯兰教原文经典,准确把握教义、教法者越来越少,引起了严重的宗教危机。“吾教之流于中国者,远处东极,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1]倘有教门之家,尚存三分回回气象,“庸常之辈”,“止知为我教中人,至教之所以为教,究懵懵焉,而莫得其指归,即娴熟经典亦不过记述讽诵而已。间有稍通教律,时亦讲论,又多曲为臆说,骇人听闻,不知者遂奉为典型,彼亦自以为是,而不知返。”[2]

2006-05-17

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天文地理等领域,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撤和烧香拜佛、考察研究为主要,因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

200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