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浅谈规范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孙卫东 杜蕊  2010-09-08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完善工作;锐意创新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常迅速,但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采取各种方法加大毕业生就业力度,通过规范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OO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14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增幅达到53.1%,预计2005年毕业生将达到320万。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探索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高职院校科学规范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十分必要。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就业指导工作规章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规范的操作与管理是顺利就业的前提和保证。在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服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指导思想,在就业指导、就业工作管理、单位信息、学生求职登记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操作管理。

2.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量化。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的要求,明确提出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年度就业率具体要求,对院系两级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对传统专业和有特色的专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率要保持在8o%;对薄弱专业要加大力度确保就业率在50%以上。年终根据各专业的就业率情况结合考评指标给予适当奖惩。考评指标应结合各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做到全面、合理、细化、务实。考评最终是为了服务就业工作,应避免单一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及其它各方面的平衡。

3.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除要精通本职工作外,对就业形势政策、产业结构变化及宏观发展趋势等还要有足够的认识。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努力考取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逐步向“双师型”靠拢。能否重视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考核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是否成功、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4.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从高职院校本身来说,就业指导工作也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事情,要充分调动院系及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人人关心学生就业,大家关注就业工作,挖掘潜能,把各方面的因素调动起来,推动就业工作的整体开展。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加强指导,完善服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路搭桥

(一)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心理多种多样,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多想法,但也有很多不成熟、不切实际甚至是错误的想法。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迈好这人生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同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讲话中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一位的。在加强思想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的择业观。应结合就业形势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择业观。可通过形势政策讲座、专题座谈会、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毕业生新党员宣誓大会、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大学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择业观,正确对待面临的就业形势,自觉地引导他们调整择业心态,找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要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开设就业指导课,低年级每学年应不少于36课时,毕业班学生则不少于60课时,逐步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服务指导。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将来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就业环境,会面对哪些抉择,如何使自己在校的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如何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择业心态,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对需要个别帮助的同学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协助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这个过程不应是命令式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选择,通过协商建议以达到某种共识,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完善服务,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窗口与纽带作用

1.精心挑选、认真组织大型双选洽谈会与小型专场招聘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多样性,与学校的性质有较大关系,要正确分析本校学生的重点就业方向、就业类型,有目的地选择适合的单位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但这并不是说要严格限制就业单位和种类,只是要避免单位选择的盲目性。在重点选择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目标的多样性。那些发展潜力较大、创新意识较强、现代管理手段较好的单位,往往能给毕业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也往往是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择业方向。

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就业指导部门应本着对学生、家长和学校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细致考察,认真鉴证,避免将一些整体发展水平较差甚至是带有欺骗性的单位介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后果。 2.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求职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从教育部门或其他合法机构获取大量需求信息,通过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向有关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同时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走出去,广泛联系,将好的企业请进来,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向校企联合办学方向发展。

3、成立学生就业服务站,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为了把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可专门在校学生会下设“学生就业服务站”.指定专人负责,广泛收集广大应届毕业生需求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指导。

六月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关键一个月,学校可将每年六月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在此期间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宣传、问题解答等就业咨询服务,并固定就业咨询场所和人员,随时接待、解决毕业生的各种咨询和求助。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从长远看,社会需要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劳动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坚决实施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即高职院校的学生领取毕业证的同时需获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就业指导部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帮助,创造条件。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都应知道: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稳脚跟,扎下营盘。

三、锐意创新,拓宽思路,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1.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东京会议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实施创业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创业也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积极的氛围,帮助高职学生能够在较低成本、较小风险的条件下来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可定期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做创业事迹报告或进行座谈,让他们现身说法,传授经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意识。

2.鼓励毕业生志愿服务国家项目计划和继续深造。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去建功立业,同样是就业指导工作者的工作和义务。要教育学生克服怕苦畏难的情绪,敢于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并认识到这是正确、光荣而高尚的选择,同时也为自己的就业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3.要为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机会。学校可对有潜力的学生配备优秀教师辅导,或举办补习班,使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起步,为自己的下一步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4.加快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就业指导并不是简单地依靠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来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毕竟工作人员人数有限,信息量有限。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要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全面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了解就业形势,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和依托。要充分运用现代办公条件掌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完善院系两级就业信息网的建立,为毕业生网上查询提供方便。建立校园网就业信息系统,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应建立健全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开辟就业专栏,一方面宣传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形势,一方面收集社会用人信息,服务于毕业生。同时可设立专门的就业论坛,鼓励毕业生展开就业讨论,交流就业、创业的切身体会,在讨论中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及时解答学生在择业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

5.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高职教育应该是面对社会的教育,社会需要我们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为这种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为此,只有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才可以适销对路。就业指导部门直接接触用人堕位,直接了解社会用人趋势,可以向学校及时反馈信息。信息反馈一方面来源于对社会需求的深入调查、了解,另一方面应跟踪调查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动向,尤其要掌握在就业派遣前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学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供全面的、有力的、可靠的事实依据,为毕业生走向成功就业起到应有的桥梁、纽带作用。

下载