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研究
郭平 张楚婕 2010-12-12
论文关键词: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概念、实施的现状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2006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班上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几项重点工程。可见此项旨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工程,将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提出背景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都是政治走向科学,经济步人发达,文化趋于振兴的过程。回顾历史,我国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欧洲工业革命带来文艺的复兴,都创造了浩如烟海的灿烂文明。放眼当代,空前的工业繁荣所带来的更是亘古未有的文化的振兴。经济的腾飞必然促进文化的振兴,进而带动整个意识形态的空前活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更新又会推动社会的更加进步川。
从古代的藏经阁到现代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在百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积淀起来的文献,折射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一个传统维护者的角色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职责。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协同学习、交流互动、知识共享的学习潮流,图书馆开始成为了知识共享信息的空间。
由此反观我国目前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真乃堪思堪考,当忧当虑。截止2以刃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75个,人均拥有图书0.3册;到馆读者18854万人次,占全国总人口的巧%;有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一分购书费,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经费短缺使图书馆失去了求新的能力,没有什么业务,也不存在和外界进行交流乃至进行资源共享这与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长此以往,图书馆发展的滞后,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观念的陈腐、保守,意识的停滞、僵化必将阻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当此时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提出,可谓应乎大时,顺乎民意。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概念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由财政部、文化部组织实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公共图书馆承担的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它既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又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此工程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将于5年内即2007年完成。其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联网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省级分中心,5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和“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通过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建立网上文化信息导航系统,利用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以及基层中心组成的网络开展服务。其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新技术成果,建立文化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通道,开辟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面向大众,服务最广泛的公众群体。
3“共享工程”的现状
自2002年4月17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传达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项具有特定意义的工作,把它放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逐级传达了文件精神,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级财政也拨出专款加以扶持和投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到2005年3月,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完成30’I’B数字资源的建设,由1个国家中心、32个省级分中心、3186个基层中心、5万个服务终端构成的工作网络初步形成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辐射人群上千万。数字文化资源除通过互联网传输外,还通过卫星传输、光盘载体、资源镜像、配合使用机顶盒等各种传输方式,送到用户尤其是农村用户的身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阅读电子图书、听音乐、听讲座,观看电影,欣赏戏剧、曲艺、舞蹈等艺术表演,学习、了解科技、法律、文化艺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接受远程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虽然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工程建设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但受领导认识和经济条件等的影响各地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1)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吉林省2004年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但与其它省市相比投入较少(黑龙江省到位360万元,辽宁省到位178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我省“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
(2)前期硬件投入后,软件采购或数据库的购买却无资金保证,使有的共享工程形同摆设,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全面投入到读者服务之中。版权问题是吉林省资源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尽管文化厅出面召集了相关单位开会专门研究版权的问题,但收效不大。
(3)作为共享工程载体的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使用往往被与以营利为目的的网吧混为一谈,接踵而来的就是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管理和收费要求的误区,这就形成了对公益性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管理和发展的瓶颈。
(4)网站建设滞后,随意点击后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建设不完整,检索相当困难,有的甚至还比不上一般的商业网站。
(5)整体技术不完善,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如实时传输的节目过少、基站服务器中的共享软件不能实现共享、卫星传送速率太慢等。
(6)受技术条件和人员水平所限及技术人才培训不及时,很难在短期内整合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合当地需要的数字资源。
4“共享工程”的建设
共享工程的建设,就其内容而言,并非如蜀道之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网络建设
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都有显著增长和提高。“资源共享”的实施就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推动文化建设中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的更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文化信息的网上服务为基础的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
2000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所1901个,演出场次6.4万场,观众3738万人次,直接到剧场观看演出的人次仅占全国人口的3%。全国博物馆1384个,举办陈列、展览17752个,共8540万人次参观,仅占全国人口的6%,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733个公共图书馆无购书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7.2%;全国人均购书费为0.29元,人均藏书为0.3册。全国还有738个图书馆全年没有购进一册新书,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潘。“资源共享”将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国内已有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一大批国家"863’,的科研成果,为“资源共享”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内外有关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相关科研课题的进展,为“共享工程”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国家图书馆联合上海图书馆等七馆共同完成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库设计、专用软件工具和检索标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共享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4.2资源建设
(1)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联合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科研机构等,有计划地对原有数据进行整合及制作新数据,建成上述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搭建起一个公益性的数据交换平台,在充分揭示这些机构文化信息资源收藏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全国的数字资源调度与指向系统,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及开展网上服务奠定基础。
(2)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件)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1部优秀美术作品、1001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数字资源建设是“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已有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购、新建各类资源库、网上信息的抓取与加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建设包括文化法规、图书、音乐、美术、戏剧、戏曲、文物、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艺术教育、文化市场、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史料、全国知名艺术家等信息的全方位文化数字资源库。
(3)整合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数字资源建设除包括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外,还要建设一批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资源,围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考移默化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社会文化信息资源包括科普知识、法律常识、生活礼仪、农业科技、卫生保健以及百科知识等资源库。
(4)建设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建的基础信息资源。为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共享工程”可以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信息资源集中进行建设,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库,提供给有关的资源建设单位共同使用。
4.3服务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各地应认真研究本地实际,配合有关部门,将“共享工程”列人地区文化发展纲要,列人地区“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同时以省级分中心为骨干,以市级图书馆、基层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为依托,建立遍布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实现统一服务,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分中心的工作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2)进一步推进基层中心建设。加大基层分中心和网点建设力度,努力使全省市一级图书馆完成基层分中心的建设;同时加大基层网点的建设力度,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县区两馆”及乡镇、街道、社区建设基层网点,列人省补助的县(市)“两馆”,要建成基层网点,实现资源的发布与服务。切实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和卫星传输方式进人校园、社区、乡村和家庭。
(3)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拓展服务层面。要求各地网站多制作优秀对口的节目,利用“共享工程”的优秀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尽力拓宽服务范围,充实服务内容。要利用高科技载体,通过稳定的网络平台,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目、优秀音乐、民族歌舞、文学艺术等进行数字化制作展播,还可开展网上学术报告会、读书心得演讲、艺术漫淡、科技讲座、影视作品展播、赏析、城镇生活小百科问答等服务,同时注重乡土教材与节目的数字化制作质量。要加大宣传力度,革新传媒技术,扩大网络出口,让人民群众方便地获取数字化信息,感到实用,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而且快捷准确。
(4)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发挥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作用。实施共享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使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特别是服务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要尽快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享用。因此,已建成的基层中心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将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探索市场运作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使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多、更快为大众提供服务。
(5)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人员的现代化水平。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文化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有一支懂得网络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工作队伍来完成。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技术骨干,同时也需要一批掌握数字资源采集、整理、建设、开发的信息管理人员。因此应加强对基层中心业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努力以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建设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5结语
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和动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既是一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一项政府工程,针对“共享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促进作用,制定一系列高效政策,推动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同时在信息产业化的基础上,加强信息资源深加工和信息人才的培养、完善各经济建设服务的手段,必定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从而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