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都匀

肖楠 张舒  2010-12-12

〔论文关键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都匀市支中心

〔论文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在都匀市落户,都匀市支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文化共享工程”在都匀落户

都匀,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云、贵、川、渝南下出海的黄金通道要冲,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是贵州省实施南下通道经济开放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西部出海快速通道上的明珠,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大城市。

都匀市图书馆位于黔南州首府都匀市中心。都匀市图书馆是国家公益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57年9月,1958年对外开放,馆舍建筑面积490平方米。1997年因不能适应图书馆日益发展的需求而重建。新馆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人使用。

2007年2月,在省文化厅、省中心和都匀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都匀市落户。2007年8月10日在都匀市图书馆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总投人68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人5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4万元。每年财政计划拨款4万元作为运转经费。支中心在乡镇、办事处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21个,与远程教育整合村级服务点70个。

都匀市支中心下设“文化共享工程”办公室和技术服务部。办公室负责协调、辅导各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的工作及“共享工程”信息的报送;技术服务部负责对各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的技术服务工作与设备维修工作。

都匀市“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开展工作。

2开展“文化共享工程”阵地服务工作

“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电子阅览室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前沿阵地,负责接待都匀市区前来阅读、浏览信息的各类读者。为了满足市区市民的需求,电子阅览室每天对读者开放10小时,双休日实行全天开放。平均每周对读者开放时间达到70小时以上。

支中心电子阅览室还以打造“绿色网吧”形式,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指导他们正确进行网络阅读和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根据青少年读者的特点,支中心改进了一套外观和内容比较贴近青少年的局域网软件,改进后的软件将“文化共享工程”主网页、国家图书馆网页、影视节目信息、电子图书目录、学习软件、健康游戏等整合在一起,统一界面,并在界面上滚动式的发布动态信息。读者打开电脑桌面上的软件图标,就可以像使用家庭电脑一样方便的学习课外知识、查找所需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之余进行健康的娱乐游戏。

国家图书馆网络访问通道是都匀市“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服务品牌,电子阅览室注重对前来登陆、访问国家图书馆网站的读者提供服务。力争做到使每个前来登陆、访问国家图书馆网站的读者满意而归。据统计,市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平均每周接待到馆读者350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年共接待读者17500人次。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根据贵州省分中心“各级支中心要按照突出文化共享工程、突出亮点和突出特色的方式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扩大服务活动的影响力,紧扣文化共享工程喜迎共和国60华诞这一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文化共享工程的意义、作用”的工作要求,结合都匀市的实际情况和以往开展活动的经验,都匀市支中心经过认真研究,及时调整2009年的工作计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化共享工程”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都匀市支中心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为主题,抓住立足点,找准突破口,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先,以巩固服务阵地、加强阵地服务为立足点,让分布于各个乡镇和村寨的基层服务站点充分的发挥作用,增强大众性,以点辐射到面,让更多的人知道“文化共享工程”,了解“文化共享工程”,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进而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要求各个乡镇、村的基层服务站点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各个基层服务站点在农闲期间每周要安排至少一次以上的活动时间,为当地的农民群众播放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其次,支中心要求各个乡镇、村的基层服务站点要定期的把接收到的信息资源制成目录,向群众公布,让群众了解最新接收到的信息资源,由群众自己选择所需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群众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农村实用新技术等信息,为当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方式有效的改善了对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打破了都匀市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推进都匀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支中心加强与各个基层服务站点的联系,将农户所需的,有利于促进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信息资源,由支中心制成光盘200.张,交给各个基层服务站点保管,农户需要的时候,可以到基层服务站点借回去看。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农户的种植、养殖水平,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3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

都匀市支中心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共享工程”为主题,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进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进学校”、“文化共享工程进社区”、“文化共享工程进军营”等一系列的宣传服务活动。

都匀市支中心启动“文化共享工程进学校”的系列活动以来,支中心电子阅览室将每周星期三的下午定为中小学生集体阅览日,都匀市内的多所学校在这一天由老师带队,轮流到支中心电子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览活动。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文化共享工程”,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先后到都匀三中、都匀市墨冲镇中学、大坪中学等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进学校”活动,为中小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和科普教育视频节目,并向这些乡镇中小学赠送光盘50多张。“文化共享工程进学校”活动共为4000多人次的中小学师生进行了服务。

为了充分的体现文化共享工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增强实用性和公益性,根据都匀市大批农民工返乡的实际情况,都匀市支中心积极筹划、部署“文化共享工程进农村”活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都匀地区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为了使农民工培训能够取得实际的效果,市支中心事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部署和安排,联系到都匀市学府书店、都匀市德湘装修公司等用人单位,请他们参与对农民工的培训,帮助生活困难的农民工解决就业间题,有4名返乡农民工与都匀市学府书店签订了劳动协议,另有两名农民工与都匀市德湘装修公司达成就业意向。都匀市支中心还先后在大坪镇和河阳乡开展了4次各种形式的返乡农民工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106人次,使农民工提高了劳动技能,扩大了农民工的就业门路。

都匀市支中心启动“文化共享工程进军营”活动,为驻守在都匀市偏远山区的武警部队开展上门服务,为这些远离城镇的子弟兵送去他们所需的精神食粮。武普部队某部驻守在都匀市凯口镇山区,这里地处大山深处,离最近的村寨也有6公里之遥,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战士们在工作训练之余,只能靠一台电视接收机收看到少数的节目,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支中心了解情况后,每年都要深人部队进行慰问,为部队捐赠图书、杂志及书架,为这支部队建立军营图书室。支中心还为官兵们播放精彩的“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节目,丰富了驻军的军营文化生活,促进了军民团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都匀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除了在做好服务工作以外,还指导各乡镇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据统计:各“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克服各种困难,深人各村寨为农民群众服务,开展活动10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多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落户在小围寨办事处以来,小围寨办事处基层服务点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优秀的信息资源,为农村实施科技兴农服务。小围寨办事处是都匀市发展茶叶经济的基地,为了使广大茶农掌握科学种茶、管护茶叶的技术,适时举行各类培训班,基层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还带着设备走村串寨,为茶农播放种茶管茶的先进经验,使广大茶农学到了技术,茶农们说,国家资源共享工程就是好,我们在家就能学到技术。

都匀支中心下属的沙包堡基层服务点自建立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142次,接受服务群众达1万多人,通过农科知识讲座受益群众达50多户200多人。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科技养殖和种植信息资源,开展了“上网查资料,户户学科技”的竞赛活动,把学到的技能用到田间地头,大大提高了养、种植技术水平。2008年沙包堡基层服务点得到国家文化信息中心经验交流会的表彰。

“文化共享工程”在都匀市实施以来,对于弘扬都匀地区的民族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都匀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都匀农村的千家万户享受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惠。我们相信,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更多的群众就能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带来的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能得到更好的实施。都匀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