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国设计艺术的传承特征—从园林景观的人文化与人性化元素看中国社会文明的进程

未知  2008-07-15

摘要 现代社会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设计更好的与文化品位相衔接,使之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诗意部分?又如何把富于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推向大众生活,协调纯粹艺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设计师除了解决日常生活中产品的功能问题以外,更需要充分考虑作为生活主体的人的思维层次的情感问题.只有二者良好的相互融合,才能使人类的灿烂文化依附于使用功能而得以传承。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园林景观人性化人文化传承 每个社会阶段的文化与艺术特征,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与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可以反映出某一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中国现状的社会环境里,景观,特别是生态景观这一话题在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以后,才真正为大众所重视,独立为一个专业的领域,为人民大众所共享。因此,园林景观的发展水平,也正折射着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

一、人性化设计 (一)“人性化设计”之涵义 人性化设计是使设计产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相适应。以求得人与环境的协调和匹配,从而使使用主体与被使用客体之间的界面趋于淡化,使生活的内在感情趋于悦乐和提升。具体到园林景观,则体现于景观的整体感觉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心理,各个细节需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人们的身体尺度,并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反映。 (二)“人性化设计”之于具体生活水平的体现 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人性化设计则体现于各个实在的元素。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细微之处皆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1.景观气氛的合适烘托 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景观处于建筑客体与人群主体之间,是联系建筑与人群之间的情感纽带,也通过一系列景观元素体现居住者的文化品味与生活层次。如古代私家园林,必尽显其私密性与独享情趣。因此,在划分区域或造景上面产生很多曲折、细腻的手法,崇尚诗意造园,整体感觉有水墨画的淡雅格调。 而与之相反的公共园林,其主要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公益生态环保与公共休憩需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人群的极大多数,所以其定位也是面向大众的层次。因此需极力展示其公共性能和共享性能,本身的设计出发点即是让人来去自如,对参与人群的层次却不做具体要求。只有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公共设施的发展层次才越高。 现代居住小区园林,则融合了私家园林与公共园林的双重功能,既要有强大的兼容性,以供不同层面人群的聚散,又需要动静分开,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个人需要。因此而有了适合人流聚集的会所,有了功能明确的儿童乐园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等。所以,居住小区相对而言属于一个消费层面集中同时兼容性强的人群聚集区域,最能体现社会大众层面的生活水平。 2.景观功能的合理运用 园林艺术的美感表达,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景观的表现形式。而景观功能的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主题园林的成功与否。以园林景观中最为普遍的休闲座椅为论,80年代以前,休闲座椅只作为临时座靠的功能性设施,反映的也是当时社会满足温饱就好的社会愿望。80年代以后,随着人性化要求逐步形成,休闲座椅也日益演化,完善着其做为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双重使命。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基础上赋予其合理的座靠使用功能,使得美学价值与使用功能得到完美结合。 3.景观环境对人群心理的调节 人群的心理情绪受天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景观环境的创造,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亦调节人群心理状况的舒适度。因此,只有当我们的社会文明足够发展,属于多维空间概念的景观设计主题趋向于健康、文明的方向的时候,才能为人居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