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古人的谆谆教诲,涵盖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和人生信条,在学生养成教育当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贯穿及渗透,有助于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在理性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所具有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以供参考。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养成教育作为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对思想、行为、语言、思维等诸多方面造成积极影响。养成教育意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当中联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养成教育而言具有积极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国的古文典籍众多,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影响了很多人一生的贤者、先哲、大家以及经典名著,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古文当中。由于网络带来的便捷性,当代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舆论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很多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缺乏对祖国的热爱及民族信仰。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古代文学来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

2021-05-31

论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拥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其中民族音乐由于将民族文化与特色融入音乐曲目的编著过程中,使得音乐曲目在传唱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情怀韵味,因而,民族音乐也被誉为有效弘扬和传播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渗透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不仅能够有效践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够切实推动民族音乐及文化的有效传承。本文将对于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展开讨论,为切实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与家国情怀相渗透做出努力。关键词:小学音乐;家国情怀;民族文化;音乐素养;民族音乐;爱国主义一、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可行性分析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儿女在经过世代接续奋进不断前行中,努力创造并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广袤的内容,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以民族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灵动鲜活的传唱方式演绎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彰显了民族精神,是过去与当前形势下传扬优秀民族文化较好的方法与途径。而以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

2021-01-05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列为国家战略,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目标。这项事业意义重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步骤,关系实现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大目标。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中国文明能够绵延不绝数千年,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家国一体观念的支撑。为了在家庭教育领域落实好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要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优秀文化,让深厚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家长成长的重要影响力,并通过家长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让广大精微、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造福当代,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并为新时代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及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做出贡献。一、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文化力量的殷殷期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这一“小共同体”的集合构成社区这一“大共同体”,进而构成社会这一“更大的共同体”,

2020-12-21

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价值分析

摘要: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长期的革命实践,是凝聚群众智慧的重要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和生态五个方面。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还能为学生养成生态意识、从意识形态角度为社会进步提供助力。因此,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基于不同的视角分解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核、目标和价值意蕴。关键词:红色文化;社会价值;意识形态红色文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积淀,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革命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与精神支持。过去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更侧重于其社会意义及作用,很少对其社会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已有研究也更多从感性层面出发,对其社会价值进行理论解释,相对而言较为缺乏说服力。因此,本文从哲学角度对红色文化社会价值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展开以及发挥红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起到积极影响。一、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意义</

2020-12-07

地方民族文化认同及社会教育研究

摘要:社会教育化承袭与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大众传播是发挥社会教育化功能的优质载体。电视专题片《广西故事》提取广西本土文化基因,从地方自然生态文化基因中生发生命归属、从地方历史文化基因中赓续集体记忆、从地方性知识中发皇乡土情怀、从民族文化基因中唤起身份认同,通过大众传播途径建构地方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关键词:社会教育;大众传播;地方民族文化;文化认同;《广西故事》“社会教育化”承袭了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构建大教育网络,使教育的功能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教育需求,体现了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民族文化认同及其教育,不仅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任务,又因其随境性、长久性、丰富性和日常性,社会教育对此同样担负着相当重要的职责。大众传播是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优质载体。文化史家把漫长的文化传播史划分为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和电子文化阶段。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电子文化阶段,文化正在从文字中心迅速地转向形象中心。把握媒介表达对民族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地方民族文化认同教育问题上,我们应洞悉这一时代变革,主动把握大众传播媒介,建构民族文化认

2020-11-28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重要性策略[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现状,指出了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涵,提倡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三三三”教育策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未重视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之中,致使学生进入企业就业后存在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确地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要二者兼备。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该提到重要的教学日程。如何选定企业文化教育内容、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是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企业

2013-06-08

浅谈文化迁徙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成长的不同阶段,接受了层次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离不开所处的环境。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成长环境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成长环境变迁的过程中,主体把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接受的教育内容随主体一起迁入到新的环境中。文化迁徙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载体,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积累的文化通过濡化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文化迁徙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于不同的层次需要优化。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文化 文化迁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张耀灿先生在其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这个概念,我们是认同的。此外,陈秉公先生在其著作《思想政

2013-04-04

探析微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摘要:微文化是基于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产生的新型文化载体,它的即时性、开放性和分众性等传播特点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视野,本文浅析微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探索如何构建“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平台。关键词:微文化,思政教育微文化是起于微博的广泛应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由“微时代”、“微哲学”、“微关怀”等相关的“微”概念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目前,微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的在增加,并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深入影响了处在文化前沿的大学生思想和个性发展,这就为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开拓了新的视角和方向[1]。一,微文化特点微文化作为一种微小的文化载体,因网络而繁荣,因此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除兼容了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开放性和海量性等特点外,它的便捷性、个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更加的突出。1.便捷性,即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的便捷突破了以往的范畴,表达方式上的简化和突破,迎合了大学生的接受方式,传播媒介、形式多样化以及科技手段融合,颠覆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途径概念。2.个体性

2013-01-30

浅析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跨文化英语教育探究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育文化差异跨文化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之间都有着互相的渗透,跨文化交流在实际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仍以老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要增加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才能够使英语的学习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与各国之间也有着很多的贸易往来,但是原有的英语知识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代化需求的英语人才是要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如果英语教育仍然以基础知识和单词语法等来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想必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英语人才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跨文化英语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一、各国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如果外语学习者学习过英语之后,和外语使用者进行交谈时,由于不懂得他们国家的文化,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他们的说话意图,反而说出了一些中伤他们的话,使他们产生误会,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商务谈判中,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可能因为一句不礼貌的用语,导致了生意上很大的损失。所以是否能够和外语使用者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

2013-01-23

浅谈重庆区域文化对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重庆区域文化民办高等教育影响论文内容摘要:重庆区域文化对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意义重大,特别是勤劳勇敢、奋发有为的巴渝文化,敢于斗争、坚忍不拔、开放包容的陪都文化,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奉献的红岩文化等重庆区域文化精神将激励鼓舞着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和平台,文化内蕴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区域的文化内蕴对这一区域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重庆的区域文化就对重庆的民办高等教育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重庆的民办高等教育因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许多高校校址多选在相对离主城较远的区县,比如合川区就有民办大学城,在合川的民办高校学生近十万人。正因为这些原因,重庆区域文化对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影响重大,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力促进了重庆区域文化的发展。 重庆的区域文化是十分丰富的,其主要包括巴渝文化,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等,每一种文化又蕴藏着一种厚重的文化精神,这些精神或奋发有为、勤劳勇敢,或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或爱国奋斗、团结奉献,或坚持真理,勇往直前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在重庆民办高等教育过

2013-01-23

谈审美文化的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教育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高涨,当代审美文化产业在我国蓬勃兴起,推动了国内文化品市场的效益产生以及经济的良性发展。作为审美文化范畴之一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这种情势下如何调整战略部署就显得为重要。 一、审美文化释义及其基本特征 在西方,“审美文化”并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它在工业革命时期的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当时,西方文化和艺术正受到工业革命和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受到世俗化和消费化的侵袭。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西方文人学者开始关心和论证“审美文化”的真正含义。英国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把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子的文化”的观点,美国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化”的观点,欧洲大陆学者提出了“审美文化即文化的各个领域(道德、认识、艺术)在审美原则下融合的文化”的观点。其中,当时的英国皇家督学阿纳尔德对文化的定义最为权威,他认为:“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人们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说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达到人类自身之完美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人们就可以用新鲜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去冲洗掉自己陈旧的观念和习惯。”根据阿纳尔德的解释,所谓完美,就是“在一种和谐完美的标准的指导下,达到美和智

2013-01-14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本土化【摘 要】当今中国大学通识课程多注重效仿美国通识课程的外在分类方式上,很少认真考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缺乏对中国高等教育传统中的通识教育理念的挖掘,造成了通识教育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困境。本文指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之路的关键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应该成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各种物质、精神、制度的事物的表征和总称,是指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涵盖了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质、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从时间纬度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我国的古代文化,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①。 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 是指针对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产生,最终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和理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其概念肇始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提倡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19世纪后期,高等教育开始面临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唯科学

2013-01-11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高校美术教育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教育发展提升【论文内容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财富,文章在分析当今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立足传统文化土壤,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以期发展提升。 一、他山之石——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是高校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传统文化对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生态,并且难能可贵地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古往今来,教育都强调“文道结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道德品质,高校美术教育除了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则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 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其

2013-01-11

试论文化建设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都关注的焦点。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与教育呈现的问题出发,在高职文化建设背景下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就业压力;文化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们的健康定义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与生活。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教育部门也加强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高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断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1]。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展了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在高职院校中效率不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与教育呈现的问题出发,在高职文化建设背景下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一、高职学生

2013-01-09

浅谈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人格修养途径方法论文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所导致的一些突出问题,系统论述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随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社会上随之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人们好像一下子变得对于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社会上关于国学的一些通俗读物也备受推崇。人们在品尝着这些文化栏目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上的国学热暴露了我们学校教育的什么缺失呢?冷静下来想想这其实反映了学校这个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力量发挥的不足。 2006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由于过于推崇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格修养、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在高职院校中这个倾向更为明显。由于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

2013-01-06

试析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活”的方式、途径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它的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实用价值必须受到关注。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模式包括民族城镇中的以区(县)或街道(乡镇)为主体的地域体制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以社会为主体的社区学校(院)实体型体制模式[1]以及民族农村地区的村寨社区教育中的图书室、文化站、文化中心等。社区教育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它存在于民族体内,是贴合民族生产、生活活动的教育。一、 社区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一)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的

2013-01-05

浅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数学文化论文摘 要: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可能是没有或缺乏数学素质的人才。数学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中占重要地位。 一、《高数》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广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目前关于“数学文化”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解释则是除这些以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本文在使用“数学文化”一词时,比较倾向于它的广义解释。教育部自1995年以来,一直比较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文化就是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数学教育应具有‘文化素质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的双重功能”以及“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已逐步为人们接受。为使这种理念成为一种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 2.高职数学教育方向的迷失 《高等数学》课上,教师多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在习题中的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方面的一些内容,很

2013-01-05

试析企业文化的高职食品类专业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只有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介绍了高职食品类专业设置概况、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背景和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高职教育只有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肩负着为食品企业(行业)培养从事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提高这些人员的全面素质离不开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素养这一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高职食品类专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概况食品类专业是很多地方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也是多家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

2012-12-28

基于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问题研讨

摘要: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当前竞技体育体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探讨解决现今状况的办法: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教育新体系;改革业余训练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普通高等院校直接参与力度;探索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其目的是在现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对策Abstract:Top athlete's culture education is always the weak part for current sports systems in China.Through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ing cultural education of excellent athlete's current situation, discussing the measures to solve current situation:

2012-12-22

试议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分析了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偏重于娱乐和通讯,正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的平板电脑的迅猛推出,日益“泛滥、成熟”的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何面对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抓住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实际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正面引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宣传教育和道德实

2012-12-20

试析文化教育是提高电力企业培训质量的催化剂

论文摘要:企业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培训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培训师的言传身教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把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企业培训质量,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进步。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培训过程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电力企业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内容也侧重于对员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宣贯认识不足。一、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安庆培训基地”)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训任务64期,培训2570人次,65200人·天;学员对培训综合服务、培训质量平均满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质量满意率是学员对每期培训班综合评估后的平均数据,无法掌握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从这个意

2012-12-12

关于基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大学礼仪教育意蕴

摘要:研究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意蕴,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残缺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礼仪教育的途径。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 大学生礼仪教育; 启示。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享誉于世。可以说,“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1]。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代,礼仪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素质教养的重要尺度,更是现代人立身处世、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对于承担着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这一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弘扬传统礼仪文化,提升文明礼仪素养,复兴礼仪之邦,责无旁贷。1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意蕴。1. 1 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文化”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传统文化则是民族文化通过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磨合,不断地发展演变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

2012-12-11

试析文化的内驱力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医学教育人文论文摘 要:现代医学教育在技术理性的牵引下高歌猛进,未能实现教育培养“全面”的人才的目标。以传统文化为启示,延伸至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打造医学教育人文训练模式的基础。新世纪医学教育的改革不能没有医学人文的反思。与反思相结合是医学教育新理念的树立和课程系统的全面革新。一、徽州文化的历史韵味 徽派建筑以其特有的色调与文化寓意而闻名于世。“粉墙黛瓦,封火山墙”被誉为“传统建筑的瑰宝”。白色的马头墙、细致的石刻依稀可以想像当年石雕匠们的巧夺天工。但最值得深思的并不是这光鲜的外表,而是这些古代建筑所彰显的文化韵味。走近“徽州”,这里的宗祠都修得很宏伟,祠堂的“门槛”都非常的高,意味着这里出过“大户人家”。封建等级秩序在这些山区小镇表现得非常明显,“士农工商”的秩序容不得随意僭越。“徽商是中国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之一。徽州人的商业活动起始久远,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1]。此外,明清时期“徽州”考取功名的学子居全国前列,大多“徽州”人都乐于“光宗耀祖”,以致考取功名的“朝中人士”将许多官家经营的买

2012-12-03

试析校园文化在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创新【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将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基础素质教育进行对比并提出两方面的不同,引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等特点,最后,提出四点建议来说明应如何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素质教育决定》以来,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如今已扩展到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中,素质教育观念也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时间并不长,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等一时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目前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却并不多。笔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觉到高等素质教育也应全面拓展,旨在培养出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大学是学生成材的最后一道程序,如若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不严格把关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