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博客——网络草根文化的功能分析

徐杨阳  2009-01-13

摘 要: 博客这种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逐渐释放了底层人民的话语权。依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这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多功能,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布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外在显性正功能。博客在社会文化中,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还给精英循环开辟了新的通道,此类都是博客隐性的正功能。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形式,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恶意无聊炒作事件的发生,导致青少年缺乏社会意识,思维简单化等。

关键词:博客;网络文化;功能

“博客”一词最早于2002年首度出现于中国,在近几年内有巨大的发展。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称为“博客井喷年”,它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博客的前身是个人网站,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一直属于少数人的媒体,包括精英和部分技术爱好者。博客作为网站技术傻瓜化的产物,成为所有有条件上网的平民的个人媒体,引起了网民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认为“无论是视频博客还是文字博客,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博客文化必须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平民文化。”一位网友认为:“博客就是一场全民运动,逐渐释放了底层人民的话语权,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博客所搭建的是一个草根与精英共舞的公共领域。” 我们可以将博客定义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具有哪些功能?对现在的社会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笔者认为应先从分析它所具备的文化特征入手,有助于分析其功能与影响。 一、博客:新时代的网络草根文化 在博客上,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全世界发表言论和作品,这在过去只有精英并通过大众传媒才能做到。博客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它易于普通人接受和尝试,更展现了风采各异、个性十足的时代特征。自博客登陆中国以来,一直宣扬大众、平等、自由的思想受到广大网民的广泛追捧。 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里,博客的出现掀起了网络的新文化运动,让人们找到了自己的居所,它可以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也可以一边在网上驰骋,一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里,你就是主宰,控制这里的一切。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在一个追捧明星的大众娱乐时代,平民可以转瞬成为英雄,边缘可以很快成为中心,弱者也可以悄然成为人们的焦点,这就是博客,满足了人们普遍表达自我的愿望。[1] 博客作为网络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表达着人们千百年来对思想禁忌的冲突和对于平民英雄情结的需求。草根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真正的人性解放,历来的精神生活都未能像今天的网络这样自由与民主,这就是博客的文化特征,也是博客风靡草根的深层原因。 草根,英文称grass-root,按字典的解释来看是基层民众的意思,将之引申,草根文化则是一种民间的、大众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的原生态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让草根自身感受到了快乐。法国学者德赛图认为:在文化领域里,文化产品常常是强加给大众的。大众诚然无法决定文化的生产,但却可以选择文化的消费。即大众的“使用”文化商品时,尽可以随心所欲,为我所用,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2]由于草根的平民性,民主化则成为草根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属性。红遍中国的草根选秀“超级女声”从其规则制定到最后的选举结果,都体现了近年来大众中所流行的民主文化倾向。草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而非精英化。近年来,博客文化让草根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随着博客的引入,空间、日志以及与博客相关的群组形式先后出现,草根可以通过网络在博客上获得话语权,充分改变了长期来草根只有听话的份,没有说话的份的局面。在博客中草根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话语权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主政治也在同步快速发展。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一书中认为:文化是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所以说文化是有功能的。功能就是满足生产力需要的能力。他提出功能派之初着重在从基本上说明文化是人们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发生的,文化对人是有用的,功能等于用处,所以他说要了解文化的意义就是要明白它对人的用处。 [3]因此,要分析博客这一文化现象,要从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所起的功能去分析。马林诺夫斯基所著的《文化论》是早期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从博客的功能这一角度去对其进行分析更符合《文化论》一书的思维体系与方式。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对后期功能主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见表1)。本文采用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对博客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二、 博客对中国文化的促进 博客这种面对全体网民的无门槛写作平台,让普通民众也有了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力,它在促进中国文化发展中毋庸置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外在显性正功能。 (一) 显在的正功能 1.传播大众文化,推进文化多元发展。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提到:“若我们随意取一器物,而想加以分析,就是说想设法去规定它的文化的同一性,我们只有把它放在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去说明它所处的地位。换言之,就是说明它如何发生功能。”博客之所以能发生其功能,主要是因为它与先前的文化传播制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网络的出现被誉为是人类第四种媒体的诞生,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现在网民只需通过网站上的提示就可以免费申请自己的个人博客,他们可以通过这个私人媒体向全世界发布自己的言论。博客不再受精英的限制,它也远离资本的影响,不需要政府的直接控制,只需要遵循法律和道德就可以。博客给每个传统的受众都提供了成为传播者的机会,这提高了民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真正实现了传播大师施拉姆提出的循环传播模式。 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得以建成,各种原生态的、未经磨练的真实性与个性在网络空间中不断张扬。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更改变了以往精英统治文化层面的局势,再加上博客文化本身具有多元文化性特征,它的多元性是建立在互联网的统一性上。在网络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客,他们传播的都是属于自己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文化和思想,而且各博客本身文化层次和修养不同。这些不同的文化和思想通过链接被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从而打破了现实中因为地理、历史、政治和个人文化修养而造成的局域性、民族性、局限性,推动了文化多元化发展。 [4] 2.公众的“谏言之地”。 自由是博客精神的最高境界,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自由进出网络世界,彻底消除了从前网络集权式管理模式。博客不代表任何团体、机关部门,却站在民众身边,呼吁、指责、揭发、引导人们对一些事物的了解、重视、看法及赞扬。博客代替不了记者的权利,却会赛过记者。做博客不为金钱、不为职业、不分年龄、不分身份,为的只是一个兴趣,一颗心还是热的。在当今社会的局势下,社会资源不可能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也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努力去争取资源。但由于先赋条件或当前资源的不平等,很多拥有资源少的人就失去了话语权,意志表达和权益维护都没有便捷的渠道时,便产生了强烈的不平等感受。博客平台消解了公众在实际生活中不平等的感受,放大了他们的自由精神与意志,公众有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网络社会。博客所提出的传播和自由书写力量,就是公众在网络社会中呼唤民主自由的一种新的形式,用来弘扬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平等。[1] 随着博客的大规模发展,博客在生活的实际中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进程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博客开辟了人类的言论和交往的崭新时代,开辟着人类知识、情感交流的新时代,也在潜移默化地开辟着人类民主的新时代。 3.穿越空间的精神交流。 博客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面对面共同探讨的场面。博客言论的自由发表和来者可见特征让很多人在博客中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与探讨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同质性人群对资源的争夺更为强烈,以致人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敢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博客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网络中找到了可以尽情表达的场所。面对着虚拟、匿名的网友,人际交往中的社会障碍和心理障碍消失,这种网络交流方式虽然使人们的交往面扩大,但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却因此而大大减少。人在匿名的情境中更容易表露真实的想法,所付诸的行动也更忠诚于内心。博客虽然也是一种虚拟平台,参与者都以网名出现,但在一种长期的网络实名制之下,参与者也会维护自己的网络形象,博客们也不再追究网名背后的真实姓名,他们所注意的只是这些博友们所发表的言论。在多次博客形式的交流与互动中,他们就学术问题、社会问题或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产生了共鸣,打破了空间与形式的限制,在博客中成为益友。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