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析中国学校图书馆面向农村社区服务的绿树模式

马辛  2010-04-20

[论文关键词]绿树图书馆;农村社区;联合图书馆;延伸服务

[论文摘要]论述了中国西北地区绿树学校图书馆的特点以及学生与公共读者利用的状况,重点论述了其社区服务的新方法及为当地城镇居民与村民延伸服务的创新战略——“图书代理人”计划。旨在试图找出影响学校图书馆为当地社会服务成功与失败的潜在因素。

绿树教育基金会,作为一非营利组织,于2002年在中国贫困地区创建了为当地师生与居民开放的自动化学校图书馆——绿树图书馆。这些馆在资金和行政上不需要中国政府的帮助与支持,而是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公众服务,这种运作方式极具独特性,它所展现的是另外一种服务模式,即为公共图书馆功能不完善或没有公共图书馆机构的农村地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1绿树图书馆状况

1.1绿树图书馆的特点

为帮助中国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和信息服务的进程,一些非营利组织始终致力于实施发放奖学金、建设学校,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计算机和自动化软件等海外捐赠和募集资金的援助计划,2002年绿树教育基金会开始在我国西北省份选定学校捐赠书籍、电脑、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等。为最大限度地达到投资目的,填补为当地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空白,绿树教育基金会规定,接受资助的学校图书馆要对附近学校和当地城镇居民与村民同时开放。这些馆既无政府拨款,馆内又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是仅由一个或两个在行政上受校方管理的学校图书馆员开展业务,为学校和公众提供均等服务。这与美澳联合馆的“联合模式”迥然不同。后者尽管合并了“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享设备与建筑空间,但他们仍有独立存在的方式,而且建馆时从公立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机构那里获得资金,对学校和群众实施的均等服务受法律约束与保护。虽然两者各有特点,但中国的“友好共同体”——绿树图书馆和西方国家的联合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①都设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②都需要解决封闭校园外公共读者的交通问题;③都需要有满足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与当地居民信息需求的馆藏。

1.2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状况

学生数量巨大,假如所有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那么这些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将会很忙碌。但是,尽管最近中国进行了K12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与技能,阳但课堂教学仍遵循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教育模式,许多学校(教师)以牺牲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追求更高的升学率与考试成绩,为此,学生们必须把所有的时间花费在课本和作业上,而很少有时间使用图书馆获取课外知识。

1.3公共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状况

所有绿树图书馆项目对全校和当地民众同时开放(也是投资条件之一)的这一规定,促使学校领导和馆员想方设法寻找一条支持和改善为城镇居民和村民服务的路子,如:他们发放图书证给当地城镇居民和村民,举办培养居民一般信息文化技能和如何使用图书馆电脑系统的讲习班等。但是,尽管他们工作非常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却很有限。就拿甘肃通渭县第一高中和陕西丹凤高中图书馆来说,建立绿树图书馆之后,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人数有所增加,当地居民阅读人数也增加了,但在绿树图书馆推出社区服务计划以后,使用图书馆的当地居民的数量却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

1.4绿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004年,绿树图书馆在面向公共居民服务之后,关于公共交通噪音的抱怨就层出不穷。所有绿树图书馆都试图在周末及(或)课余时间对公共居民开放,以此排除教学干扰,此方法刚刚启动时还可行,但不久就进行不下去了。原因是多数学校无钱雇用他人来协助图书馆的工作,馆内只有一名工作人员(有些是学生志愿者),他们往往在得不到一分加班费的情况下长时间地工作。另外,图书馆主要被设在远离校园边界的教学楼里,即使图书馆在放学后和周末时间向公众开放,但校园的安全隐患问题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绿树学校图书馆虽切实履行了为当地居民特别是为既定范围内的众多农民服务这一职责,但实际为公民服务的范围与规模太有限了。

2绿树图书馆服务于农民存在的障碍

绿树图书馆工作人员指出了可能阻碍服务于农民的三大因素。

2.1馆藏发展

绿树图书馆几乎完全依靠基金会的捐赠来建立和发展馆藏。最初基金会会投入资金购置自动化设备与新图书用于启动图书馆,之后,每年连续向各所学校追加拨款用来购买新的图书材料,并规定至少10%的新书是面向当地群众的。为确保选购图书的质量,图书馆编制的采购清单需经审查和批准,虽然分配比例可促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当地服务,但这种决定极具武断性;另外,校馆面对有限的购置预算,牺牲图书复本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图书种类来发展馆藏,从而出现大量孤本书籍,尤其是那些不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图书。复本率低迫使社区用户与师生之间、社区用户之间争抢图书。

2.2图书馆工作人员

为争取当地镇政府的财政支持,绿树教育基金会规定项目学校至少配有一位全职馆员,并以此作为投资条件之一。除两种情况外(学校花钱雇佣外人做图书馆工作或学生作为志愿者,在图书馆员的指导下,帮助做图书归架与图书流通等工作),多数馆唯一的工作人员以前是学校教师,其图书馆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基本上是通过参加由基金会安排的华夏图书馆自动化软件在职培训和为期一周的研讨会速成班而得,但是这些讲习班的培训内容侧重于系统的运行、图书编目和图书馆管理,而缺乏为社区拓展服务和如何为农民服务的指导课。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3扫盲屏障

让有文化的居民和村民使用图书馆难度很大,帮助没文化的人获取信息更是一场挑战。农村地区受过教育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城镇。据通渭县县政府官方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农村居民上学的平均时间只有4.9年,46.8%和36%的居民为初中和小学毕业,17.2%的居民未接受任何教育。尽管绿树图书馆的社区服务范围已扩展到乡村,但很多人看不懂知识密集型书籍,到图书馆来只是消遣,打打游戏。

勿庸置疑,绿树图书馆需探索出一条帮助无文化读者克服识字障碍的途径,使他们真正有意义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国还未对广大农民进行成人教育,因此,为当地城镇居民和村民进行扫盲教育是绿树图书馆的扩展服务内容与义不容辞的责任。

3对策——“图书代理人”计划

针对上述情况,通渭县第一高中想出了要学生成为“图书代理人”这一创新解决方法,并于2004年年底实施。具体地说,“图书代理人”计划就是为每个学生及其家人建立共同使用的家庭账户,委托学生做免费使用绿树图书馆的宣传,鼓励当地学生积极利用账户,在上学的任何一天把书带回家,为家人借书;家住偏远村庄的学生也可做“图书代理”业务,周末可把书带回家,上学时再把书带回学校。虽然校方担心馆内图书可能会丢失,最初只打算将此规划限制在学生家庭成员内,但最后还是“被迫”放宽了图书馆政策,实行了类似“服务外展”的做法。图书馆条例规定,学生可用其家庭账户为邻居和村民们借书,但要对自己名下所借的图书负责。这种“学生一家庭一邻居”委托方式行之有效,使学生将所借图书负责到底,图书丢失现象极少发生。

通过“图书代理人”计划,通渭县和丹凤学校图书馆的公共读者及学生的流通量增加很多,为当地居民办理借阅图书量分别从2004年的83册和1733册猛增到2005年的7797册和9350册。2005年,通渭县的“图书代理人”计划被推广至其他馆,并立刻被其他绿树图书馆采纳,“图书代理人”计划取得很大成功。

尽管绿树图书馆的公共服务项目所覆盖的实际农村人口数量难以确定,但我们可以通渭县的“图书代理人”计划为例估算一下,假设每位学生为10人(2人是其父母,8人是附近的城镇居民、村民)借书,如果学生中有20%来自县城,那么“图书代理人”就会为6600位城镇居民和周围农村地区的2.64万村民服务,这样的人口覆盖率是城镇居民的29.58%、村民的5.99%、通渭县总人口的7.12%。这个数据已是相当可观的。

4结语

总之,创办学校一公共联合图书馆是解决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居民读书问题的好办法。学校图书馆可具有为当地无公共图书馆机构的师生和广大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双重职能。在图书流通工作中采用“图书代理人”计划这一创新方法,扩大了读者范围。但迄今为止,绿树图书馆只为当地社区提供图书流通的基本服务,如何满足他们使用文献资料和利用网上资源等的其他信息服务需求还悬而未决。学校与公共读者间的图书资源竞争、仅以单一的馆藏模式为学校和社区服务、馆内只设有一位工作人员等问题随着图书馆读者的不断增加将越发棘手。新增一位“社区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适当增加文献复本、扩大网上阅读范围可能是缓解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