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特色资源建设
张沫 2010-12-12
论文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河北省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七年来特色资源建设的进展情况,提出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政厅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按照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快构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在进行地方特色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资源服务模式,使资源建设呈现特色。截止到2009年,共享中心接受国家中心资源15TB,购置、自建资源达l0TB资源总量共计25TB。内容涵盖电子文献、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农业科技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图文声影并茂、形式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为本省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体系。
一、理清思路,保障建设
几年来,共享中心依托河北浑厚的燕赵文化底蕴,以河北地方戏曲、杂技艺术等资源为主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音、视频资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独立研发的互动系统为媒介,建设形成独具河北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
在建设过程中,共享中心根据2004年河北省文化厅下发的《关于整合省直文化系统信息资源的通知)}(冀文社字〔2004]20号)成立资源建设和策划指导小组,由精通资源建设、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建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等领域的专家或行业带头人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资源建设的选题、加工进行审林指导;并落实专人负责栏目刊载信息内容的搜集、整理与提供工作。使得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与加工工作更加专业、详实、有序和合法。
二、资源整合,特色鲜明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证共享工程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要充分体现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主导地位。为此共享中心在对全省各地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了《燕赵文化信息资源总目录》。其中视频600部,共计6506;图片1500幅,共计25G;书籍200册,共计6000万字。
资源建设中始终贯彻由专家小组对资源建设课题进行论证,对决定加工制作的资源进行筛选和审核,对加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的原则。七年来,共享中心以共享中心网站为服务平台相继推出了燕赵文化名人数据库、河北精品杂技数据库、河北梆子数据库、红色旅游数据库、燕赵十三梅数据库等一批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精品资源数据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燕赵名人数据库收录了河北历史文化名人,共计8646条。河北精品杂技库收录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1-12届的参赛作品、演出剧照、杂技评论等,共计200条,视频50部,图片60幅。河北梆子数据库主要包括河北省各个院团的精品演出剧目、演出剧照、艺术创作理论等,共计100条,视频30部,图片50幅。红色旅游 数据库包括河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红色视频等栏目,共计300条,视频5部,图片100幅。燕赵十三梅 数据库,完整的展示了河北艺术届十三位荣获全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演员的生平、艺术创作、生活趣事等,共计220条,图片200幅,文字150万字。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河北文化的独有魅力。
三、规范建设,打造精品
2008年,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共享办仁2007]12号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地方资源建设指南》通知的要求,共享中心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筹划,科学论证,集中制作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文化数据库。数据库的策划立足“燕赵文化”这一主题,表现独特的内涵和特点。著录细则和加工数据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执行,著录项目按国家中心的要求,参照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支持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的研究成果等标准进行;对于电影、电视、音像出版物等视频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按国家中心推荐、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进行。目前,己完成河北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河北古建筑及风光资源数据库、河北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河北年画、内画资源数据库、河北皮影资源数据库、河北陶瓷资源数据库、吴桥杂技资源数据库等七个特色数据库,共计数据2200条,视频175集,共3350分钟,图片1800幅。2009年,共享中心又着手构建河北皇家陵寝资源数据库、河北民歌资源数据库、河北民间故事资源数据库、河北民间剪纸资源数据库、河北谚语资源数据库等五个资源数据的框架,建设完成后将与前面七个数据库构成体现时代性、艺术性、研究性的大型燕赵文化数据库群。
四、技术研发,创新模式
在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共享中心感到在文化资源的传递中,群众的参与性不够,互动性不足,在资源建设上缺少贴近最基层群众的资源。共享中心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对其可行性分析研究,决定研发一款更具针对性、灵活性的文化服务互动系统,进一步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增强共享工程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广大基层群众多受益。遂自主研发了“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我的DV”网上行系统。 (一)“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
河北广大基层农村拥有身深厚的戏曲文化基础,针对农民群众喜欢唱戏听戏这一特点,以“打造文化服务新品牌助力和谐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历时一年,自主研发了专门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需求的文化娱乐系统—“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
该系统收录京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西河大鼓等唱段300多首,集学、唱、赛为一体,具有强大的搜索、唱录、录制上传和在线演唱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自点、自播、自唱以及开展比赛或联谊活动需求,既可自娱自乐,又可以戏会友,是基层群众充分体验在线娱乐的感觉。
2006年11月,“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正式在共享中心网站和河北省近千个基层服务点开通使用。利用此平台,共享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网上跟我唱”活动,并到农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开展推广活动,一周内有5000余人次参加了网上演唱、比赛活动,上传群众表演的戏曲唱段近千段。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称赞说,“网上跟我唱”是一个创造性的举措,创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2007年11月,这一服务系统荣获了2007年度文化部“群星奖”中的服务奖。
(二)“我的DV”网上行系统
一直以来广大基层群众面临着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以往的服务模式,诸如:光盘下发、移动硬盘拷贝、卫星网络接收、电影放映车等虽能缓解部分问题,但相对基层群众的巨大需求还是显得不足。另外,随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基层群众对于资源利用的互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这一需求,并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共享中心开发了互动系统之二—“我的DV”网上行。
该系统使用户可以在WEB端通过浏览器以及DV客户端进行视频点播、文件上传、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视频会议等的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其他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咨询,起到了综合娱乐、互相学习交流等效果。视频点播服务中有大量的戏曲视频可供基层群众欣赏观看,可为5万个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与以往的服务模式相比有着节目更新及时、操作使用简便、播放速度流畅等优点。良好的互动性,使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自己拍摄的精彩视频供其他参与者欣赏。
2009年11月,“我的DV”网上行系统正式在共享中心网站和河北省近千个基层服务点开通使用。春节期间共享中心利用此平台,开展了“共享花开乐万家”活动,上传电影30部,电视剧20部(共计500集),京剧、舞台剧200部,为广大群众送去了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高品位的节目、流畅的播放速度让观看的百姓直呼过瘾。利用此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用DV讲述你的春节故事”大型原创视频活动,一周内有1000余人次参与了活动,上传春节期间各地民俗活动、群众艺术表演等视频近1500部。为丰富城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搭建了自娱自乐的文化平台。
经过七年的探索,共享中心的资源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足。资源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工作,除了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准确把握,还需要有敏锐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资源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制作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资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