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坳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周孝和 郑多爱 2006-02-21
摘要:确立移民安置的宗旨,合理控制移民经费的投向,实行“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安置方式,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四个方面是大坳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成功的原因。移民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了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移民 宗旨 安置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
大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闽、渐、赣三省交界的武夷山脉北部的五府山下,距上饶市46km,是一座集灌溉、防洪、发电三位一体,兼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是江西省“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分水库枢纽和灌区枢纽两期建设,水库枢纽总投资3.54亿元,工期3.5~4年,其控制流域面积390km2,库容2.757m3,年平均发电近1亿kw·h,建成后对提高下游防洪标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保障供电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库枢纽主体工程于1996年7月1日开工,1997年9月12日截流,1999年6月28日下闸,2000年5月30日举行了发电庆典。取得了工程质量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科技含量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首创江西水电概算、工期“两不突破”;同期建设了一流环境;建设中未死亡一人等多方面成绩。大坳水库枢纽工程涉及移民6815人,淹没房屋26.2万㎡、公路18km,输电及电讯线路18杆km,支出移民经费5000万元。自主体工程开工至下闸蓄水三年多的时间里,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圆满完成了移民工作所涉及的每一项任务,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工程建设取得五个方面突出成就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保障作用。
1 确立移民安置的宗旨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基本前提
移民工作实施重点是妥善安置移民。因为移民安置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移民安置如何做到妥善,有三个关键环节必须把握住,即安置前的“迁”、安置时的“稳”和安置后的“富”。为此,确立“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作为大坳工程安置的宗旨,整个移民安置必须围绕此宗旨来展开。对于安置前的“迁”,因为移民是被动搬迁,要保证其能迁得出,必须对移民的补偿项目要到齐全,补偿价格要合理,补偿时间要及时,淹没补偿既要考虑淹没固定资产及设施的拆除与搬迁损失,也要兼顾考虑搬迁及重建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改变和生产系统暂时失调的其它损失,使移民感到不会因为搬迁而产生哪怕是一点滴的直接经济损失,从而由被动搬迁变为自动或主动搬迁,不致于产生眼前甚至长远的经济或其它损失而抵制搬迁。对于安置时的“稳”,因为移民安置是重新选择和设计一个自然、社会、资源与移民相结合的安置环境,要保证其能稳得住,必须考虑安置点社会经济结构重新组合后的环境状况要良好,必须使移民拥有与当地群众相同的取得基本生活来源的生产资料,使移民产生“宾至如归”而不是“受歧”的感觉。对于安置后的“富”,因为刚安置的移民造成了生态环境改变和生产系统的暂时失调,要保证其能逐步致富,必须考虑把移民的经济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去,通过启动开发性项目,使移民生产生活恢复适应并跟上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同当地群众共同逐步致富。通过确立并具体实施移民安置的宗旨,以达移民工作“三不”和三个基本满意”的实现,即不上访、不返迁、不留后遗症;移民基本满意、安置地群众基本满意和各级领导基本满意。
2合理控制移民经费投向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基本手段
大坳工程既是省重点工程,又是地方工程。在3.54亿元资金拼盘中,地方财政占9400万元。作为方志敏故乡的上饶市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市级财政筹措9400万元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强化质量、投资、进度控制,以防投资和工期万一突破给地方政府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投资控制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每一方面。事关社会稳定和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移民安置无疑也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控制。所以移民安置工作,一方面既要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安置条例》和《国家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政策规定,算准算足补偿费用,确保移民“迁得出”,使移民积极响应搬迁;另一方面又要严格依据概算项目和标准控制使用好补偿费用,确保移民经费不突破概算。为此,积极做到前期补偿补助和后期扶持相结合,合理控制移民经费投向。在前期补偿补助中,要求淹没实物数据准确,补偿单价合理,努力做到一次性搞好,不留尾巴。对于移民私人财产如房屋、果木、附属建筑物,坚持“原质原量、现行价”的原则补偿,一次算清,补偿到户;对于移民生活性补偿资金如搬迁费、借住费、菜金、奖金等由移民户支配使用,超支不补,节约归已;对于专项设施改建费如公路、电讯线路改建费等由建设单位控制,建设单位按照原功能并适当提高标准及时加以恢复;对于生产性补偿资金如土地补偿费、机关企事业单位补偿费等由建设单位根据各安置点安置移民数量、移民搬迁进度以及移民人均份额等具体情况,分批拨给安置单位用于安置移民时的调整土地和解决与移民恢复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开发性项目。在开发性项目的确定上,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在后期扶助中,市政府通过明文规定,要求市、县财政、民政、工商、教育、电力、卫生等十三个单位对移民安置区实行对口挂钩支援。其任务是对安置区移民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开发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证、编报、督促实施,并给予资金和物资的扶持。为使对口挂钩支援出成效,挂钩一定数年不变,真正为移民安置后的逐步致富打下牢固基础。由于合理控制了移民经费投向,不仅完成了移民工作所涉及的有关任务,而且最终支出的移民人均费用基本未突破概算的比例。 3实行“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安置方式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基本途径
土地是库区移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农业收入是其主要的生活来源。以土地为依托、立足于以农业为主的安置方式,让移民在一种比较安逸的环境里每人耕种一份责任田,既没改变移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性,也为移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来源,不失为一种符合客观情况的理想安置途径。为此,在安置过程中要求各安置点必须重视并做好“三落实”,即移民的口粮田落实、菜园地落实和宅基地落实,确保人平0.1亩菜地、0.5亩以上口粮田、户平120至160㎡宅基地无偿拨给移民户经营,有山的地方还必须划出一定数量的育林山或自留山分给移民,并依法免费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具体操作是,建设单位根据安置移民单位的安置数量,从土地补偿费中按移民总数的人均标准,拨给安置单位集体用于调整“三落实’土地和开发性项目。安置单位利用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的独特优势,在所属范围内,按照规定标准,通过政府行为无偿调整出相应数量并通过移民实地察看、得到移民认同的土地。调整时,要求耕地土质良好、便于耕作并有灌溉水源;要求宅基地选择在通水、通路、通电、适合做房屋的宽阔地方,而且朝向要符合当地移民的习惯;要求菜地土质良好并靠近住宅的地方。调整后附带土地使用权手续无偿分发给移民。这样做对移民搬迁能起到一种正面影响和无形拉动作用,对稳住移民能起到一种“定心丸’的作用,同时还能坚定移民逐步致富的信心。据统计,移民人均除宅基地和山林地外,分得耕地0.7亩、莱地0.1亩。从土地的质量、面积以及地域位置而言,均不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从移民新建房屋而言,不仅面积比搬迁前增加了3万多㎡,而且绝大部分是砖混房,结构和质量比搬迁前的绝大部分土房大为提高。因此,已安置移民均具备了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现均已安居乐业,朝着奔小康的方向迈进。据统计,2000年安置区移民的人均纯收达到2000元以上,今年乃至以后将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进一步提高。
4 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基本保证
移民工作不仅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而且它的涉及面、工作量和实施难度也毋庸置疑。加之移民数量偏多,补偿标准不高,则使矛盾难度更加突出。为此,要求从市县直至各安置点必须加强领导,以“三个到位”达到“二个确保”,即机构人员到位、宣传力度到位、奖罚责任到位;确保社会稳定、确保移民任务按时完成。在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及奖罚责任的前提下,还要求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做好移民地和安置地干部、共产党员及共青团员、民兵、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做好搬迁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并附之以“踏破铁鞋、磨破嘴皮”的韧性,深入到移民户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情理交融,使他们了解搬迁的重要性,提高搬迁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为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恢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赢得广大移民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力促移民高兴而搬、满意而迁;三是做好安置移民单位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顾全大局,主动为国家分忧解愁,为重点工程建设作贡献,做到热烈欢迎、热情安置、势心帮助前来落户的移民,给移民创造一种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由于加强了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加之安置措施具体,移民由开始时的抵触搬迁转变到后来的主动搬迁,由开始时的向上级写告状信转变到后来的向建设单位和做移民工作的同志写感谢信,整个移民工作进展是比较顺利的,按照工程下闸蓄水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了移民工作所包容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