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新媒时代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
李南 2012-09-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落后于新兴媒体。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进而提出传统媒体如何改进舆论监督的措施。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一直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主渠道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普通民众在舆论监督中有了话语权,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兴媒体的挑战,失去了舆论监督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主导作用的深入思考。
一、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历史与现状
建国以来,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历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从中央机关报到地方党报都高度重视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对那些目无法纪政纪、以权势压人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等现象的批评,经常见诸报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全国报》等在真理标准讨论中,冲破思想禁区,批评思想僵化和背离三中全会精神的错误行为,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鼓与呼。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提出了“舆论监督”一词,此后我党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舆论监督问题都有提及。1990年12月在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中强调报纸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首次写入中国的法规。传统新闻媒体也因此迎来了舆论监督大发展的春天。以央视《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一大批舆论监督栏目先后开创。据不完全统计,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舆论监督节目60余个,31家省级党报设有舆论监督的栏目,整个新闻媒体领域兴起了一股舆论监督热[1]。2003年从 “非典”期间《财经》杂志进行《SARS内幕》的系列报道追问政府信息公开化、反思制度设置缺失,到《南方都市报》首先披露孙志刚被收容案促使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传统媒体一度掀起了一股舆论监督的热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弱化,失去了在舆论监督中原有的地位。最为代表的是被称为“舆论监督年”的2008年,从年初的“周老虎”到年末的周久耕,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都是最先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之后传统媒体才介入的,传统媒体面对这些新闻事件有些应接不暇,显露疲态。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始彰显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逐渐暴露缺位的问题。
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弱化的根源
造成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弱化和失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从Web1.0到Web2.0,互联网以其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内容的海量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以及强大的互动功能,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功能最强大的媒介。据中央外宣办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透露,中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3亿、网民人数更已达到5亿。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这种媒介环境里,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人人都可以参与讨论,这种以前所有媒介都无法达到话语权的平等,极大地鼓舞了网民参与其中的热情。他们可以在随时随地通过“微博”等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每一个网民都是新闻记者,都是新闻评论员。这个庞大的网民群体一旦意见、看法形成交集就会发出“网声”,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因而,从“网络民意年”到“网络舆论年”再到“网络揭黑年”[2],新兴媒体必然地掀起了一轮高过一轮的舆论监督风暴。
二是外部环境受限。在我国现行宣传体制下,传统主流媒体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喉舌,这些媒体不得不长篇累牍地报道政府的各种会议和官员的出行视察。一旦涉及舆论监督到只要官方一纸禁令或一声招呼,即使稿件成型了也会胎死腹中。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视舆论监督为猛虎,他们认为只要舆论监督的触角涉及到他们的辖区,便是对当地政绩的抹黑,就是影响恶劣的“负面报道”,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将舆论监督拒之门外。这些都直接导致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停滞不前。
三是个别媒体从业人员遭“封口”。从山西繁峙的“小金佛”到河南汝州、山西洪洞的记者“封口费”事件,不难看出个别媒体从业人员由于素质低下,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将本来应该诉诸报端的新闻事件压来了下来,导致了媒体舆论监督的缺位。
三、传统媒体强化舆论监督的措施
网络媒体存在一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网民在参与网络监督过程中,缺乏道德自律和必要的法纪约束,滥用“人肉搜索”,漫骂与人身攻击屡见不鲜,发布对一些局部性问题的催化、放大,甚至为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的信任度不高,“网络水军”泛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在互联网这种媒介环境里,鱼龙混杂,鲜花与毒草共茂。在各种网络热点事件背后时常有“网络水军”通过海量的转帖、跟帖、点击,形成虚假的网络民意。
此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展江认为,互联网上信息传播者由于媒介素养问题,在信息发布时对于真实、客观、公正、平衡、全面这些新闻价值要素不一定理解,因此,可能会在传播过程中造成信息失真。而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是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传统主流媒体作为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度,是网络媒体所望尘莫及的。因而传统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主导作用,在改善自身不足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其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第一,传统媒体既要与网络媒体竞争又要与其进行合作。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存在着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可以以媒介融合为契机,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点多面广、及时揭露的线索功能以及强大的互动功能,及时发现网络上热点事件、舆论焦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其进行选择、放大和调控。同时,要时时准备着与网络赛跑、与不正当的权力干预博弈,提升传播速度,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引导大众的舆论方向,将舆论监督主阵地的地位掌握在自己手中[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任何时候都所不能比拟的,封锁突发事件等“负面信息”已成为不可能。以往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报道的一些“惯例”,在舆论语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不仅伤害了读者的知情权,而且影响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及时的引导舆论,受众不能从正常的、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在网络媒体等新生媒介传播环境里,各种流言就会到处传扬,对受众产生误导,以至于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此,传统媒体在关键时刻决不能失语,要把信息、及时传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真相,要把握“话语权”,把握舆论主动权,制止不良传闻,疏导读者情绪,纠正网络媒体造成失实、失真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慌。
第二,以传统媒体善做高度、深度文章及其特殊地位,发挥其权威性的后发优势。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操作模式、人才队伍以及社会公信力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新媒体抢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专题报道、评论、深度解读等方式,引发整个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具广度和力度,体现传统权威媒体的高度、深度,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如华南虎事件通过网络迅速进入公众视线后,传统媒体也抓住了这一吸引眼球的公众事件,跟踪报道事件进展,追问真相。《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以及央视《新闻调查》等传统权威媒体并没有停留在对于周正龙个人行为的追究上,而是指向了他背后乍隐乍现的公权力问题,以及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问题,发表了《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赌咒发誓无助探寻真相 科学中立方为政府本分》、《虎照疑云》等深度报道。
第三,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主力军,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对于加强舆论监督颇为重要。增强职业自律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防止以权谋私,搞有偿新闻。
参考文献:
[1]2000年中国新闻年鉴[M].北京: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0.
[2]吴廷俊.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J].现代传播,2011(1).
[3]范以锦,邬茜.从跟从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传媒,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