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简论工程移民文化与移民安置

未知  2007-03-07

〔摘要〕工程移民文化是指工程移民在原居住地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并与安置区新的文化体系融合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具有稳定性与变异性、保守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二重特点;而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研究移民文化,把握移民心理变化规律,有助于移民安置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工程移民文化,移民心理,移民安置

世界银行社会学、社会政策的高级顾问迈克尔·M·塞尼教授通过对全世界世行贷款援助的40多个水力发电和灌溉大坝项目的考察及社会学研究证明:工程移民是大坝建设中最糟糕的子项目,它使生产性资源受到损失、社会结构遭到破坏、维持工作与生活水平的社区和亲属关系被迫解体,移民往往感到孤立无援,文化的凝聚力越来越小,而生产生活上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最终使那些迁居的人民遭受贫困,非自愿移民与不断增长着的社会文化的紧张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都有密切的关系。事实已经证明,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会受移民文化及其社会心理条件的影响。

一、工程移民文化分析

工程移民文化主要是指工程移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并遵循的行为方式、组织机制和道德规范,包括由此产生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知识体系、风俗习惯、艺术成果等。狭义地说,是指工程移民在原居住地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并与安置区新的文化体系融合而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与移民的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

(一)工程移民文化系统的构成

工程移民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工程移民文化在内容上可分为新的文化体系融合而形成的物质、心理、精神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移民文化的物质层次,如移民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器物、住房等,这是移民文化的初级层次;第二层次是指移民文化感情心理层次,包括移民的情感、心态、风俗习惯等,它是移民文化的中层内容;第三层次是移民文化的深层部分,主要指移民在生产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适应、改造、发展的理性认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这是移民文化的核心部分。

工程移民的安置方式按安置地与移民原居住地的距离,可分为外迁安置与就地后靠安置;按安置移民的聚散程度,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远离原居住地,不再经营原有的土地、山林和水面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散型安置的移民由于分散插组、插村安置,原有的文化组合被彻底打乱。这两类移民在安置地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和新的社会群体组合,外界压力冲击比较大,他们不得不尽快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类移民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急剧的、从抗拒到逐步被同化的过程。后靠安置的移民,仍在水库周边地区生活,其生产、生活习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集中安置的移民仍以库区原居民组建成一个新的群体集中在安置地进行生产、生活,即使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所改变,但原有邻里关系及其人文环境优势仍保留着。这两类移民原有的社会关系可在不同程度上不受或少受影响,甚至可以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等,虽然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有经过原有文化的“过滤”,才能对其文化产生影响,因而这类移民的“文化演化”比较稳定。

(二)工程移民文化的基本特点

由于工程导致的移民非自愿性的影响,工程移民文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与变异性。移民在库区原居住处的文化世代沿袭,根深蒂固,即使移民搬迁引起区域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也不可能全部抛弃原有的文化;相反,他们总是力图在新环境中保持原有文化,并在新区域的容纳下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传统文化。因此,移民文化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搬迁使移民原有文化系统构成被打乱,必然在新安置区经历一定的变异过程后重新组合,形成一个适应新区域的新的文化系统,这就是移民文化的变异性。

2.保守性与开放性。移民文化系统的稳定性使移民在安置区继续地至少部份地保持原有的文化特性进行生产、生活,特别在传统文化与安置区文化两者协调性较差的情况下,移民对原有文化的变异性很敏感,自觉不自觉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某种“保护”,防止外界文化因素的侵袭,此乃移民文化的保守性。同时,由于移民文化所处的被“包围”的特殊环境,安置区文化从四面八方渗透、影响着移民的传统文化,无论移民是否愿意、是否抗拒,或迟或早、或深或浅,他们终将被新的文化所演化和同化,移民文化系统实际上是开放的,只是开放的自觉程度和开放本身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3.被动性与主动性。因为被动迁移,工程移民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说到天边去也是你要我移,不是我自己要移,所以你该补偿我,我该依靠你”。此乃移民的被动性,但正因为有被动性,便生成了移民的主动性:主动要求补偿其全部移民损失;部分移民在其要求(不论合理与否)不能满足时,主动采用罢耕、上访、静坐、返回、直至聚众闹事等过激行为对抗移民工作;有极少数移民甚至连生老病死、意外事故、民事纠纷等都主动向移民部门、政府提出不合理要求等等。

二、工程移民心理分析

在特殊的移民文化背景下,工程移民的心理显得异常复杂且变化无常。这是因为工程移民的被动性造成其心理上极强的依赖性;搬迁后自然条件的改变,尤其是与农村移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耕地、山林、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的变化,尤其是劣化,必然会极大地刺激移民的心理;原有生存环境中所依赖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来源被打破,新关系、新经济来源的重建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生活习俗、生产习惯的地域性变化,必然会引起移民心理状态的变化,带来“水土不服”,不习惯、不胜任、不愉快等消极不断滋长,形成工程移民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有:

1.抗拒心理。指与国家移民安置相对立、相抵触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移民对安置是否科学合理性不予认同,移民对搬迁的认识不足、意外事故的发生、人员意外死亡等,都会使移民产生这种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产生之初虽然人数虽不多,但蔓延性强,影响较大,如果不正确引导和帮助,可能会起“导火线”的作用,造成“爆炸性”事件。

2.怀旧心理。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故土难离”的心理滋生出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表现为安置区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即使优越于迁出区,移民却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即使进行了科学、合理、充分的补偿,移民总感“吃亏”,即使安置区生活水平高出原有水平,移民总觉“今不如昔”,无法克服部分移民故土留恋的心理,总把过去环境中好的一面,与安置地不足的一面进行比较,这种心理使移民看问题缺乏综合性,滋生出较强的依赖性。

3.攀比心理。移民搬迁中,移民所要损失和得到的东西比较多,较容易造成移民在主观设定的一条标准线上进行比较,产生一种差距感,形成攀比心理。其方式多数以横向攀比为其基本特征,一是进行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移民补偿标准的静态比较,只看到别的项目补偿高的一面,而忽视自身因补偿低而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为其带来的利益。二是单纯强调客观条件,忽视主观努力,尤其是安置后,由于主观努力的不同,经历一段时间后,生产、生活水平产生差异,部分移民便认为自己因客观条件差而“吃亏”太大。

4.矛盾心理。指农村移民的认识因受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相当差距而表现出心理情绪的前后不一、此是彼非的复杂性,大体有几种表现:移与不移的矛盾,不移,国家项目必须执行;移,故土难离,以至于少数移民矛盾到“水漫金山寺”才动迁,造成巨大损失。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移民使少数移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困难,必须变生活救济为生产扶持,移民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能脱贫。优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移民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无疑是一种光荣,但移民在安置区人地生疏,困难重重,生活水平下降,因而造成自卑感与优越性相互交织。

三、工程移民文化与成功的移民安置

1.客观认识工程移民的被动性及其消极行为。如果工程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下降而又无力恢复,与其说移民的被动性及其消极表现是移民缺乏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如说是对移民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缺乏认识,是工程在事实上损害了部分移民和移民地区的合理权益而造成的遗留问题更准确。因此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移民规划,让移民代表和安置区代表参与规划工作,移民安置投资应科学、合理,不能人为压缩,应坚决杜绝等到遗留问题恶化、不得不花更多资金去解决,使本来可以集中使用的资金,消耗在长期的“拉锯战”中的情况。这样,不仅会损害移民的合理权益,也会损坏政府在移民心中的信誉,增加移民工作的难度,还在无形中助长了部分移民的畸形心态:认为政府和移民部门是“蜡烛”,“不点不亮,一点就亮”,“闹比不闹好,大闹比小闹好”,使问题更趋复杂。重视移民的被动性而做好移民工作,移民的主动性就消减,忽视移民的被动性而做不好移民工作,移民的主动性就增长,种种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2.重新审视移民“生活质量”,注重社会文化生活安置。在移民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观点,移民安置就是对移民及移民区的房屋山林土地交通通讯设施等等直接的物资损失进行补偿。但移民打破了长期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亲友邻里关系,使移民“水土不服”,受到了非物资的间接的无形损失的,其“生活质量”的降低和“磨损”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类损失却不能量化,没有补偿。所以,在确定移民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中,除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外,还应充分考虑移民对安置区社会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重建至少不降低移民生活质量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或使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是移民安置的客观要求。

3.重新审视移民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后期扶持。在移民工作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从动迁前的具体准备到安置后的零星扫尾,即从“搬出去”到“住下来”,就是整个移民工作自始自终的完整过程。但是仅仅是“住下来”是不够的,移民必须在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中适应、发展、并以生产生活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流和精神交流,才能使他们不仅在生产和收入水平上,而且在对安置区社会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超过移民前,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能够随同安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步地、均衡地持续地发展。

如果把移民比作树的移植的话,那么,实际操作阶段好比“移栽”,后期扶持工作好比“培管”,是保证“树”的成活并“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不缺少的阶段。后期扶持是政府和移民工作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国家制定工程建设规划时理应加以重视的内容,应该包含在整个移民规划之中,并安排相应的资金额度予以保证。

4.重新审视移民工作方法,注重移民思想文化建设。在工程移民项目实施中应加强移民思想文化建设,争取移民对国家建设事业需要的理解,自觉地支持和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帮助移民建立起在国家扶持下自立、自强、自我发展并为安置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文化氛围,努力消除移民“等、靠、要”的消极心理。同时,也要做好安置区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移民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牺牲,主动帮助和扶持移民的生产生活,共同建设、发展安置区经济。应充分研究移民文化,掌握移民思想情绪和心理变化规律,认识移民的被动性及消极表现是必然的、有原因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摒除遇到困难就指责移民思想认识太差、觉悟太低,甚至知难而退的现象。应重视移民的意见和呼声,让移民参与移民工作,随时理清移民的心理脉络,及时对症下药,避免不体察移民疾苦、不分析具体矛盾、不解决人们复杂的认识问题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不断修正、丰富、完善移民安置方案,这是保证工程移民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迈克尔·M·塞尼.移民与发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3.

〔2〕徐和森.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6.

〔3〕迈克尔·M·塞尼.移民重建发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10.

〔4〕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水库移民安置国际高级研讨会文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